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忠
簡介
張志忠,1955年生於北京。話劇、影視演員。1971年考入哈爾濱話劇院,哈爾濱對張志忠來說,並不僅僅是一個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那裡更是他事業走向成功的起點,用他自己的話說,那裡有無數個手把手教過他的老師與前輩。1986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1998年調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代表作品有《蔡文姬》、《冼星海》、《衝出死亡營》、《突出重圍》、《中國檢察官》、《山東兄弟》、《王進喜》等。[1]
獎項榮譽
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中國話劇"金獅獎"
首屆中央戲劇學院"學院獎"(表演獎)
馬來西亞文化部"94"國慶戲劇節紀念獎
電影《冼星海》獲第十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電影《冼星海》獲珠海電影節"小百花"最佳男主角獎
首屆全國電視小品大獎賽三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
中國劇協黑龍江分會"榮譽獎"
首屆東北話劇節表演一等獎
首屆東北地區小品匯演個人優秀表演獎
第三屆黑龍江省文花創作大獎榮譽獎
黑龍江戲劇小品大賽導演一等獎
黑龍江省文化藝術事業"獎勵基金獎"
哈市藝術人員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哈市"十佳演員"稱號
第三屆哈市天鵝文藝大獎"優秀表演獎"
2012年第4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提名《鐵人王進喜》
成長曆程
1955年11月張志忠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原以為可以長成一個京腔京韻的正宗北京人,可是,命運卻偏偏給張志忠的人生來了一個曲折前行。就在他不滿7歲那年,張志忠隨父母下放來到了哈爾濱。
兩個月後,張志忠該上小學了,太平區民樂小學---那是他度過六年小學生活的地方。
不長時間,這個從北京來的張志忠,不僅能說一口純正的東北口音的普通話,還練就一身游泳的本領。
對於張志忠來說,生活在哈爾濱的36年時間裡,道里區給他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張志忠小學從太平區民樂小學畢業以後,中學就讀於太平區第十二中學,家裡也一直住在太平區,只是偶爾父母有時間,才帶他們幾個孩子到道里區去逛一逛。那時候在張志忠的印象當中,仿佛只有道里區、南崗區才是真正的哈爾濱市。因此,每次只要聽父母說要去道里、南崗,他的心裡就別提有多興奮了。
張志忠說,自從爸爸媽媽領着他們幾個孩子去過道里區、南崗區,他才知道城市原來是那個樣子的,幼小的孩子心中充滿了嚮往。張志忠只要有機會回哈爾濱,無論多忙,他都要抽時間到中央大街走一走,他自己很詩意地總結說:"那不是在走路,而是在走過歷史!"是啊,他豈止是走過中央大街的歷史,他更是在用一種特殊的形式,走過自己成長的歷程,因為那條大街上也留下了他作為一個孩子的童年的歡樂與嚮往。
哈爾濱對張志忠來說,並不僅僅是一個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那裡更是他事業走向成功的起點,用他自己的話說,那裡有無數個手把手教過他的老師與前輩。
1971年,張志忠從太平區第十二中學畢業後,憑藉自己的聰穎與天資,順利考入了哈爾濱話劇院。說起這個過程,張志忠說他最應該感謝的就是他的中學音樂老師孫淑筠,因為孫老師可以稱得上是他的啟蒙老師。那時候,孫老師拉着手風琴給他們上音樂課,而張志忠就坐在教室的第一排,隨着孫老師悠揚的手風琴聲,張志忠賣力地唱着,集體唱完之後,孫老師讓小張志忠跟着伴奏獨自唱一遍。他唱完之後,教室里是掌聲一片。從那以後,孫老師推薦張志忠進了學校的宣傳隊。
不久,中學就要畢業了,當時哈爾濱話劇院演員彭玉的女兒和張志忠是同學,彭玉對這些孩子也很熟悉,知道他們要畢業了,彭玉就來問他:"志忠,你不考話劇院啊?"當時把張志忠就給問住了,自己能行嗎?
