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元勛

張元勛(1533年―1590年),字世臣,號東瀛,浙江太平(今浙江溫嶺)人,明朝抗倭名將,多次率兵擊退倭寇。百姓為紀念他的豐功偉績,特建張公廟來祭拜。

目錄

基本內容

出生日期:1533年

主要成就:抵抗倭寇侵略

籍貫:太平縣新河(今溫嶺市新河鎮)

字號:字世臣號東瀛

本名:張元勛

所處時代:明朝

人物簡介

張元勛(1533—1590),字世臣,號東瀛,太平縣新河(今溫嶺市新河鎮)人。自幼愛好武藝,體魄健壯。15歲中秀才。16歲時,倭寇侵犯台州,父張愷散資聚眾,力戰陣亡。元勛誓殺萬賊以報父仇。

17歲襲世職海門衛新河所百戶,勇武有謀略。從戚繼光征倭,轉戰浙江、福建沿海一帶,破敵橫嶼,突圍漳浦,殲倭安德、興化、仙遊、福安,以戰功進千戶,署都指揮僉事,充福建游擊將軍,改福建南路參將。明隆慶元年(1567),廣東曾一本勾結倭寇,戰艦千艘進逼福建,官兵屢戰皆敗。元勛主動請戰,六次交鋒,獲全勝,沉敵艦300餘艘,擢副總兵。五年署都督僉事,代行總兵官鎮守廣東。萬曆二年(1574)冬,倭冠攻陷銅鼓石、雙魚城。元勛發兵千里急行軍,趕至儒峒設伏,親率援兵為應,大敗入侵之寇,擒殺八百餘,以功授都督同知。五年,從總督凌雲翼攻破羅旁瑤寨,晉升都督。

元勛深慮官場傾軋,功成引退。居家10年,種竹養花,自號逍遙道人。墓在長嶼鎮小嶼山東麓,尚存。

明史記載

張元勛,字世臣,浙江太平人。嗣世職為海門衛新河所百戶。沈毅有謀。值倭警,隸戚繼光麾下。有功,進千戶。從破橫嶼諸賊,屢進署都指揮僉事,充福建游擊將軍。隆慶初,破倭福安,改南路參將。從李錫破曾一本,進副總兵。

五年春,擢署都督僉事,代郭成為總兵官,鎮守廣東。惠州河源賊唐亞六、廣州從化賊萬尚欽、韶州英德賊張廷光劫掠郡縣,莫能制。明年,元勛進剿。斬馘六百有奇,亞六等授首,餘黨悉平。肇慶恩平十三村賊陳金鶯等,與鄰邑苔村三巢賊羅紹清、林翠蘭、譚權伯,藤峒、九逕十寨賊黃飛鶯、丘勝富、黃高暉、諸可行、黃朝富等,相煽為亂。故事:兩粵惟大徵得敘功,雕剿不敘,故諸將不樂雕剿。總督殷正茂與元勛計,令雕剿得論功,諸軍爭奮。正茂又密遣副將梁守愚、游擊王瑞等屯恩平,若常戍者,掩不備,斬翠蘭等,生擒紹清、權伯以獻。其諸路雕剿者,效首功二千四百有奇,還被掠子女千三百餘人,生得金鶯,惟高暉等亡去。元勛逐北至藤峒,又生獲勝富、可行、朝富等八十人。部將鄧子龍等亦獲高暉、飛鶯。三巢、十寨、十三村諸賊盡平,余悉就撫。

惠、潮地相接,山險木深。賊首藍一清、賴元爵與其黨馬祖冒、黃民太、曾廷鳳、黃鳴時、曾萬璋、李仲山、卓子望、葉景清、曾仕龍等各據險結砦,連地八百餘里,黨數萬人。正茂議大征。會金鶯等已滅,諸賊頗懼。廷鳳、萬璋並遣子入學,祖昌、景清亦佯乞降。正茂知其詐,徵兵四萬,令參將李誠立、沈思學、王詔,游擊王瑞等分將之,元勛居中節制,監司陳奎、唐九德、顧養謙、吳一介監其軍,數道並進。賊敗,乃憑險自守。官軍遍搜深箐邃谷間。而元勛偕九德,追亡至南嶺。一日夜馳至養謙所,擊破李坑,生得子望等。明年破烏禽嶂。仕龍阻高山,元勛佯飲酒高會,忽進兵擊擒之。先後獲大賊首六十一人,次賊首六百餘人,破大小巢七百餘所,擒斬一萬二千有奇。[1]帝為宣捷,告郊廟,進元勛署都督同知,世廕百戶。元勛復討斬余賊千三百有奇,撫定降者。巨寇皆靖。

潮州賊林道乾之黨諸良寶既撫復叛,襲殺官軍,掠六百人入海。再犯陽江,敗走。乃據潮故巢,居高山巔,不出戰。官軍營淤泥中。副將李誠立挑戰,墜馬傷足,死者二百人。賊出掠而敗,走巢固守。元勛積草土與賊壘平,用火攻之,斬首千一百餘級。時萬曆二年三月也。捷聞,進世廕一級。遺孽魏朝義等四巢亦降。尋與胡宗仁共平良寶黨林鳳。惠、潮遂無賊。其冬,倭陷銅鼓石、雙魚城。元勛大破之儒峒,俘斬八百餘級。進秩為真。五年,從總督凌雲翼大征羅旁賊,斬首萬六千餘級。進都督,改廕錦衣。尋以疾致仕,卒於家。

元勛起小校。大小百十戰,威名震嶺南。與廣西李錫並稱良將。

贊曰:世宗朝,老成宿將以俞大猷為稱首,而數奇屢躓。以內外諸臣攘敓,而掩遏其功者眾也。戚繼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當張居正、譚綸任國事則成,厥後張鼎思、張希皋等居言路則廢。任將之道,亦可知矣。劉顯平蠻引疾,而以有司阻撓為辭,有以夫!李錫、張元勛首功甚盛,而不蒙殊賞,武功所由不競也。

參考文獻

  1. 雲浮風骨之張元勛,文化三江, 20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