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令彬
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三十一團班長,團教導隊區隊長、排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三縱隊副官長,紅一方面軍第三十四師衛生隊隊長,第十二軍軍醫處處長兼福建軍區留守處處長,紅一方面軍第一兵站醫院院長兼政治委員,紅九軍團衛生部部長、後勤部部長,紅四方面軍四局管理科科長,紅四方面軍司令員直屬供給處處長,中央教導師供給處處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直屬金庫處處長,軍委供給部軍人合作社主任,軍委副官處副官長,第十八兵站部副部長兼政治委員,軍委供給部部長、經濟建設部部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後勤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後勤司令部司令員,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需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在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再苦再累也要為戰士治好病
長征中,天天行軍作戰,爬山越嶺,指戰員們非常勞累,長征以來的兩個多月中,有頭疼發燒的,有腸炎腹瀉的,有腿腳腐爛的,還有腰酸背痛的,病號增加很快。這是長時間緊張、勞累的總爆發。還有隨隊的傷員需要治療。時任九軍團後方部長的張令彬不顧自身傷痕累累十分疲勞,強打精神,組織後方部直屬醫院和衛生部的醫護人員,全力以赴地開展醫療救護工作。缺乏治療外傷的藥物,就用鹽水沖洗傷口;沒有夾板固定骨傷,就用木頭、竹片自己製作代替;沒有紗布和棉花,醫護人員就撕掉自己的被子,煮過以後用來為傷病員擦拭傷口和消毒,自己睡覺時則用稻草禦寒。在前一段轉戰途中,張令彬帶領後方部人員在一些土豪劣紳家收繳了一批大煙土,經軍團首長同意,用這些煙土與藥店交換了不少藥品,另外還留下一些配製成鴉片酊,用以治療腹痛和腹瀉等症,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場。與此同時,張令彬還大力抓了指戰員的營養補充工作。好在當時湄潭的物價便宜,一塊銀元可以買90多斤米或20多斤豬肉,豆製品則可以自己做。為了便於大家購買一些急需的生活用品,還向全軍團每個幹部戰士發了4塊銀元當零用錢。經過短期的休息,伙食得到改善,醫務人員對傷病者抓緊診治,加強清潔衛生,使指戰員的體力得以恢復,健康狀況好轉。「寧願自己不吃飯也不能讓戰士餓肚子」
為過草地,總政治部發出通知,要求每個人出發前,自帶半個月即15斤左右的糧食。因此,全軍上下展開了籌糧活動,將紅軍駐地劃分為毛兒蓋和黑水流域兩個籌糧區域,並在毛兒蓋、蘆花城設立糧委,分別由楊至成、賈拓夫負責領導。
張令彬率軍後方部隨一方面軍先頭部隊來到毛兒蓋,吃了不少苦頭,終於為部隊籌集了不少糧食,並在基家寨建立了發放站,為陸續到來的部隊進行配給發放。四方面軍的三十軍擔任後衛,到的比較晚,當負責糧秣工作的肖永正帶着一個營和各師派的運糧隊及挑夫共2000多人,還有幾百匹騾馬,來到基家寨領糧時,糧食已經分發完了。張令彬心裡非常着急,當即把肖永正帶來的2000多人安排到一個逃跑的大土司家裡。這個土司的宅院非常大,有幾十間廳堂樓閣。安置妥當,張令彬立即召集部屬緊急商議解決辦法。
這時天已黑了下來,但來領糧的2000多人還沒有吃晚飯。張令彬對大家說:「哪怕我們自己不吃飯,也不能讓來領糧的戰士們餓肚子。」他帶頭把分給自己的20斤糧食倒出來,又派人去機關炊事班借來幾百斤糧食,後方部人員見了,也都把剛分到的糧食拿出來,一起送給來領糧的戰士和挑夫做晚飯。隨即張令彬又與大家商量出突擊籌措糧食的辦法,決定後方部人員全體出動,分為四路去「化緣」,在一兩天內為三十軍籌集10萬斤糧食[2]。
視頻
張令彬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955年授勳,哪些人獲得了一級八一勳章? ,搜狐,2019-1-6
- ↑ 再苦再累也要為戰士治好病——張令彬中將的長征故事,新湖南,201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