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
名 称: 库尔斯克会战 发生时间: 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 地 点: 库尔斯克及其附近地区 参战方: 苏联、纳粹德国等仆从国 结 果: 德军被苏军阻滞后被击溃 参战方兵力: 苏联:1 910 361人 德国:912 460人 伤亡情况: 苏军损失80万人、坦克6000辆、火炮3000门、战机1600架 伤亡情况: 德军损失50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5200门、战机1000架 主要指挥官: 格奥尔吉·朱可夫、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等 德军参战坦克: 4号、虎式、豹式、斐迪南等 苏军参战坦克: T-34系列、KV-1系列 作 用: 使德军完全丧失主动权 |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参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150万名士兵 ,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也创下两个纪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意图通过对苏军造成大量伤亡从而全面夺回战略主动权,因希特勒的阻挠使得对苏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不断延后,苏军事先已获取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建立三道纵深梯次防御线。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掌握有限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战略进攻的时间和地点;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1]
目录
会战背景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联红军深入,苏联红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5集团军遭到了毁灭,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苏联红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21和第64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彼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1943年7月5日早晨,大批德军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进攻,但遭到苏联红军军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只好转入防御。苏联红军先后在库尔斯克的北部和南部转入反攻,德军节节败退,只好撤退。 德国 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军又充满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过一次诱敌进攻后的防守反击来歼灭苏军。他提出在夏季实施一个代号为“反手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亚速海的罗斯托夫以包围红军,但希特勒却选择比较传统的城堡行动以旨在粉碎位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曼施坦因只得接受了这个构想。 有人认为库尔斯克战役是来自曼施坦因的最早策划,这是不对的,亚速海岸围歼战才是他的最初设想,曼施坦因其后制订库尔斯克战役计划并坚持把这个战役进行到底,充其量只是初衷未竟而退求其次——服从最高统帅希特勒的构想和意志。因为之前曼施坦因曾提醒希特勒注意,无论如何,推迟和中止这个战役将在整个战略上非常不利的,所以曼施坦因在战役过程中希特勒犹豫和退缩时,异常坚决的要求将这个战役坚持下去。而这一情况特别容易让一般人误解为曼施坦因主张计划并实施了库尔斯克战役。 而对于这个退求其次的库尔斯克战役,曼施坦因也提出他自己的两种建议,一是趁苏联红军立足未稳,先期发动进攻战役,二是等待苏联红军先行进攻,待其疲惫和消耗,能量耗尽之后,德军再行反攻,并抄击苏联红军后路。后者曼施坦因更为看好。但希特勒拒绝了后者,认为让苏联红军抢先进攻过于冒险。 可是,希特勒虽然选择了前者,试图抢先攻击,但又一再犹豫和推迟,并期待己方力量的增加。 当然,苏联红军的力量增加的更快,这是尽人皆知的。 库尔斯克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苏联红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250英里,而底部却不到70英里,而且经过严密侦察,在该突出部发现了众多成建制的部队驻地,曼斯坦因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苏联红军重兵集团。并且这次战役的成功将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曼斯坦因的计划得到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上将的支持,但也遭到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反对。反对是有理由的,1943年春,德国在欧洲东线坦克损失巨大,到1943年5月,东线十八个装甲师只剩495辆坦克,平均一个师只剩27辆。虽然改进过的3、4号长身管型坦克能够压制T-34/76,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性能更是大大超过,但数量差距短期内无法弥补。古德里安认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将使坦克遭受很大损失,他的改编装甲兵的计划也将破产。希特勒对此也犹豫不决, 他曾对古德里安说“自从我开始考虑这次进攻,我一直心情不好”。但最终希特勒还是决定采纳曼斯坦因的计划,他于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决定德军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堡垒”。 “堡垒”作战按计划发动,但由于这年雨季结束的较晚以及德军准备上的不足,作战计划不得不一再延期。在5月份的一次讨论“堡垒”计划的会议上,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带来了一叠航空照片,这些照片显示了苏联红军在德军计划的进攻路线上,已经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莫德尔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了,苏联红军已经恢复了元气,“堡垒”计划应该放弃。希特勒再次显示出犹豫,但在克鲁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坚持下以及对于“闪电战”的自信,“堡垒”作战最终被确定在7月5日发动。 苏联 当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为“堡垒”计划争吵不休的时候,苏联红军也在计划下一步的行动。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主张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以打乱德军的进攻准备并夺回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失去的战略主动权,斯大林本人也倾向于这一方案,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则认为苏联红军应先保持防御状态,以坚强的防御消耗掉德军进攻能量,摧毁其装甲兵力,然后再发动反攻。此时,根据前线的侦查和间谍情报都预示德军将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红军展开大规模进攻,在一次会议上,斯大林最终被说服,采纳了朱可夫的计划。于是苏联红军开始在库尔斯克转入了积极的防御准备。 在前沿阵地,苏联红军精心地设计他们的防御,构筑了数道防线,防御纵深超过100英里,整个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在德军最可能的进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战争序幕
