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天龍 - 江蘇省國畫院專業畫家

張天龍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張天龍

籍貫;江蘇淮安人

出生日期;1957年

職業;江蘇省國畫院專業畫家

張天龍,1957年出生,江蘇淮安人,別署追月軒主,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專業畫家,中國金陵印社社員,民建中央畫院特聘畫家、民建江蘇省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1]

目錄

人物簡介

學畫習篆三十年不輟,致力於中國歷代山水(花鳥)畫研究和創作活動,以擅繪江南山水著稱。作品粗獷而不失柔媚,拙樸而不失精巧,用筆用墨蒼勁有力,渾厚而疏朗,講究意境與趣味。作品有吳鎮、王蒙枯筆的風骨,又具有董源、巨然平淡天真的情調。尤得元人繪畫神韻妙道,意境藏畫之中,筆墨透紙而出。

獲得榮譽

作品於1995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同年九月中國文聯認定國畫作品為一級美術作品。作品獲中國美協主辦北京·2000年奧林匹克第一屆國際繪畫大展優秀作品獎。1999年書法篆刻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書畫大展優秀作品,同年國畫獲中國文聯主辦的全國民間工藝美術書法大展金獎。2000年國畫入選國土資源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民族魂國土情全國書畫大賽作品展。2001年國畫獲國家文化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環保總局聯辦的2001年中國企業文化年文化藝術大展國粹獎。2002年國畫獲文化部主辦中國國際科技文化成果博覽會書畫大展金獎。國畫獲第53屆國際文化交流展金獎,中華民族藝術杯書畫大賽金獎,慶祝香港回歸東方文學藝術交流展金獎。作品被中國美協、江蘇省國畫院、日本書芸院、民建中央、國家體委等珍藏,八件作品在北京、新加坡、香港、台灣拍賣成交。《日出》榮獲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中國電影百年書畫大展》優秀作品獎。《中國印迎奧運》榮獲第29屆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主辦《和諧中華迎奧運書畫大展賽》優秀作品獎。作品編入《中國美術選集》(1949年~2000年)、《中國美術家年鑑》、《二十世紀中日書畫巨匠》、《中國近代書畫選集》等。

《人民日報》、《工人日報》、《新華日報》、《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報》、《東方文化藝術報》、香港《消費時報》、《人民日報大江南收藏版》等十餘家報社派記者採訪,在頭版或辟專欄撰文介紹藝術成就。作品編入《中國美術選集》、《中國美術家年鑑》、《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選集》。獲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博覽會優秀作品獎,53屆國際文化交流展金獎,中華民族藝術杯書畫大賽金獎,慶祝香港回歸東方文學藝術交流展金獎,第二屆四面山杯國際書畫大賽銀獎,首屆魯南之光國際書畫大賽銀杯獎,孔聖杯國際書畫大賽銅質獎、首屆全國職工美展銅牌獎。作品被榮寶齋、銀川美術館、日本書芸院、國家體委等珍藏,六件作品在北京、南京、西安、新加坡、香港、台灣拍賣成交,辭條入編《中國當代名人錄》,1996年獲選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主要作品《山村月夜》、《南山道中》、《柳湖漁歌》、《洪湖春境圖》等。

藝術創作

在黃山如海的雲濤浪涌中,一位身背畫箱的畫家頂着烈日,迎着熱浪,艱難地跋涉着。那流金的雲海,那染赤的峭壁,那沸騰的山區生活,特別是那古樸、生動的皖南村舍,使畫家完全陶醉了,忘我了!於是一幅幅充滿山野村情的山區寫生,在白雲繚繞的世界中誕生了。

