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益仁

張益仁,原名田先祿,湖北省鍾祥縣人,1916年出生,1944年10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員,志願軍20軍60師178團火箭筒連連長。

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江口洞戰鬥中,張益仁指揮2個班擊毀敵坦克5輛,連隊在3小時內擊毀敵坦克、裝甲車20輛,出色完成掩護步兵衝擊的任務。張益仁榮立特等功,獲「一級模範」稱號。

目錄

基本內容

本名:張益仁

別名:田先祿

所處時代:20世紀

出生地:湖北省鍾祥市楊廟村七組

出生日期:1916年12月30日

逝世日期:1969年

主要成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性 別:男

人物經歷

張益仁,原名田先祿,1916年12月30日生於湖北省鍾祥市楊廟村七組。三歲那年父親去世,張益仁就跟母親流浪討飯度日10年乞討流浪,從鍾祥、京山走到襄陽,受盡人間苦難。

田先祿13歲時,到一戶中農人家討飯,經母親苦苦哀求,主人同意讓先祿留下來幫他家放牛,每月給一斗五升米工錢。他母親借個破柴屋居住,還幫村里做點雜活,勉強度日。


母子倆日子剛有點好過,想不到災難臨頭。這時,國民黨借抗日之名到處抓壯丁。一個叫吳長江富戶,見田先祿厚道可欺,便假意求他幫忙耕種,還應允給他二畝田種。老實巴交的先祿剛到吳家農田,就被五個壯漢抓走,替代吳家兒子當兵。1938年,先祿被押到湖北襄陽師管區,經六個月訓練,補到國民黨44軍378團3營7連當二等兵。

1939年,在沙市宜昌大圍戰中,田先祿被日軍俘虜送到收容所。在那裡,天天有人被殺害。先祿擔心自己被殺,終日恐懼。後來聽說要送一批俘虜到上海去做工,他機靈地混個號被送到上海。後因體檢不及格,而被釋放。他沒有錢回湖北老家,只好在浦東川沙一帶乞討度日。


浦東川沙有一座不大的廟宇,田先祿聽人說廟裡當家和尚也是湖北人,且熱心做好事。1944年6月,先祿前去求老和尚收留他。老和尚就叫他先住在廟外,白天幫廟裡做些雜活。過了一些日子,老和尚見他為人誠實勤勞,就讓他住進廟內,收下他當徒弟,並隨老和尚的姓,改田先祿為張益仁,要他多做益事,法名道友。

參加新四軍

1944年10月,有天張益仁因念金月4經不專心,被老和尚罰跪在經堂內。這時活動在該地區的新四軍淞滬支隊1支隊6中隊的副中隊長張英,正從經堂經過,看到張益仁跪着,怪可憐的。經詢問,張英得知他從小就跟娘乞討為生,又被抓壯丁,當國民黨兵,還被日軍俘虜過,苦大仇深。於是,便勸他:「不要當和尚了,還是跟我當新四軍打鬼子吧。」張益仁聯想到自己當國民黨兵和被日軍俘虜,受到種種折磨的悲痛經歷,便婉言拒絕了。 張英認為張益仁是個好苗子,經支部同意,先後又三次去廟裡動員張益仁參軍,但都被拒絕了。最後一次,張英趁老和尚外出做佛事,到廟中請張益仁去參觀新四軍部隊。村裡的部隊戰士和老百姓看到一個和尚來了,大家既驚奇又友好地聚集在張益仁周圍,熱情地拍手歡迎他的到來。張益仁像是到了一個新的世界:戰士們雖沒有穿軍裝,但個個都精神煥發,官兵平等如兄弟。軍民融洽似親人,大家對當和尚的益仁毫無一點歧視,有的給他敬茶,有的詢問他當和尚苦不苦。這使張益仁感到從未有過的溫暖。他拉住張英的手說:「張同志,我聽你的,留下當新四軍!」張益仁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光榮地參加了新四軍。

抗戰時期

他入伍不多久,日偽軍又出來清鄉掃蕩了。在張孫橋,張益仁第一次參加戰鬥。他見比他年輕的通信員很沉着,他也沉住氣注視着敵人的動靜。他想起在日軍俘虜營受種種磨難屈辱的苦,仇恨怒火填滿他胸膛,他運用早年當兵學習的射擊技術,沉着地瞄準走近來的日本鬼子,只聽得「叭」一聲響,一個鬼子就被他打翻在河裡。張益仁一連幾槍,又打死四個鬼子和一個偽軍,掩護了部隊安全撤退。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他又參加了幾次戰鬥,繳獲了日軍幾支三八式步槍和國民黨忠救軍的美械卡賓槍,受到獎勵。張益仁的英勇沉着初露鋒芒。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初期,張益仁已在華東1縱隊3師7團1營機炮連當班長。他工作積極肯干,打仗勇敢機智。1947年7月,張益仁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他從宿北、萊蕪戰役一直打過長江,解放上海,屢建戰功。在孟良崮戰役中榮立四等功,淮海戰役中又立四等功,解放上海戰役再立三等功。

參加抗美援朝

初戰榮立三等功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任連長的張益仁響應祖國的召喚參加了抗美援朝

