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力偉,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博士生導師[1]。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2],首都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副院長、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神經外科中心副主任,顱底腦幹病區主任。張力偉教授於1985年開始從事神經外科工作,師從於我國神經外科開拓者王忠誠院士,在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顱底及腦幹腫瘤的診斷及治療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年手術量200餘台,治療效果得到同行及廣大患者的好評。

張力偉
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目錄

人物經歷

張力偉教授於1985年開始從事神經外科工作,師從於我國神經外科開拓者王忠誠院士。

擅長領域

在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顱底及腦幹腫瘤的診斷及治療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年手術量200餘台,治療效果得到同行及廣大患者的好評。

個人職務

管理職務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

首都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副院長

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

腦腫瘤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中心副主任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顱底腦幹病區主任

學術兼職

中國醫師協會北京神經外科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腫瘤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第五屆神經外科醫師分會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第五屆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副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顱底外科分會主任委員

張力偉
張力偉教授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8屆委員會神經腫瘤學組名譽組長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綜合兒科分會副會長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神經學分會第七屆委員

中華醫學會神經學分會神經腫瘤組組長

第二屆國家名醫學術委員會主席

國家863課題專家評審委員會會員

北京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首都醫科大學臨床腫瘤中心副主任

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北京顱底外科多學科合作專家委員會總召集人

北京市崇文區醫學會副理事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選委員

教育部、衛生部科研項目評審專家

衛生部高級職稱評審專家[3]

主要成就

科研項目

利用CRISPR-Cas9篩選技術探索BMP信號通路中導致瀰漫內生型腦幹膠質瘤協同致死效應的關鍵基因研究。

兒童和成人腦幹膠質瘤細胞侵襲性差異的比較研究。

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衛生部行業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際科技合作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遼寧省科委重大項目基金、首都醫科大學科學發展基金等多項課題。

項目成果

張力偉帶領團隊開展國家腦腫瘤登記平台建設,使中國腦腫瘤的臨床註冊登記工作實現零突破。 現保存有完整臨床資料及隨訪信息的實體腦腫瘤樣本6萬餘份。同時改良與創新顱底腦幹腫瘤手術入路,集成創新多模態引導下的神經功能保護新技術,組建國內首個顱底外科多學科合作診治聯盟,顯著改善了該類疾病患者的診療現狀以及預後,治療效果國際領先。創建全國首個顱底外科行業協會,制定顱底疾病多學科診療專家共識,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作為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積極參加國家腦研究計劃,建立了中國腦腫瘤最大的臨床資源樣本庫。組織創建了國內目前規模最大條件最完善的神經外科顯微培訓中心「王忠誠顯微外科培訓中心」。曾多次出國交流訪問,並在國際、國內重要神經外科會議上主持並發言,受到了國內外同行們的認可與好評。關於腦幹膠質瘤的基因突變研究成果被譽為「世界神經外科領域關於腦幹膠質廇最重要的研究之一」。國際率先改良與創新了多種顱底腦幹外科手術入路,集成神經功能保護多模態技術,顯著改善患者預後。牽頭制定《腦幹膠質瘤綜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聽神經瘤多學科協作診療中國專家共識》等。張力偉教授與美國杜克大學閻海教授聯合,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腦幹膠質瘤中特異的基因突變,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Genetics》雜誌。

人才培養

作為研究生導師先後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近30名[4]

主要著作

出版專著6部

期刊論文

從事神經外科工作以來,發表論文近40篇。

獲得榮譽

2008年度「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年度獎」

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五屆「中國醫師獎」[5]

視頻

【走進醫師】張力偉挑戰生命禁區北京天壇醫院2016-07-06

專訪| 張力偉教授:探尋精準之路 共擊腦腫瘤 2017年04月10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