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山營鎮位於延慶縣西北部,是晉、冀、蒙等省區進入北京的第一門戶。鎮中心區距北京市區80公里,距延慶縣城10公里。自然條件優越,適宜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種植,生產的蘋果、葡萄等優質果品享譽京城。[1]

目錄

基本介紹

   張山營鎮位於 延慶縣西北部,是晉、冀、蒙等省區進入北京的第一門戶。鎮域面積248平方公里, 行政村32個,人口2.3萬。鎮中心區距北京市區80公里,距延慶縣城10公里。張山營鎮轄1個社區(張山營鎮社區)、32個村委會( 大莊科村、佛峪口村、水峪村、胡家營村、姚家營村、東門營村、下營村、西五里營村、前黑龍廟村、後黑龍廟村、西卓家營村、下盧鳳營村、上盧鳳營村、張山營村、馬莊村、小河屯村、上板泉村、下板泉村、玉皇廟村、西羊坊村、辛家堡村、丁家堡村、靳家堡村、田宋營村、吳莊村、龍聚山莊村、晏家堡村、中羊坊村、柏寺村、上郝莊村、韓郝莊村、蘇莊村)。

交通發展

鎮內交通便利,道路網絡發達。 110國道穿境而過,日車流量逾萬。 大秦鐵路貫穿全境。2002年開通了北山旅遊專線——「古龍路」,將 古崖居→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玉渡山風景區→ 山戎古墓群→ 龍慶峽連接起來。2006年開通康 張路,使北線景區與 八達嶺長城、 康西草原相連接,形成了快捷便利的交通網絡和環型旅遊帶。

農業發展

張山營鎮自然條件優越,土壤、氣候、水質條件適宜綠色食品和 有機食品的種植,生產的蘋果、葡萄等優質果品享譽京城。1985年和1988年, 國光蘋果和 玫瑰紅蘋果分別在國家農牧漁業部舉辦的全國優質水果評比會上獲得優質產品獎。1998年「 紅地球、 黑奧林、 里扎馬特」三個 葡萄品種在第五屆全國葡萄鑒評會上獲得全國金獎。1999年建國50周年慶典。2003年,張山營鎮( 前廟村)與北京華邦公司簽訂了「合作建設 有機葡萄基地」協議書,共同開發建設「華邦有機葡萄 種植園」,打造國內有機葡萄的第一品牌。同時,申請註冊了「前龍(乾隆諧音)」牌葡萄商標。2005年,以前廟村為龍頭的「張山營鎮有機葡萄示範基地」項目獲得國家和市縣有關部門的批准,並正式啟動。目前,千畝有機葡萄基地已通過美國有機葡萄改良協會(OCIA)和中國國家環保總局(OFDC)的認證,成為北京地區首個有機葡萄基地。

張山營鎮現有果品面積2萬畝,以蘋果、葡萄、大桃、李子為主。蘋果品種主要有 紅富士、國光、 玫瑰紅、 喬納金等;葡萄品種主要有紅地球、黑奧林、里扎馬特、 美人指、 秋黑等鮮食品種和 赤霞珠、梅露轍等釀酒品種。近年來,張山營鎮生產的鮮食葡萄遠銷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省區。

最現代化的蛋雞場—「 德青源健康養殖生態園」位於張山營鎮水峪村,是由 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國內外公司和6個投資人於2002年8月共同投資建設的。「德青源健康養殖生態園」是目前全國最現代化的蛋雞場。該生態園通過了ISO9001、ISO14001 環境質量 體系認證,並被評為全國 食品安全示範單位。2004年,「德青源」牌雞蛋首批通過了全國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並被國家科技部、商務部、 國家質檢總局、環保總局聯合評定為「國家重點 新產品」,成為我國 同類產品中唯一獲此殊榮的禽蛋產品。[2]

旅遊風光

張山營鎮風景秀麗, 旅遊資源豐富。東有京北小灕江 龍慶峽,西有千古之謎 古崖居,北有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松山、北京市 自然風景區 玉渡山,南有 碧波蕩漾的 官廳水庫,中有炎黃 阪泉之戰 古戰場和山戎古墓群(陳列館); 石京龍滑雪場等 人造景觀也坐落在鎮域範圍內,形成了春賞花、夏玩水,秋摘果、冬滑雪的旅遊特色,年接待遊客150萬人次以上。

民俗旅遊豐富多彩。全鎮現有8個民俗旅遊村、300多個民俗旅遊接待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民俗旅遊項目。西 大莊科村位於松山 自然保護區腹地,為北京市 旅遊專業村。下營湖畔漁村,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黃柏寺村千畝桃園, 春花爛漫, 秋實纍纍。 玉皇廟村樹木參天,盛產皇家貢品—玉皇李子。這裡遠離都市的喧囂,保存自然的幽靜,濃郁的民俗風味、淳樸的民風民情,等待遊客的體驗品味,來這裡度假旅遊是現代人回歸自然最理想的選擇。近年來西大莊科村開發的「藥膳宴」; 西羊坊村開發的「蘑菇宴」;黃柏寺村開發的火盆鍋「格炸宴」,在京城和外地遊客中留下較好口碑。

重點企業

最現代化的蛋雞場—「德青源健康養殖生態園」位於張山營鎮 水峪村,是由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國內外公司和6個投資人於2002年8月共同投資建設的。「德青源健康養殖生態園」是全國最現代化的蛋雞場。該生態園通過了iso9001、 iso14001環境質量體系認證,並被評為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單位。2004年,「德青源」牌雞蛋首批通過了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並被國家科技部、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環保總局聯合評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成為我國同類產品中唯一獲此殊榮的禽蛋產品。[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