部隊跨過鴨綠江,經過連日風雪交加、零下30度艱苦行軍,進入陣地。還沒有喘過氣來,張益仁就奉命帶1排配合2營4、5兩個步兵連,在古土水1335高地,阻擊古土水美軍北援下碣隅里的美陸戰1師。次日 8點多鐘,從古土水出來四輛戰車和幾十輛滿載部隊的汽車,沿公路向北開進。我軍以猛烈的火力向敵車隊掃射,敵人倒下一片,倉皇縮回占土水。不一會兒,美軍飛機反覆向1335一帶高地掃射轟炸,地面炮火也很猛烈。張益仁指揮重機槍、60炮分頭掩護步兵連反擊,一連擊退敵人多次進攻。

敵人惱羞成怒。用飛機炮火瘋狂轟炸外,還扔了好多個汽油彈,單5連陣地就扔了8個,濃煙烈火,滿布山頭。經5連多次頑強反擊,美軍再也不敢撒野了。可這時,另一路敵人乘汽油彈煙霧瀰漫之際,從另側分兩路占領4連陣地(這時4連已奉命撤向5連陣地)。於是張益仁率重機炮排,利用汽油彈煙幕作掩護,對已進到5連後面的美軍給以猛烈攻擊,迅速將其趕下山,還抓了一個美國俘虜,保證了阻擊陣地一線安全。入朝初戰,張益仁就被師部批准榮立三等功。

任團火箭筒連連長

二次戰役結束,部隊在五老里一帶休整。

那時,因長津湖戰役繳獲美陸戰1師反坦克火箭筒很多,團里正在籌建反坦克火箭筒連。張益仁被任命為團火箭筒連連長。連隊成員除59名他從東北帶來的新兵外,其餘49名均是軍師直屬部隊整編下來的勤雜人員。有人開玩笑說:「108將,個個不能派用場。」

張益仁覺得擔子很重,他和團協理員反覆研究,擬定了訓練計劃:張益仁負責火箭筒射擊原理教育和戰術思想訓練,協理員負責宣傳抗美援朝的意義和學習楊根思英雄氣概,樹立打近戰夜戰和每戰必勝的思想。很快,火箭筒連就掀起練兵熱潮,還多次利用駐地附近被打壞的美軍坦克,進行實彈射擊,增強連隊勝利信心,提高了射擊技能。張益仁編了一段歌:「108將,個個是英雄……勤學苦練,近戰夜戰,英勇頑強,前仆後繼,以我為主,大量殲敵。」

江口洞戰鬥

1951年夏天,我軍向江口洞發起攻擊,美24師坦克、裝甲車和卡車正亂成一團。張益仁指揮班長楊義才和射手潘澤民等扛起火箭筒,穿過敵軍火力網,在離敵坦克群最近地段占領有利陣地。潘澤民的第一發火箭彈在一輛距他90米的坦克肚子裡開了花,坦克即燃起熊熊火焰。第二輛坦克想從右側山地爬過去,潘澤民對準它連發兩枚火箭彈,使它像死豬一樣趴在那裡。此時,附近敵人戰車集中火力向潘澤民射來,張赫仁指揮潘澤民轉移到離坦克、戰車約50米處公路兩側。潘選擇好地形正要打第三輛坦克,班長楊義才用手雷搶先將它炸癱瘓了潘澤民趕快轉過火箭筒的瞄準點,對準只有50米距離的第四輛坦克連射3發火箭彈,擊中坦克頭部,使它癱在公路上。後面的坦克和戰車猛烈掃射,妄圖衝出去。潘澤民迅速轉向第五輛坦克,當他擊中這輛坦克時,楊義才的手雷也在其腹部爆炸。不久,公路上就擺開了20隻「死烏龜」。初戰大捷,對部隊鼓舞極大。

在以後的阻擊戰中,張益仁又指揮打掉敵兩輛坦克,還配合步兵參加山地攻防戰,用火箭筒摧毀敵人地堡。

抗美援朝戰後經歷

1951年,張益仁隨部隊回國後,擔任60師獨立戰防炮營營長。緊接着,隨部隊參加了解放浙東沿海海島諸多島嶼戰鬥。

1955年1月,張益仁隨部隊參加了解放一江山島的戰鬥。張益仁指揮用打坦克的戰防炮架在木船上,近距離炮擊島嶼上敵人火力點,掩護步兵衝擊。張益仁,在部隊幹群關係很好,也有文化,是很受人尊重的基層部隊幹部。

張益仁1957年轉業回到湖北老家鍾祥工作,任湖北鍾祥縣人事局人委辦公室人事秘書。

1959年9月30日,張益仁在湖北鍾祥縣與寧波的中馬路小學校長陳敏結婚。

文化大革命時,張益仁深受迫害,遭遇不幸。

1969年,張益仁重新走上了領導崗位,沒多久就患肝癌,但張益仁仍然很堅強。從住院到病逝,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張益仁就英年早逝了。逝後,張益仁被安葬在他的老家湖北省鍾祥市客店楊廟村。

所獲榮譽

戰後,火箭筒連被軍評為一等集體功連。張益仁被志願軍總部評為一級模範工作者(等級同一級戰鬥英雄)。

在黨的教育培養下,張益仁從一個流浪兒童成長為受人尊敬、愛戴的英模。[1]他佩戴着三級獨立勳章,解放勳章,朝鮮軍功章,波蘭戰鬥獎章,參加了全國英模大會,多次受到毛主席、朱總司令和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