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刚
张喜刚,男,汉族,生于1962年,中共党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1],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分会理事长,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3]。 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喜刚 | |
---|---|
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 |
出生 | 1962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董事长 |
知名作品 | 设计建成:苏通大桥 |
2016年12月30日,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评选为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6年12月30日,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评选为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4]。
目录
人物经历
张喜刚同志二十七年来一直在第一线从事公路特大跨径桥梁勘察设计和科研工作,是世界上首座突破千米的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总设计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十佳感动中国工程设计大奖、国际桥梁大会乔治 理查德森大奖、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杰出工程成就奖、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混凝土结构杰出贡献奖等。张喜刚同志27年来一直从事公路特大跨径桥梁勘察设计和科研工作,是"中国交通建设"十大桥梁人物、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杰出科技成就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青年奖"和"交通青年科技英才"获得者。
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的设计、管理与科研工作,先后担任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等职务,主持完成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设计,江苏润扬长江大桥设计咨询,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等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十佳感动中国工程设计大奖、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大奖、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杰出工程成就奖、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混凝土结构杰出贡献奖等。
参选院士
张喜刚董事长是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并顺利进入第二轮评选
课题负责人
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张喜刚带领研发团队在国际上首创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技术、新型结构及特殊设计方法,大型深水群桩基础施工控制技术,千米级斜拉桥塔梁索施工控制技术,一举攻克了斜拉桥跨径突破千米的技术瓶颈,为千米级斜拉桥的首次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世界著名桥梁专家M.Ito教授和K.Ostenfeld先生分别评价道:"针对千米级斜拉桥的众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张喜刚先生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关键技术成功地应对了这个创纪元工程的技术挑战"、"这些技术代表了世界斜拉桥技术的最高水平。"
作为总设计师,张喜刚成功设计建成了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创造了1088米的最大跨径、300.4米的最高桥塔、131根直径2.8米120米深的最大群桩基础、长达577米的最长拉索等四项世界纪录,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斜拉桥跨径的千米跨越。国内外著名权威桥梁专家一致认为"苏通大桥提升了中国桥梁技术在世界工程领域的地位,代表了当今中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引领了世界桥梁建设技术的跨越,是世界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工程"。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赞誉"以苏通大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建设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个人作品
作为第一编写人,张喜刚还主持完成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施工技术指南》、《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大跨度斜拉桥平行钢丝斜拉索》和《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指南》等交通行业标准,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