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被地杨梅
异被地杨梅 |
中文学名:异被地杨梅 拉丁学名:Luzula inaequalis K. F. Wu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百合目 Liliflorae 科: 灯心草科 Juncaceae 属:杨梅属 Luzula |
多年生草本,高32-35厘米。茎直立,圆柱形,有纵条纹。叶基生和茎生,禾草状;基生叶数枚,在花期部分已枯萎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异被地杨梅
- 学 名: Luzula inaequalis K. F. Wu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 目: 百合目 Liliflorae
- 亚 目: 灯心草亚目 Subordo Juncineae
- 科: 灯心草科 Juncaceae
- 属: 地杨梅属 Luzula
- 亚 属: 地杨梅亚属 Subgen. Luzula
- 组: 地杨梅组 Sect. Luzula
- 种: 异被地杨梅
分布区域 中国江西 系 异被系 Ser. Inaequales
形态特征
叶片线形,长7-12厘米,宽3-4毫米;茎生叶2-3枚;叶片长9.5-19厘米,宽3-4.5毫米,顶端钝,边缘具长柔毛;叶鞘闭合包茎,鞘口部有丝状白色长柔毛。花序由(5-)6-9个头状花簇组成,各头状花序具长短不等的花序梗;最下面的叶状总苞片线形,长3-9厘米;头状花簇直径4-7毫米,含6-10朵花,花梗极短或几无梗,基部常有1-2枚宽卵形苞片,花下具小苞片2枚,宽卵形,长1.8-2.1毫米,宽1.1-1.5毫米,顶端尖,边缘上部有小齿裂或流苏状,膜质,白色;花被片不等长,外轮者宽卵形,呈舟状,长2.7-3.1毫米,宽1-1.3毫米,顶端具0.6-0.9毫米的尖头;内轮者长圆状卵形,长2.2-2.6毫米,宽1-1.1毫米,顶端常有骤尖头和小裂齿;花被片背面上部红褐色,下部稍淡,边缘膜质;雄蕊6枚;花药线形,长约1毫米,黄色;花丝较短,长约0.7毫米;子房三棱状宽倒卵形,长约1.3-1.5毫米;花柱长0.5-0.7毫米;柱头3分叉,长1.8-2毫米。蒴果三棱状倒卵形,短于外轮花,被片,顶端具小尖头。种子(未完全成熟)长约1.1毫米,基生种阜长0.4-0.5毫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本种与淡花地杨梅 L. pallescens Swartz 相近似,不同之处在于本种花被片较长,外轮者长2.7-3.1毫米,宽1.1-1.3毫米,顶端具0.6-0.9毫米长的尖头;内轮者长2.2-2.6毫米,宽1-1.1毫米,顶端常有骤尖头和小裂齿,有时花被片上部为深褐色;雄蕊花药长于花丝;子房、花柱、柱头均较长。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960米的路边潮湿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