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乾吾
廖乾吾 |
在中共武漢黨史上,有一個名字多次出現在建黨初期的工運活動之中。這位武漢地區最早的共產黨人,後來成為了北伐「鐵軍」的政治部主任,南昌起義的組織者之一。他作詞的「打倒列強、除軍閥」 的《國民革命歌》,在大革命時期唱紅了大江南北。1931年,他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其事跡鮮為人知。 廖乾吾(1886-1930)原名正元,又名華龍,曾用名劉省三。陝西平利人。曾讀私塾,考取貢生。北京京師農業學校肄業。1922年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
目錄
基本內容
基本內容
廖乾吾(1886-1930)原名 正元,又名華龍,曾用名 劉省三。 陝西平利人。曾讀私塾,考取貢生。北京京師農業學校肄業。
1922年在武漢加入 中國共產黨。
1923年2月參與領導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4年1月赴廣州,作為 漢口代表出席 國民黨一大。會後派任中共漢口地委委員,參與國民黨武漢執行部工作。不久再度赴廣州,入黃埔軍校政治部任教官。同年被 周恩來指派入建國 陸海軍大元帥府 鐵甲車隊,任車隊國民黨代表、中共 黨小組長。曾與鐵甲車隊正副隊長 徐成章、 周士第等率部先後參加支援廣東 廣寧縣農民運動、平定滇桂軍閥叛亂和「五卅」罷工後封鎖香港的 沙魚涌戰鬥。
1925年11月調任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 政治部主任。協助師長 張發奎率部參加討伐廣東南路軍閥 鄧本殷的戰鬥。
1926年10月任第四軍政治部 少將主任。 北伐戰爭中,與第四軍副軍長 陳可鈺率部參與指揮平江、 汀泗橋、賀勝橋以及攻克武昌的戰鬥。後又揮師入贛入豫,大敗 吳佩孚、 孫傳芳、 張作霖的軍隊,轉戰東南,直搗開封。他在第四軍工作期間。訓練政治工作人員,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廣泛建立中共基層組織,重視發揮中共黨員的骨幹作用;向廣大群眾宣傳北伐軍的宗旨和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張,發動和組織工人農民支援北伐戰爭;並曾負責領導過第十一軍和獨立師的政治工作。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主持召開第四軍國民黨各級執委、監委 聯席會議,通電聲討 蔣介石。7月下旬赴九江參加 南昌起義的準備工作,「八一」起義中協助第二十四師師長 葉挺指揮所部進行戰鬥。起義後被任為 革命委員會 總政治部秘書長、宣傳委員會委員,第 二十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等。 起義軍南下失敗後,由香港轉赴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軍委工作。
1930年被中共中央派赴湖南,任 中共湖南省委軍委書記。[1]不久因叛徒出賣被捕,堅貞不屈。國民黨湖南省主席 何鍵懼於他的威望和聲譽,不敢公開審訊。遂於9月3日秘密將其殺害。
參考文獻
- ↑ 南昌起義時他是師長,55年授上將銜,手下連長卻成元帥,新浪新聞, 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