巧的是,孫淑筠老師的想法與彭玉不謀而合。彭玉親自為張志忠編排了一套節目,有朗誦、小品等,並一招一式地教給他,一點一滴地糾正他……張志忠說他是幸運的,因為在成長的路上遇到了這麼多的好老師。
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排練,張志忠在話劇院的考試中毫不費力地就考取了。從此,他走上了自己心愛的舞台。剛到話劇院的時候,張志忠對自己的要求甚是嚴格,每天都在排練場練到深夜。可以說,張志忠今天憑藉自己的實力開拓出來的一片天地,與當年在哈爾濱話劇院練功房裡每一個夜晚的苦練密不可分,正是那時的一分分耕耘,才有今天的累累碩果。
哈爾濱話劇院在17年前排演了原創大型寫意話劇《蛾》,其演出形式的創造性和獨特的藝術想象力震動了全國演藝界。該劇在1989年獲得首屆東北地區話劇節優秀演出獎。編劇、導演、演員分別獲得全部的一等獎。而張志忠也因主演此劇於1990年獲得國家第七屆"梅花獎"。從那以後,張志忠在話劇舞台上一發而不可收,憑藉自己的實力出演了《救救她》、《保爾·柯察金》、《蔡文姬》、《虎符》等一大批劇目,獲得了很多的獎項。
張志忠在哈爾濱話劇院一共呆了28年,這28年既是他事業起步的階段,也是他事業走向顛峰的時期。他記得曾經在那裡度過的日日夜夜,記得那裡每一位幫助過他的師長與同行們……[2]
個人生活
北京人習慣把家中最小的孩子叫做"老疙瘩",張志忠和夫人張秋萍,結婚前在各自的家中都是"老疙瘩",從小就習慣了享受父母及哥哥姐姐們的照顧,從沒為家務事操過什麼心。就連籌備結婚這麼大的事,都是兩家四位爸爸媽媽以及所有哥哥姐姐們包辦了所有的事情,新郎新娘只是在做新衣的時候自己走了一趟,因為量體裁衣這事別人替代不了。
兩個"老疙瘩"成為一家人後,仍與父母同住,繼續過着無憂無慮的日子。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張志忠和張秋萍在事業上比翼雙飛。1986年,張志忠考進中央戲劇學院,次年,張秋萍也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學化妝。夫妻倆當年所在的哈爾濱話劇院排演的話劇《蛾》在匯演中榮獲一等獎,張志忠獲表演一等獎,張秋萍獲得造型設計大獎。在哈爾濱文化系統組織的基本功考核比賽中,張秋萍為丈夫設計了偉人列寧的造型,以此肖像妝再獲一等獎。張志忠更是劇院的台柱子,第一個挑大樑的戲就是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一個人飾演從少年到雙目失明的保爾·柯察金,並曾因《蛾》劇榮獲戲劇表演的最高獎項--梅花獎。可是,家中的一場變故促使張秋萍很快轉變了自己的生活重心……
有了自己的兒子後,他們把孩子交給秋萍的媽媽照看,倆人依然一心奔事業。那一年夫婦倆隨劇院出國演出,從新加坡演到馬來西亞,一去就是半年。就在他們回到哈爾濱的當天晚上,秋萍的媽媽積勞成疾住進了醫院,並且再也沒從醫院出來,28天後,媽媽永遠離開了他們。張秋萍在難過之餘頗感內疚,媽媽是為了咱們的兒子累病的,我們太忽略老人的健康了,如果我們不下力氣把兒子培養好,實在對不起故去的母親。從此秋萍痛下決心,除每天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此外的事情一概不接,她要像母親一樣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家裡,放在兒子身上。
視頻
《女人的天空》第9集精彩片花
太平天國里楊秀清就這麼霸占了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有些心塞
參考資料
- ↑ 張志忠 ,漫漫看
- ↑ 話劇演員張志忠簡歷, 丟豆網,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