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誠
張師誠(公元1762-1830年),字心友,號蘭渚,浙江歸安(今湖州)人。清朝官吏。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89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任山西蒲州知府,歷雁平道,河南和江蘇按察使,遷山西布政使。嘉慶十一年(公元1805年),擢江西巡撫,次年調福建巡撫,發現、提拔林則徐。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調江蘇巡撫。後被褫職,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任廣東巡撫,調江蘇巡撫。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與陶澍對調,任安徽巡撫,後以病辭歸。
張師誠 | |
---|---|
|
目錄
人物生平
張師誠,乾隆中,南巡,召試賜舉人,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遷吏部主事,忤和珅,緣事降中書。得應會試,五十五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嘉慶元年,出為山西蒲州知府,歷雁平道,河南、江蘇按察使,遷山西布政使。州縣倉庫多虧,師誠知清查有名無實,特嚴於交代之際,有虧必完,在任三年,庫儲充裕。十一年,擢江西巡撫,以兼提督賜花翎,遂著為令。尋調福建,清治淹牘,疏陳整頓積弊事宜,詔嘉勉。時海盜蔡牽、朱濆方猖獗,總督玉德廢弛黜去,阿林保繼任,復與提督李長庚不協;師誠至,始嚴防海口,杜岸奸接濟,籌備船械,長庚得盡力剿捕。是年冬,長庚追蔡牽於粵洋,以傷殞。牽犯台灣後山噶仔蘭,為生番擊退,請收其地入版籍,免為賊踞。
十三年,朱濆與牽有隙,獨竄閩洋,總兵許松年擊斃之。其弟渥,勢蹙思投首,會道員德華由台灣內渡,遇牽黨圍劫,渥救之,藉以通款,尋復拒敵粵師不果降。十四年,阿林保調兩江,師誠暫署總督。聞蔡牽竄浙洋,親駐廈門,提督王得祿、邱良功合剿,毀盜舟,牽墮海死。朱渥尋率三千餘人歸誠,赦其罪,海疆以安,閩人刊石烏石山以紀功。海寇稽誅久,由閩、浙不能合力,自師誠治閩,而阮元復蒞浙,始告成功。仁宗嘉其嚴斷接濟,為殄寇之本。京察特予獎敘。
十九年,調江蘇。百齡為總督,諸巡撫皆承望風旨,師誠獨舉其職。初彭齡奉命同查虧帑,意與百齡、師誠不合,遂劾兩人皆受饋遺,而不得實,詔原之。會百齡窮治逆書獄,閭閻悚息,巡撫所主五府州得無擾。川沙民有燒香傳徒者,有司密捕解江寧,師誠遣標弁要於途,交按察司依律鞫治,免辜磔者數十人,時以稱之。
二十一年,父病篤,不俟代回籍,被嚴議褫職。尋予編修,服闋,遷中允。歷江西、安徽布政使。道光元年,擢廣東巡撫,調安徽,繼母憂去官。復歷山西、江蘇巡撫。六年,召授倉場侍郎。以病乞歸,卒於家。
趣聞軼事
才識豐富的張師誠出任閩撫。這位張師誠多年曆任軍機等內外官職,頗有建樹,政聲頗佳。在當時封疆大吏中,張撫素有"能手"之稱。他就是發現林則徐這匹千里馬的伯樂。 嘉慶十一年(1807年)除夕,張撫翻看司道府縣等各地屬員的賀稟,當看到省城某郊縣賀帖時,十分驚訝,立即派精幹親隨趕赴該縣,命該縣知縣讓寫稿的師爺急赴省衙。知縣接命,以為賀稟出了亂子,正要設法庇護師爺,可青年師爺林則徐卻一力擔當,立即隨同撫衙來人一同上省。那撫衙親隨遵依上命,一路上很少說話,只暗中仔細觀察這位師爺。只見林則徐非常沉着,安步入城。
張撫接見,這才發現這位師爺才21歲,且已中舉。晤談後,張師誠直誇獎林則徐才識過人。於是特地找來一份篇幅繁浩且重要的卷宗,要林則徐連夜細閱,然後寫出奏文,再行繕寫,並說明第二天元旦一早即須派用。林則徐漏夜細閱卷宗,然後動筆寫出奏摺,於爆竹聲中黎明前從容完成。張師誠五更到衙,籤押房案頭上已擺上那份端楷繕就的長長奏摺,閱後十分滿意,但他故意動筆圈改數字,發回讓林則徐重新謄繕。等張師誠從萬壽宮晉香賀歲回來,不過上午巳牌時分,但林則徐已將文件譽清辦妥,再次擺放張撫案前。張師誠當面稱許林則徐,說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後必為國家棟樑。為不埋沒人才,張撫讓林則徐回家過年後即入省衙辦差,延為其幕府僚屬。
林則徐在閩撫張師誠幕中工作了5年,嘉慶十六年入京會試,得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張幕5年,使青年林則徐提前得到重要的實習期,從旁學到許多為官作宦的知識,從各方面為正式進入官吏隊伍作了準備。他後來一生的事業,即之所以能最終成為林文忠公,便是從閩撫張師誠慧眼識才這一奇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