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香火草龍
歷史起源
相傳在唐宋時,開化就有舞香火草龍習俗,已有1100年歷史,元末明初達到鼎盛。朱元璋曾為開化草龍題詩,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當地人認為龍是帝王化身,應有鑾駕相伴,便扎制了「寶扇」、「桂花樹」、「人物像」、「吉字匾」,還有「蝴蝶」、「飛鳥」、「天鵝」、「魚、蝦、蚌、鱉」等水族動物與草龍伴舞,增添了蘇莊草龍的特色,這一表演形式一直傳承至今。
內容程式
開化香火草龍用稻草紮成龍身,插上密匝匝的香火,舞龍時點燃全部香支,草龍變成火龍,在月光朦朧的夜色里,煙霧繚繞,香氣飄逸,香火草龍在剛收割過的田野里,騰雲駕霧,狂奔飛舞,極為壯觀,堪稱一絕。龍舞有「鑾駕」相伴,在「鑾駕」隊裡有魚、蝦、蚌、鱉等各種動物造型,還有孫悟空、如來佛、觀音菩薩、寶扇等神話人物造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龍舞程式多樣,內容豐富,有「蟠龍昂首」、「龍身入肚」、「懶龍洗鍊」、「九曲彎身」等程式。鑾駕舞有「竹枝掛彩」、 「水族揚波」、「蝴蝶穿花」、「仙鶴賀壽」、「雙鳥歡歌」等多種表演形式。舞龍前還舉行「祭神龍」,擺豬頭香案,焚香燃燭、誦祭祠、放炮奏樂,儀式隆重;龍舞結束,要將草龍送入河流,意為龍歸大海。
傳承保護
參考文獻
- ↑ 喜報!開化《香火草龍》在全省斬獲金獎啦!,搜狐網,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