這幅圖景,是畫家留給我的第一印象;這幅圖景,讓我對畫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何?在我的書畫界朋友中,還未曾聽說過張天龍這個名字。在朋友的引領下,我們信步來到了現居淮陰的張天龍的"追月軒"。走進畫室,那《運河小景》、《東北人家》、《山村月夜》、《秋的印象》、《河塘秋景》、《山村》等一幅幅畫卷一下子映入了我的眼帘,讓我沐浴在藝術的享受中。再看那些發表在《中國書畫報》、《中國藝術報》、《人民日報》、《文匯報》、《新華日報》和《美術報》上的一幅幅畫作和那些發表在《東方文化藝術報》、《中國藝術報》、《江蘇工人報》和香港《大公報》上的一幅幅篆刻作品,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談起自己畫畫的興趣由來,張天龍饒有風味地講述了他兒時的那個難忘經歷。在上小學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一幅稚嫩的兒童畫《鹽河大橋》入選全國少兒書畫展,這是個幸運又是個起點。從那時起,張天龍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畫畫"。沒有人指點,張天龍就拜老塾師張其吉為師學習臨摹《三希堂》畫譜,幾經寒暑,張天龍竟也用薄薄的白紙,把那本厚厚的畫譜畫了出來。中學畢業後,張天龍進了造船廠,後又當上了班長,從事冷作工作。他在業餘時間,仍忘不了鉗工手中的畫筆。為了畫好一幅作品,從寫生到畫作完成,張天龍可要一次又一次地畫,直到滿意為止。有一次,愛人從他的畫案下,一次就清理出廢宣紙90多斤。在那些消逝的寒暑中,張天龍每每回憶起自己自費踏遍了黃山、長白山、九華山、武夷山、峨眉山和雁盪山,用自己手中的畫筆畫出了祖國名山大川的風采時,不覺感慨萬千。業餘搞創作,沒有時間怎麼辦,靠"擠",八小時以外的時間,張天龍一門心思想着畫畫,他每天都要在畫案前站四五個小時才覺得心裡踏實。畫畫需要畫筆、紙墨、染料,這些都得在他和愛人並不寬裕的工資中開銷,這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張天龍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從不因為自己手頭的拮据而放棄自己的畫筆,仍在自己的畫室里默默地奮鬥着。周圍的鄰居知道他們身邊住着一位"老張",卻從來沒有人知道這個"老張"還是個出了名的畫家呢。

為了能在繪畫中取得成就,從1986年開始,張天龍自費參加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北京齊白石藝術函授學院國畫系"學習。短短3年時間,張天龍系統地學習了繪畫理論。這期間,張天龍先後得到北固山人、李燕、吳國亭、田游、姜華等著名書畫家的指點,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張天龍筆下,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鳥,皆擅長用簡潔的筆墨,抓住富於生活氣息的景物,濃墨淡彩一一寫來。畫風清新自然,平淡中又見天真的情調。張天龍在國畫藝術創作中,其目光總是投向自己最有興趣、最有所思、最有深感的風情人物,四時花卉、樹叢、荷塘、游魚……佳作不斷地從筆端奔瀉而出。看過張天龍那些眾多的書畫作品以後,總感到很是新奇,在他的畫中,看不到拘泥(對前人,對傳統章法),看到的是恬淡、祥和,是畫家對大自然的濃濃的愛意。對於張天龍藝術上的成就,上海畫院原院長唐雲評價說:"讀君畫,筆墨意境甚佳,非數十年功夫。"

洪湖秋韻》圖,表現的是深秋時節的洪澤湖。張天龍採用中西結合的手法,強調作品的色調與透視,氣和韻的結合,色彩濃烈與清潤的對比,使大湖和建築,大湖與漁舟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使作品具有陰柔之美的風神、風度和風致。湖邊的房屋掩映在深秋的樹叢中,遠處的湖中泊着幾條晾有漁網的小舟,告訴人們,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其畫在筆、墨、氣、水秩序組合中,用輕輕疏放的用筆和耐人尋味的筆墨情趣,描繪一幅環境幽雅、景色迷人、意趣橫生、秋意濃烈的優美圖畫,把讀者帶進了"一聲鳥鳴半湖秋"的意境。筆氣、墨氣、色氣是鑑別作品藝術性高低的重要條件,是構成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謝赫的"氣韻生動"、"氣足而後韻生"在《洪湖秋韻》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張天龍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執着地追求着。他說:"我們不能用別人的眼睛看待客觀世界,而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再造自然純真之美……"畫家主張"我畫我睹",創作要純真、自然。我們堅信,藝術的盛典應屬於像張天龍一樣的真誠不懈的追求者。

參考資料

  1. 淮安會員張天龍國畫系列 , 民建中央網站 201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