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君
张庆君 |
张庆君,1969年5月出生,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塔山镇人(现为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毕业于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先后获华北电力大学学士、硕士学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2],卫星遥感、航天器测控与通信、航天器总体设计专家,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高轨SAR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研究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3],资源系列卫星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4]。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航天集团飞船副总设计师
出生日期----1969年
出生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设计师
毕业院校----华北电力大学
个人经历
张庆君,1969年5月出生,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葛湖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父亲是一名兽医,母亲在家务农,家境可以用一般来形容。他的初中、高中分别是在塔山中学、铜山县侯集中学(1986年毕业,现江苏省侯集中学)度过的,在同窗张学新的印象中,张庆君勤奋、好学是出了名的,他的性格平稳而乐观,并且喜欢体育锻炼,学习成绩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与其他同学相比,张庆君爱思考,尤其喜欢钻研天文、地理、数学,这也为他今后从事航天高精尖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6年高中毕业后,张庆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北电力学院,学习电力通讯专业,1990年毕业后又考上研究生深造。1993年,他被分配至航天部从事载人航天的工作,在以后的"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飞船的技术研制中,张庆君逐渐崭露头角。他也幸运地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至今的全历程。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联合主办的第16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12月18日在北京揭晓。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徐州人张庆君成为第16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也是近年来成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徐州第一人。
张庆君的个人经历,他从事载人航天研究十二年。作为神舟一号测控通信分系统技术负责人,为分系统的方案确定及与大系统间的接口确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为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完成了飞船测控通信模拟器。作为载人航天总体室主任,成功组织了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的总体设计、应急救生测控通信、仪表照明等研制工作,为一年两艘及首次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张庆君最崇拜的科学家是牛顿、李四光,他最不愿意做的事是碌碌无为、墨守成规。他的性格是内向、不愿张扬---36岁的张庆君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为自己选择了一条一生搏击的跨栏跑道。短短12年间,他在这条跑道上跨越了近200个大大小小的障碍物,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开拓;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创新,张庆君在"神箭"与神舟的一次次腾飞与降落中,崭露头角、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神舟设计
崭露头角
2003年10月15日9点03分,一个来自茫茫宇宙的天籁之音在北京航天城飞控大厅回荡:
"北京,神舟五号报告,仪表显示整流罩正常分离,我的感觉良好"这是杨利伟的声音,是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员在地球之外与祖国的第一次通话!
20点整,当深深思念的张玉梅透过大屏幕看到了心爱的丈夫在太空的英姿时,激动地心脏几乎都要跳出来。杨利伟告诉她:"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请等待我的好消息"。杨利伟还对8岁的儿子杨宁康说,这里的景色非常好,我看到了美丽的家。这时,人们在大屏幕上看到,杨利伟左手举着一面国旗,右手持一面联合国旗,面带微笑的向大地挥手致意,并用中英两种语言说道:"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
清晰的话音配上清晰的画面,穿透地球大气层的重重"围剿",通过电视的现场直播,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聆听着杨利伟铿锵有力的话语,仰视着杨利伟遨游太空的雄姿,很多人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可是,在人们为杨利伟的登天壮举激动不已的时候,可否想到,完成飞船图像处理话音传输系统设计的,竟是一位刚刚迈出校门不足一年、时年仅有24岁的年轻人,他就是现任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的张庆君。
这是一位在江苏徐州乡下土里刨食的农村娃子。
1993年,刚刚打过"六九"头。那天,天上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一辆老式吉普车把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张庆君接到了他居住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单身宿舍---这是8个人挤在一起的房间---比张庆君在校的住所差了一大截。张庆君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刚刚开工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神秘莫测的高空探索,正在搭建的神舟飞船研制舞台,深深地吸引着他。他为能够从事这项崇高的事业而兴奋,而热血沸腾,从这里,他一步步走向浩瀚无垠的太空。
那是他正式走向工作岗位的第四个星期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余孝昌把他叫到办公室,把飞船系统18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之一的"神舟飞船图像处理话音传输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任务交给了他。一副千斤重担就这样压在了张庆君的肩上。
