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洪程,男,中國工程院院士[1] ,1951年2月24日生,江蘇省南通市通州人,1975年畢業於江蘇農學院農學專業。現任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學科帶頭人,農業部水稻專家指導組副組長,中國作物學會栽培專業委員會主任,農業部長江流域稻作技術創新中心主任。2015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洪程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51年2月
江蘇通州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
知名作品 《農業標準化概論》

目錄

個人經歷

1975年江蘇農學院農學專業畢業留校任教,長期從事作物安全優質高產栽培耕作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九五"以來一直為江蘇省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重點學科首席學科帶頭人,農業部作物栽培生理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作物栽培研究會常務副主任。

1976~1978年參加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工作,1979年參加江蘇省農業區劃工作。

研究方向

張洪程院士研究方向為作物栽培技術理論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

學術成就

張洪程院士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重大或重點課題30多項,在作物栽培耕作輕型化、精確化、機械化等方面做了一系列開拓性工作,並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其中第一完成人2項,第二完成人1項)、三等獎1項(第三完成人),以第一完成人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7項。其中,在新型耕作栽培技術及其應用研究方面,以少免深輪耕與防早衰栽培技術突破,創建南方稻區少免耕與拋秧為主體的輕簡化耕作栽培技術體系,替代了傳統精耕細作,改變了千百年來億萬農民彎腰屈背的繁重勞作歷史,實現了輕簡化栽培與穩產增產的統一。在水稻豐產精確定量栽培理論與技術應用方面,以生育進程、群體動態、關鍵栽培措施精確定量理論與方法的突破,創建了水稻豐產定量化栽培技術,推動我國水稻栽培由定性為主向定量化跨越。在超級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及區域化集成應用方面,研究提出了超級稻增產瓶頸的破解理論,創建了標準化育秧、精確化機插、模式化調控為新內涵的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促進江蘇水稻單產冠居全國主產區,對我國水稻機械化栽培起了重要引領作用。以上三方面成果相繼被農業部列為全國水稻主推技術,應用後取得巨大社會經濟效益。

先後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發表論文279篇,出版著作18本。先後承擔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課堂教學任務,取得一批教學成果。已培養博士32人、碩士90人。領銜建設的"作物栽培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出版的《農業標準化概論》著作是我國第一部農業標準化教材,該教材被評為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獲江蘇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主持揚州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帶出一支結構合理、團結協作、充滿活力的創新隊伍;主持中國作物學會栽培專業委員會工作,從多方面推動中國特色作物栽培學科發展,被中國作物學會連續評為先進團體會員單位。

 
張洪程

獲得獎勵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 ;1994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8年被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學科帶頭人";2004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被評為江蘇省"333人才工程"首席中青年科學家;2008年被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標兵";2011年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2012年分別榮獲"中華農業英才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作物學會科學技術成就獎[3]"。

視頻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來潛調研蝦稻共作產業

參考來源

  1. 張洪程 ,中國工程院網
  2. 揚大"泥腿子教授"張洪程當選院士 超級稻畝產創紀錄 ,中國江蘇網, 2015-12-08
  3. 揚州大學開展向張洪程同志學習活動 ,南昌寧紅書外語專修學校,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