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庚型肝炎是由於感染病毒(HGV)引起的,傳播途徑已被證實為腸外途徑(血源性)。易感者包括接受血液透析者以及接觸血源的醫務人員。此外,靜脈注射毒品是另一重要途徑。靜脈注射毒品的患者中,血清庚型病毒性肝炎病毒RNA檢出率達11.6%;懷孕婦女感染了庚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率最高可達33%。庚型肝炎的預防重點是把好輸血關;早期檢測,早期防治。[1]

目錄

病因

1.通過血液、血製品、性傳播及母嬰垂直感染。由於與艾滋病有類似傳播模式,艾滋病患者中常見GBV-C感染,GBV-C病毒攜帶率在14%-43%。

2.免疫系統正常的人感染GBV-C後,大多在幾年的時間內能清除體內該病毒顆粒(血漿中GBV-C RNA檢測不到)。有些感染者的體內病毒可以保持幾十年。

3.大約2%的健康美國獻血者檢出了GBV-C顆粒。最高13%的美國獻血者E2蛋白抗體陽性,表明早先有過感染。

臨床表現

庚型肝炎臨床表現與急性肝炎相似;也可在暴髮型肝炎中流行。其臨床表現缺乏明顯特異性,有一般病毒性肝炎的症狀和體徵,例如納差、噁心、右上腹部不適、疼痛、黃疸、肝腫大、肝區壓痛等。

檢查

1.肝功能常規檢查。

2.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法(RT-PCR),檢測血清中HGV RNA

人感染庚型肝炎病毒後約1周左右,血清中可檢測到HGV RNA。RT-PCR法可作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診斷。

3.酶聯免疫試驗(EIA)檢測血清中抗-HGV抗體

一般於感染3周才出現抗-HGV抗體陽性。

國外報道EIA法與RT-PCR法的陽性符合率僅為3%~18%,不宜作為HGV感染的實驗室診斷,但最近我國自行研製的抗-HGV EIA法與RT-PCR法的陽性符合率可高達60%,可望用於HGV感染的篩查。

診斷

確診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治療

對症、保肝和降酶藥物均有助於輕型庚型病毒性肝炎病情恢復,促進肝臟修復。干擾素治療慢性庚肝與乙肝或丙肝病毒合併存在的病例有一定效果。

預後

庚肝病毒感染後臨床上可能有8種轉歸:

1.一過性的病毒血症,病毒很快被人體清除,稱謂隱性感染。

2.出現急性肝炎表現。單純庚肝病毒感染的ALT增高程度及黃疽深度可能比急性丙型肝炎輕,但臨床上常與丙型肝炎,甚至乙型肝炎合併感染,多數患者很快康復。

3.病毒持續存在,部分患者始終處於低滴度狀態,少部分血清里含有中到高滴度的HGV,但均無臨床症狀,為無症狀病毒攜帶者。

4.轉氨酶隨血中病毒滴度的波動而出現間歇性增高。

5.少數病情遷延,反覆發作成為慢性肝炎。

6.可能引起暴髮型肝炎,以亞急性重型肝炎多見。

7.庚型肝炎慢性感染到發生肝硬變需較長時間,但一旦發生肝硬變,病情急轉直下,進展極快。

8.庚型肝炎是肝細胞癌的相關因素,但大多數情況下,肝癌的發生可能是乙肝或丙肝病毒與庚肝病毒的協同作用。

預防

切斷經血傳播途徑、篩選獻血員及血液製品,是減少和預防庚型病毒性肝炎最關鍵的措施。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隨便輸注血製品和新鮮血液。

視頻

庚型肝炎 相關視頻

病毒的傳播途徑
傳染病傳播途徑

參考文獻

  1. 如何治療庚型肝炎? ,愛問,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