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萱
张瑞萱,是晚清时期推行民主、法治的革命者之一,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1]
张瑞萱 | |
---|---|
晚清时期推行民主、法治的革命者之一 | |
出生 |
清光绪六年 山东寿张县曹岭村 |
逝世 | 1928年 |
职业 | 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 |
他的一生廉洁自持,两袖清风,为中国的"宪政"大业求索、奔走、呐喊,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2]
目录
人物简介
晚清政府的无能积蕴,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灭亡。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民族复兴、中国统一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始了民主主义时代。
张瑞萱,就是这个时期推行民主、法治的革命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
生平履历
张瑞萱,族名张金兰,生于清光绪六年(山东寿张县曹岭村人,今台前县)。
少时家境贫寒不能入学,农闲常随伙伴去外村私塾旁听。
先生发现他聪明爱学,口齿灵利,是个人才苗子,就决定不收费准其随读。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于1904年考入山东法政高等学堂。
张瑞萱学习刻苦又思想进步,看到清廷腐败,列强入侵,作为莘莘学子,他立志要为民族兴亡、振兴中华而革命。
孙中山先生于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同盟会的号召在国内得到强烈响应,各地仁人志士踊跃参加。
1907年,丁惟汾先生回国担任中国同盟会山东会长,张瑞萱是其发展的首批同盟会会员。
他剪了辫子,投身到反清革命斗争中。随之,宣传"三民主义",走遍山东数十县,历尽艰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者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
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时,张瑞萱被推选为国会议员侯选。
1913年4月举行的民国第一届国会竞选,由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占绝大多数,张瑞萱被选为众议院议员。
时国会制订宪法草案,窃取大总统职位的独裁者袁世凯,于1914年1月10日下令停止国会议员职务,饬令回籍。
并对国民党活跃议员逮捕迫害,徐镜心被杀,丁惟汾回日照老家务农。
张瑞萱由北京水门逃走,经天津、上海取道香港至云南,参加唐继尧、蔡锷组织的靖国联军,任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1915年12月25日,联军誓师出兵四川,北伐讨袁,全国响应。在北伐军的强大压力下,袁世凯结束了短暂的"洪宪"皇帝生涯。
这就是史称的云南起义,后被上海影片公司请到唐继尧及张瑞萱等,拍摄了影片《洪宪之战》,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袁死于1916年6月6日,后北洋军阀更加争权夺利,割地自雄,又有军阀张勋拥清复辟。
张瑞萱不顾个人安危前去说服,在顽军荷枪实弹、明光刺刀下昂首陈词,劝其拥护孙中山,维护民国大业。张勋被其胆识所震惊,未敢加害,安然送出。
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张瑞萱参加了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在护法运动中,他表现非常积极,得到孙中山先生重视。
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孙中山以84票当选,唐继尧、陆荣廷当选为元帅。众议院议长吴景濂、议员张瑞萱等150多人,参加举行的大元帅授印仪式。
民国八年(1919),爆发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五、四运动"。
张瑞萱被派往上海,发动山东同乡会在上海进行游行、集会、罢市、罢课,抗议北洋政府逮捕北京学生,反对卖国条约二十一条。
张瑞萱代表山东同乡会多次在上海民众拒约大会上发表措词强硬的演说。警告北洋政府,如果敢签卖国条约,我们:"速组自治机关,筹备民国自治、自决、自救",表现了坚决不妥协的精神。
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孙中山、唐继尧派张瑞萱等前去说降。陈炯明对孙、唐不屑,日后中山先生驱走陈炯明而重组大元帅府。
是年,黎元洪复任总统,开国会于北京,张瑞萱应邀北上,参加国会。时直奉之战爆发,张又离开北京,随林森前往昆明。
受唐继尧赏识,留任云南司法司长、高等审判厅长、高等检察署长、联治筹划处处长等职
。因唐主张"联省自治",想独霸西南一方,张瑞萱渐渐发现自己的报国之志受到束缚,追随中山先生所主张的,以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步骤治理民国的政策难以实现,军阀割据,国家将破。
他毅然离开云南,北上寻找故旧,为民国大业而奔走。
1924年,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蒋介石表面拥护,取得中山先生信任,提他为黄埔军校校长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病逝,之后蒋渐渐撕下"右派"伪装,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并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各地清党。
1928年5月,张瑞萱返回上海,参加由章太炎、唐绍仪、白逾桓等组织的大同盟。该组织识蒋与袁同是窃国大盗,旨在推翻蒋介石专制政权。
张瑞萱在山东享有较高声誉,而在国会更有金刚之称。大同盟反蒋计划被蒋介石侦知,张瑞萱的名字上了特务的黑名单。
9月,张再度回山东,住在烟台原同盟会北方支部。准备在山东组织三个师兵力,采取辛亥革命方式,各省响应,推翻蒋介石专制政府。
10月10日是民国国庆日,张瑞萱应刘珍年之邀参加了国庆阅兵。刘珍年原是胶东半岛的顽固军阀,被蒋收买成心腹,提拔为国民军暂编第一军军长。
当天晚上,刘指使特务潜入东海道署张的住所,用刀斧惨绝人寰地将其杀害。
张瑞萱被害之后,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纷纷谴责暗杀国会议员的罪恶行径。
在济南,山东各界人士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公祭三天,国民党党部及社会各界都致挽、敬献花圈。
历史评价
张瑞萱一生廉洁自持,两袖清风,从政一生未存一分钱,没购一分田,为其子留有家训:"图一文钱,一文不值,立万年业,万世留芳"。
他一心为国,一生为中国的"宪政"大业求索、奔走、呐喊,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争取以法治国,实现民主祥和的社会,是一代代仁人志士所奋斗的目标。张瑞萱就是中国"宪政"史上的勇士,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
宪政,是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们理想的社会民主政治理念,是"最终还政于民" 的法治治理国家的理想目标,没有真正的模板,也没有具体的适合当时国情的科学论证。
中国在经过了大变革时代,由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合法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法治社会,赋予了"宪政"新的内涵。
从此,进入并不断发展着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政"。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更替回归到了最让世代中国人称颂的"禅让"制,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又一个"尧天舜日"时代已经展现给了世界并且将持续下去。
胡锦涛主席说过:"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我们可以告慰民主革命先驱、革命先烈们,他们所期盼的祥和中国、法治国度得以实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也不断进步与时俱进,日臻完美。
如今国家昌盛,祖馨传承,人民安居乐业,这些都是革命先驱们所追求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历史之册也将永远铭记先烈英名,以昭后世。
张瑞萱先生的遗骨于2010年5月被其后人迁往浙江杭州。
2011年10月10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在浙江省民革的努力下,国家追认张瑞萱先生为革命烈士,其遗骨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安置在革命烈士陵园并立碑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