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論美文選
《弗洛伊德論美文選》,精神分析文藝學論著。西·弗洛伊德(見「作家與白日夢」)著。張喚民、陳偉奇選譯,裘小龍校,知識出版社1987年出版,被列入「美學譯文叢書」。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個選譯本。從國際精神分析學研究會評定的標準版本,即由詹·斯特拉奇主編、倫敦霍格斯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英譯《標準版本弗洛伊德心理學著作全集》中,選譯了作者的9篇文藝學論文,題目依次為:《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戲劇中的精神變態人物》、《作家與白日夢》、《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童年的一個記憶》、《米開朗琪羅的摩西》、《精神分析學在美學上的應用》、《論幽默》、《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弒父者》、《論升華》。
全書共13萬字,表現了弗洛伊德的文藝思想。其核心是認為藝術是人的本能欲望的一種升華。認為構成人的精神生活主要部分的不是意識,而是無意識或潛意識,無意識由人的各種盲目衝動的原始本能以及出生後和本能有關的被壓抑的欲望構成。這種本能叫做「力比多」(又譯為「性力」),它作為個人特有的現象可稱為「本我」(或「伊德」)。作為本我的原始本能只按快樂原則行事,盲目地追求快樂與滿足,因此要受到按「現實原則」行事的「自我」和由現實原則內化為道德律令和行為規範的「超我」的約束和壓抑。被壓抑的本能欲望總是想方設法實現自己,有時要以化裝或偽裝的形式表現出來,於是就有了所謂轉移和升華。普通人只能在夢中、在幻想中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是欲望的轉移,轉移不成,則會以暴力犯罪的形式發洩慾望,或是變為精神病;而有一些天才人物則能通過創造活動隱蔽曲折地表現自己的欲望,把欲望轉移到比較高級的文化領域中,這樣的轉移就叫升華。文藝活動就是這樣一種本能欲望的升華活動,是對本能壓抑的一種補償形式。
本書中的《作家與白日夢》一文集中表露了弗洛伊德的文藝觀點。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3點:1.關於創作動機。認為性的欲望是文藝創作的深層心理根源,文藝作品是作家受到壓抑的無意識本能在幻想中的實現。2.創作回憶說。認為作家的創作總是對過去的、特別是兒童期受抑制的經驗的回憶,對受抑制的經驗的回憶是創作的契機。3.作家與作品中人物的同一說。認為每部作品都是一場幻想,其中的主角歸根結底是「自我」或自我的分裂。
本書所收入的這些論文充分體現了弗洛伊德的思想觀點和研究方法,為精神分析文藝批評學派和精神分析學傳統奠定了基礎。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弗洛伊德論美文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讀?《連線》雜誌為你推薦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書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