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雷
張太雷( Zhang Tailei ),(1898.6-1927.12),男,漢族,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宣傳家,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和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是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他是第一個被派往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產黨的使者、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派往青年共產國際的使者之一,是黨內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宣傳家。1927年12月12日,他在廣州起義戰鬥中被敵人槍擊身亡,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獻出了29歲年輕的生命,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2009年9月10日,張太雷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李詠(主持人) | |
---|---|
著名主持人 | |
出生 |
1898年06月17日 江蘇省武進縣(今常州市) |
逝世 | 1927年12月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張曾讓 張椿年 筆名大雷 |
職業 |
無產階級革命家 政治活動家 宣傳家 |
信仰 | 共產主義 |
人物生平
張太雷於1898年6月17日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今常州市) ,原名曾讓,字泰來,學名張復,自號長鋏,投身革命後又名椿年,春木,後改名太雷,寓意震醒痴頑,打擊強暴之意。自小家境貧寒,8 歲喪父,靠母親幫傭的微薄收入為生。早年就讀於常州府中學堂,後畢業於北洋大學(天津大學)法科。
對黨貢獻
張太雷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1920 年即參加了李大釗創建的中國共產黨北京早期黨組織,後參加過黨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會議,是四屆侯補中央委員、五屆中央委員、臨時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擔任過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等職,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
張太雷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主要創始人,是中國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1922 年5月5日在廣州召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張太雷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詞,大會通過了張太雷等人起草的團綱、團章和其他一些決議案,張太雷在會上當選為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5 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張太雷當選為總書記。
張太雷是第一個被派往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產黨的使者、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派往青年共產國際的使者之一。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的講壇上,他代表中國共產黨首次莊嚴致詞,他提交大會的書面報告是研究中共早期歷史的珍貴文獻,他是少數見過列寧的中國共產黨人之一。他擔任過維經斯基、馬林、達林、鮑羅廷等共產國際代表的翻譯和秘書,並以他無窮的精力、淵博的知識贏得了各國共產黨人對他的尊重,顯示了傑出的政治、外交才能,被譽為"真正的國際主義者" 。
張太雷對影響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國共合作有着特殊貢獻。他參與過中共領袖、共產國際代表、蘇俄使者同孫中山等國民黨要人的多次重要會談。他作為孫中山指派的 " 孫逸仙 博士代表團 " 的主要成員,出色地完成赴蘇考察任務。他對民族民主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與發展多有建樹。
張太雷是黨內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宣傳家。他在《前鋒》、《嚮導》、《人民周刊》、《中國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餘篇論著,至今仍熠熠生輝。李大釗先生稱讚他" 學貫中西、才華出眾。"
張太雷是著名的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1927年12月12日,他在起義戰鬥中被敵人槍擊陣亡,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獻出了29歲年輕的生命,用自己的熱血和青春實踐了他年少時立下的"願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 的誓言,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鬥第 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張太雷犧牲後不久, 他的昔日同窗、他曾親自介紹入黨的瞿秋白同志以無比沉痛的心情寫了《悼張太雷同志》,其中寫道:"他在黨里歷次擔任負責的工作,他的堅決與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他死時,覺着對於中國工農民眾的努力和負責,他死時,還是希望自己的鮮血,將要是中國蘇維埃革命勝利之源泉!"
1933年8月16日,為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犧牲的太雷同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舉行第48次會議,決議在江西石城、瑞金、福建寧化三縣邊界設立太雷縣,為中央政府直屬縣。
張太雷奇情壯麗的一生有如他的名字,雷霆般聲光燦爛,頂天立地。斯人去。風采在,業績留。人民不會忘記他,青年們不會忘記他。
在他的母校--天津大學,立有張太雷烈士銅像。在他的家鄉江蘇常州市,建有張太雷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人們緬懷、紀念、宣傳、研究張太雷業績與精神的重要場所。
. 摺疊 編輯本段 履歷年表.
