張繼賢
張繼賢 |
張繼賢,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1965年5月出生,陝西商洛人,1988年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系遙感信息處理專業,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2]。
現任中共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委員會委員、副書記、主任。 主要研究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資源與環境遙感監測。主持與參加過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公益性基礎性重點專項、國家測繪局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基金項目、國土資源部項目、航天部重大預研項目、總參二部科技項目等部委級項目四十餘項。
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3]。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出生日期----1965年5月30日
出生地點----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發表論文140餘篇,多次獲得過國家、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
畢業院校----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代表作品----《電子學報》《測繪學報》《遙感學報》《中國圖象圖形學報》
人物經歷
1965年5月30日生,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1988年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系,獲測繪學學士學位。
1991年獲碩士學位,1994獲博士學位。
1995-1997年在在華中理工大學圖像識別與人工智能研究所完成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7年被遴選為國家測繪局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1999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
2016年2月,張繼賢同志任中共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委員會委員、副書記、主任。
2016年2月23日,張繼賢同志任中共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委員會委員、副書記、主任(正局級),免去其中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委員會副書記、委員、院長職務。
兼任職務:
中國測繪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中國創新方法研究會理事
遙感學報副主編
中國土地學會常務理事
土地信息與遙感分會副主任
中國地理學會環境遙感分會第六屆副理事長
北京測繪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國家遙感中心專家組成員
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張繼賢 |
全國遙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全球測圖第四工作組委員
國土資源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第七委員會第六工作組組長
中國土地學會理事兼土地信息與遙感分會副主任
國家測繪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
武漢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兼職教授
測繪與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地理信息工程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對地觀測技術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遙感信息》主編
《測繪科學》編輯委員會副主任
《測繪學報》《中國土地科學》《測繪工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編輯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資源與環境遙感監測、3S集成與應用。
主要貢獻
先後主持參加過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公益性基礎重點專項、國家測繪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委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研究基金、航天基礎研究基金、國家測繪科技發展基金)、國土資源部項目、航天部重大預研項目、總參二部科技項目等部委級項目四十餘項。先後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國家重大測繪專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等5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排名1、1、1、2、3),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合作出版專著3部、編著7部,獲發明專利11項,合作發表論文336篇(第一作者80餘篇,SCI/EI論文146篇)。指導碩、博士研究生60餘名。
作為中國測繪的科技領軍人,他參與了一系列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並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現任國家測繪局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西部1:50000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我國西部地形困難區域航空航天遙感快速測圖技術與系統》《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干涉SAR測圖系統》,國家科技部科研院所社會公益研究專項"國家重大工程相關生態環境問題--三峽庫區相關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研究","十五"863信息領域課題"遙感數據處理軟件",國土資源部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構建國家級土地利用和覆被變化數據庫及服務系統"等項目的課題主持人。在《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電子學報》《測繪學報》《遙感學報》《中國圖象圖形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刊物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40餘篇,出版專著三部,多次獲得過國家、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 。
"七大創新成果"造就中國基礎測繪"五個首創",即首次大規模採用高分辨率的衛星條帶立體影像(90%以上)測圖;首次採用大範圍稀少控制點衛星立體影像整體區域網平差技術;首次構建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干涉SAR測圖系統;創建了測繪外業生產安全監控系統;首次規模化生產了1∶5萬影像地形圖、暈渲地形圖、地表覆蓋圖等我國1∶5萬地形圖新品種 。
--發展了稀少或無控制的大範圍航空航天遙感影像自主定位與區域網平差技術。這種技術通過預處理將標準景衛星影像自動拼接成長條帶衛星影像,從總體上減少了對控制點的需求。以該技術為基礎,自主研製了ImageInfo-PixelGrid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區域網平差軟件,在工程中大範圍推廣應用。解決了野外作業控制困難,衛星條帶立體影像平均每150公里-200公里只需布設一對外業控制點,通過大跨度構架航帶加密,還可進一步減少所需外業控制點。由於外業控制點的大量減少,使外業工作量減少10倍以上。
--研發了大範圍高分辨率衛星影像測圖技術系統。系統全部自主研製,具有獨特的技術特點和創新性,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2009年度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個技術系統在青南高原向橫斷山脈過渡地區測圖中得到了充分應用,有效解決了因地形高差較大引起的遮擋問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採用稀少控制的高精度區域網平差技術、大範圍數字高程模型自動化提取和數字正射影像生成技術,立體像對快速採集區域數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的生產效率達到40萬平方公里/月的處理能力。
--研製了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干涉SAR測圖系統。這個系統提出並實現了橫斷山脈區域SAR測圖技術方案及工藝流程,有效解決了雲霧和冰雪覆蓋區等光學影像測圖困難問題,具備了從萬米高空全天候獲取0.5米至5米分辨率的極化與干涉雷達數據的能力,可滿足1∶1萬、1∶2.5萬、1∶5萬比例尺的地形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數字正射影像等測繪產品的測圖生產。構建了雷達測圖工作站,能綜合利用干涉、立體、極化雷達技術實現測圖與影像解譯,其性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系統在橫斷山脈等測繪困難區域得到廣泛應用。
--研製了地學知識輔助的半自動提取與智能解譯技術系統。首次研發了西部區域地物半自動智能解譯技術,構建了管理-調度-採集-編輯-質檢一體化與多源數據集成的解譯平台,集平面採集和立體測量於一體,形成多維影像地理要素三維智能解譯系統,滿足從1∶500到1∶10萬比例尺的4D產品生產、成果輸出、項目數據管理等遙感影像綜合解譯的一體化管理,形成了遙感影像智能解譯人機協助一體化作業鏈,解決了人機交互解譯精度相對較低、效率不高、勞動強度大等一系列問題。
--首次研製安全監控系統。即利用車輛和人員自適應定位,衛星、無線網絡多模式通訊,監控中心的多級部署等技術,構建了實用、安全、穩定、先進的測圖外業安全監控系統,實現了外出人員和車輛"看得見、能通訊、可計量",確保了測繪外業生產處於"人人、事事、時時"三受控狀態。在整個西部測圖工程外業任務期間,所有的外業隊伍都使用了測繪外業生產安全監控系統。該系統使用效果良好,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零傷亡"目標的實現。
--建立了內外業一體化測圖生產新模式。研製了外業數字測圖移動裝備PDA系統,實現調繪數據的導入、內業採集編輯、入庫出圖等一體化的技術流程和工藝示範,替代傳統的人海作戰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生產安全。
--設計開發了適合西部特徵的地形圖新要素和適應於我國西部地區的地形圖新產品。提出並設計表達了適合西部特徵的地形圖新要素,補充了地形圖產品要素新內容,增加了地形圖信息量,豐富了1∶5萬地形圖產品內容,設計生產了我國首批1∶5萬地表覆蓋圖,地表覆蓋分類適合西部無圖區測區特徵,可擴充覆蓋全國。
獲獎記錄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2009)。[4]
國土資源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2006)。
測繪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03、2004、2005、2006,2008、2009)。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989、2003、2004、2005、2006)。
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998、1990)。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三等獎(1999、1998)。
推動中國信息化進程突出貢獻獎。
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2003)。
"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2011)。
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02年被評為國家測繪局"九五"測繪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參考來源
- ↑ 張繼賢任國土測繪司司長 ,泰伯網, 2022-09-18
- ↑ 關注!張繼賢任國土測繪司司長! ,網易, 2022-09-17
- ↑ 自然資源部陳軍院士、張繼賢主任一行蒞臨省自然資源廳調研信息化建設工作 ,黨政機關網, 2020-08-24
- ↑ 張繼賢 ,山東科技大學, 20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