那是张庆君难以忘怀的岁月。永不言败的他,在科学的海洋里奋游。他把所有的精力浓缩成一个"铀"分子,让它在奋游中裂变。他的脚步从学习新知识迈起:从电路、电场、电磁波中一步步迈向了《飞行器设计》、《宇宙概论》。那些天,他像着了魔一样,出了图书馆就进实验室,抄写的读书笔记也像他一样着了魔似的疯长,一本、两本、三本,足足摞起了七、八本,那是1000多个日日夜夜拼搏的结晶,记载的是他呕心沥血的历程。就是凭着这股子立志创新的劲头和在校学习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很快他便走完了原有理论和飞行器设计理论衔接的过程,铺平了他一展抱负的奋起之路。
1995年,张庆君负责的神舟飞船航天员话音处理技术总体设计方案在攻克了射频频率选定和图像话音编码等技术难关之后,终于浮出了水面。经过与飞船其他分系统以及航天员系统、运载火箭系统、着陆场系统等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无线电接口调试后,神舟飞船图像处理语音传输系统终于完成了攻关,顺利转入了方案阶段。神舟飞船图像处理语音传输系统把天上地下连成一个整体,为我国航天通信网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向成功
上天落地有章循
张庆君 |
1997年,张庆君被任命为飞船总体室副主任。在经历了四年的摸爬滚打之后,踌躇满志的他走马上任,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跨越。
2001年的春天,党中央决定进行神舟二号的发射,作为总体室副主任,组织神舟二号总体设计和实施的重担义不容辞的落到了张庆君的肩上。
在有限的时间和次数内,要把各分系统的电功能和性能指标全部测试到位,必须要制定出合理的测试流程和测试路径,从而达到最高的测试覆盖。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熟知飞船的整体性能,熟知各分系统的性能。这可是有着300多台电子设备、8万多个节点、40多万条语句、100多个故障模式和11种飞行模式的庞然大物,而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一个个接口连接成一个整体,每一个接口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几乎囊括了光机电热的各个领域。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说牛犊并不知道老虎的利害。然而对于张庆君来说,他明明知道老虎的利害,却偏向虎山而行。永不满足、锐意创新的张庆君面对新的挑战,又开始了新的拼搏。
一年多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部件到系统的几个来回之后,张庆君的大脑里,储存起系统设计的概念和方法,他把集体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在老专家的帮助下,终于把总体设计和规范制定的两副重担平平稳稳地挑到了终点。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挟风携电,直入太空后又胜利降落在预定着陆点。张庆君设计的总体方案和近30项测试规范经受了太空的考验,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又做出了填补空白的重要贡献。
2005年初,张庆君被任命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针对"神六"载人航天飞行时间长,在轨试验和航天员活动多,试验队新人、新岗多等特点,张庆君组织编制了相关管理要求、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并制定了质量管理计划;确定了飞行控制技术工作的措施和不漏判、不误判、不延判数据判读等原则。
……
一条条原则,一个个规范,使我国载人飞船从研制、测试、放飞、飞控到降落的全过程有章可循,有路可通,并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是中国航天人对事业的一丝不苟,记载着中国航天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意识。就是在这些原则、规范的不断出台和完善中,张庆君推动着中国航天软件的工程化管理,把数字航天推向了一个新的应用阶段。
勇攀高峰
飞船在太空接吻
2004年8月,北京的天气异常炎热,持续的高温撩拨得人心烦躁。就在8月中旬,一个由六、七个人组成的小分队,悄悄开进北京航天城西北角的稻香湖培训中心。这是一座未入级的两层小楼,小分队住进了二层的几个房间。其中有一个3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他就是被任命为载人航天二期目标飞行器负责人的张庆君。不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同样年轻的袁家军也来了。他们把自己封闭在闷热的房间里,开始了无休止的论述和计算。
就在他们进驻后的第六天,张庆君的写字台上摞起了一份几千页的文件---这里记载的是飞行器空间对接的四个方案。
轨道交会对接,说白了就是将两个不同的飞行器在遥远的轨道上连接到一起,它的方案制定存在着三大难点:其一,能够对交会对接技术进行试验验证,并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试验信息与结果;其二,继承一期工程和预先研究的科研成果,尽可能的减少技术风险,从而确保航天事业的正常进行,第三,尽可能的节省经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方案,它们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时间紧、任务重。
2004年8月28日,东方的天边上露出了一抹鱼肚白色,一夜未眠的张庆君揉了揉略带血丝的双眼,把几千页的文件分装在几个口袋中。他叫醒和自己一起干到凌晨,刚刚眯上眼睛的袁家军,一起挤上了进城的汽车。
上午9点,北京海淀区白石桥五院第一会议室。
关心载人航天发展的老专家杨嘉墀、王希季、闵桂荣、屠善澄、戚发轫早已在会议室等候。他们要最后审定五院载人航天二期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的技术方案---张庆君和他的同事们六天六夜攻关的成果。
雪白色的大投影屏幕上,投下了他们精心研制的成果。面对专家们挑剔的目光,张庆君底气十足:四种方案脉络清晰。听完他的介绍,专家们深深地透出一口气:"你们这次做的方案,才叫个方案。"
礼花升起来,狮子舞起来,军乐响起来,2005年10月18日,北京航天城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之中。直径2.5米、重3.3吨的"神六"返回舱,在经过100多个小时的太空飞行之后,乘坐着披着大红花的斯太尔大卡车,在警车的护卫下,回到了她的娘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此时的张庆君,心情已经很平静。12年的奋斗,换回的是丰硕的成果,换回的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天梯。
参考来源
- ↑ 院士介绍 张庆君 ,国际欧亚科学院
- ↑ 张庆君:未来我国通信卫星将向超大容量发展,使低轨移动逐步变为现实 ,腾讯, 2021-07-08
- ↑ 张庆君受聘为学校兼职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1-04-11
- ↑ 焦点访谈丨来自太空的“高分”守护 ,百度, 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