1898年6月生,江蘇常州人。
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法科學習。
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
1920年10月,參加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積極開展工人運動,與鄧中夏到長辛店組建勞動補習學校,培養了北方鐵路工人運動的第一批骨幹。後到天津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書記。多次陪同共產國際派到中國的代表會見李大釗、陳獨秀等,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張太雷還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人之一,曾任青年團中央總書記。在複雜的鬥爭中,張太雷具有清醒的政治頭腦。
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他主張武裝工農予以反擊。
1927年,參加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堅決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錯誤,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後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9月到潮(安)汕(頭)組織群眾接應南昌起義軍。11月到上海中共中央參加制訂廣州起義計劃,下旬回廣州主持武裝起義準備工作,兼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
1927年12月11日,領導廣州起義,建立廣州蘇維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陸軍委員。
1927年12月12日,即廣州起義的第二天下午兩點多,一輛插着紅旗的敞篷汽車駛出起義總部向大北門奔去,那裡槍戰正急。車上坐着共產國際代表紐曼和這次起義的總指揮張太雷。車至大北寺路,前面突然出現一群人,司機仔細一看,原來是一群猖狂的工賊。這些工賊組成的反動武裝一聲呼嘯,散到路邊舉槍便射。張太雷身中三彈,倒在車內犧牲。那年,張太雷年僅29歲。他是我黨第一個犧牲於戰鬥火線的中央政治局成員[1]。
身世背景
張太雷的祖上,是常州有名的世家。高祖為清乾隆年間的太學生,事母至孝,兄弟友愛,時人仰慕,稱張府為"仁讓堂"。地方志上有傳。他的曾祖以經商致富,秉性仁厚,為賑災捐贈了大量錢糧,朝廷獎以翰林院孔目銜。祖父是五品候選知府,祖母賢淑,精於書算,持家嚴謹,為人所敬。他父親亮采雖為縣邑庠生(秀才),但早已家道中落。只得長年寄居在操小手工業的岳父薛錦元家。
1898年6月17日,張太雷誕生在常州西門外西倉街薛天興皮行的後院裡。
張太雷原名椿年,因立志化作"巨雷",衝散陰霾,改造社會,遂改名銘志。1911年夏天,張太雷以優秀的成績從西郊小學畢業,順利考入常州府中學堂。1916年月考入天津北洋大學法政科,1920年畢業。在校時名張曾讓。他與我黨另一位早期革命家瞿秋白是同鄉,曾是常州府中學堂同班好友,他還是瞿秋白的入黨介紹人。
個人貢獻
(一)
他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創始人之一。五四運動期間,張太雷是天津地區愛國運動的骨幹,與周恩來等結下戰鬥友誼,並作為天津學聯的代表赴北京結識了李大釗等人。1920年春天,共產國際代表魏金斯基等來華與李大釗、陳獨秀商議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事宜,張太雷擔任翻譯。隨後,他參加了北京的共產主義小組,接着組建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小組,任小組書記。1921年6月,張太雷陪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先後多次與北京的李大釗、張國燾和上海的李達、李漢俊等商談,最後決定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前,張太雷為大會籌備組翻譯了《中國共產黨宣言》草案,提交馬林修改。
(二)
他是我黨早期工人運動的啟蒙者之一。1920年春,他主持創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並經常與李大釗、鄧中夏等給工人講課,到工人家裡訪問,培養了北方鐵路工人的第一批骨幹。
(三)
他是黨內最早的國際活動家。1921年初他被派赴蘇俄,擔任國際遠東局中國科書記,成為第一個在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產黨人。1921年6月,張太雷受黨的委託,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成為中國共產黨出現於共產國際會議的第一位使者。
(四)
他在黨內最早主張並實踐革命的統一戰線思想。1921年8月,張太雷回國,為剛剛參加完中共"一大"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當翻譯。陪同馬林與陳獨秀討論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初步決定了在民主革命階段中,中國共產黨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的方案。不久,張太雷陪馬林會見孫中山,力促並最終實現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的統一戰線。
(五)
他是共青團的創始人和領導者。1922年5月,張太雷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一致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以來第一個團綱和團章。1925年1月,他在上海主持召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決定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選舉張太雷為團中央書記。
(六)
他還是黨內重要的理論家。他參與起草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文件、理論文章和戰鬥檄文。在國共兩黨舉辦的各種講習班和訓練班上,他先後講授《少年中國》、《第三國際》、《世界政治經濟狀況》、《民族問題》、《目前時局與黨的策略》等,還曾在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中國革命問題》。
(七)
他領導建立了中共在大城市內的第一個紅色政權。1927年12月11日黎明時分,廣州起義爆發不久,他身穿戎裝,繫着紅領帶,在剛剛攻占的公安局大樓上豎起廣州蘇維埃政府的大旗,並當選代理蘇維埃政府主席。
(八)
他是革命危急關頭黨的核心領導人。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昌召開。張太雷當選為中央委員。在會上他與瞿秋白、蔡和森、惲代英、李立三、任弼時等一起,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支持毛澤東關於進行土地革命、組織工農武裝的正確主張。在大革命失敗、陳獨秀離職的緊要關頭,張太雷又與周恩來等五人組成的中央常務委員會領導全黨。
英雄已逝,英魂長存。如同一聲巨雷從天邊滾過,張太雷以他卓越的才華、高昂的熱情和年輕的生命,奉獻於中國革命事業,顯示出革命者堅定的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無比的力量。他辭世已近83年,但今天重讀他的戰鬥業績,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巨雷"的震撼。
歷史功績
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
他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主要創始人,中國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
1922 年5 月5 日 在廣州召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
李大釗先生稱讚他 " 學貫中西、才華出眾 " 。
張太雷是著名的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 1927年12月12日,他在起義戰鬥中被敵人槍擊陣亡,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獻出了 29 歲年輕的生命,用自己的熱血和青春實踐了他年少時立下的 " 願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 "
後世追念
張太雷犧牲後不久,寫道:" 他在黨里歷次擔任負責的工作,他的堅決與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 他死時,覺着對於中國工農民眾的努力和負責,他死時,還是希望自己的鮮血,將要是中國蘇維埃革命勝利之源泉! "
1998年6月16日,紀念張太雷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出席會議。
紀念館
張太雷紀念館坐落在常州市清涼路子和里3 號的張太雷紀念館,由張太雷故居、張太雷生平事跡陳列室和輔。 《張太雷文集》(後人編纂)共收入張太雷1921月7月-1927年10月犧牲前的文章、演說等102篇,約23萬字,書未附有《張太雷年譜》,是研究中國現代革命史、中共黨史和社會主義青年團歷史的重要資料。鄧小平題寫了書名。助用房(書畫陳列室)三部分組成,全館建築面積 900 平方米 ,陳展面積 500 平方米 。 張太雷紀念館自1987 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外的參觀者二十多萬人次,並先後出版了《張太雷年譜》、《回憶張太雷》、《張太雷文集》、《醒世驚雷》等十幾本研究張太雷的書籍,成為集緬懷、紀念、宣傳、研究張太雷同志事跡與精神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