一个个被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过了,两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7月瓦图京上书斯大林认为苏联红军应该率先展开攻势因为苏联红军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夏季的德军攻势而准备的如果到了秋天苏联红军的工事就将失去作用。于是苏联红军统帅部下令抓住一个德军俘虏,之后,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联近卫第6集团军捕获了德军第168步兵师的一个士兵,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苏第13集团军俘虏了一个德军德国第6步兵师的中士,他也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之后发动进攻。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达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炮火反准备的命令,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德军进攻
南线:苏联红军的炮击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造成很大损失,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小时。而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根据预定计划发动进攻,在损失36辆坦克后,德军艰难的越过了苏联红军的反坦克雷区,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的防线,面对德军3个师的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难以抵挡被迫后退,瓦图京于是把方面军预备队调了过来,以期能把德军挡在第二道防线外。但不幸的是德军还是在苏联红军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并强渡了佩纳河。 由于德军的进攻比预计的要猛烈的多,瓦图京被迫取消了原定反攻,而将计划用于反攻的第1坦克集团军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线后方以支援步兵进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侧翼打击德军。这一天,德国空军出击了超过1000架次,完全压制住了苏联空军。经过一天激战,双方都受到了很大损失。 傍晚,瓦图京向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增援,后者在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后,立即把草原方面军第5近卫集团军的第2和第10坦克军353辆坦克调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时瓦图京接到斯大林亲自打来的电话,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在战斗中,德军只向前推进了数公里,未能达成突破苏联红军防线的任务。第二天,德军仍然顽强地继续他们的攻势,而瓦图京也在计划反攻,为此他向最高统帅部请求把草原方面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调给他指挥,他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但这些部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在制空权的争夺上,通过空战,苏联空军也逐渐扭转了劣势,完全夺取制空权只是时间问题。 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 ,瓦图京指挥部队继续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推进,同时在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败,但却使德军无法全力以赴的攻击他们的主要目标。德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斯将军见无法从正面突破奥博扬,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党卫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接下来的两天,德军的进攻还比较顺利,他们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下,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上演了。 战后很长时间,史学家们一直认为在1943年7月12日苏德双方共有1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也因此被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并闻名于世,成为一个传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资料的解密,尤其是冷战的结束,前苏联资料的公开,使得研究者们发现这次坦克大战的规模要比原先认为的小得多,双方直接参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只有约600辆。其中德军不到200辆,苏联红军约400辆。战斗打响,苏德双方几乎是同时发动了进攻,在战斗中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与四号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优势明显,而苏联红军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样距离下无法对德军造成威胁,大量的苏联红军坦克在交战距离以外就被德军击毁。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战报报告所属坦克军已经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已经将余下的坦克编入步兵部队。 在这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更多的苏联红军坦克,但他们却没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而随后源源赶到的苏联红军援兵使他们的防线将更加坚固。 该战役可被评为在战术上付出很大代价及苏联红军被迫撤退,无论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或德军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军均不能达到其目的,坦克的损失已经是引起争论的题目,苏联红军的损失由少至200辆至多至822辆,其中大部分为绝对损失。同样地,德军的损失由少至80辆至多至数百辆,包括很多虎式坦克,这个数字在德国人于计算损失坦克数字的哲学上不可能成立,从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及第二帝国装甲师的需要完全报销的坦克数字只有3辆,另有数目不详的坦克损坏,很多的损失来自都是苏联红军在之后的奥泽洛夫·鲁缅采夫行动的反攻中因攻占德军坦克的维修工厂,因此行动中的德军坦克损失数字大约是70至80辆,但不清楚需要短期或长期维修的数字。 当双方的准确损失数字被确定后,战役的结果很清楚,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不能达到攻占有利地形或击溃德军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目的,双方部队均在战役中被削弱,科涅夫决定用近卫第5坦克军团对抗德军对战局有很大影响,因为这里是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 事实上,苏联红军强大预备队的突然进攻及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面的德国第9军团因苏联红军的库图佐夫行动而被迫中止进攻令阿道夫·希特勒决定停止整个城堡行动,当他本来已考虑停止行动,这个预兆更令他胃病发作,而苏联红军在哈尔科夫以南的米亚斯河发动对新的德国第6军团的攻势令他必须将本来用于取得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面最后胜利的预备队调往该处,而德意志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亦决定将一部份部队调往地中海战区以应付盟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西西里岛的登陆。 无论战术上的成果如何,普洛霍罗夫卡战役的结果转变为红军在心理及实质上的胜利,德军本来预计苏联红军需要转入防御及没有更多的反坦克炮;但相反,苏联红军仍然拥有超过1,000辆坦克,这清楚地显示出,苏联红军远未被战败及这严重地影响德军的战略决定。 而这亦显示出德军在官兵质素的优势已经减少,苏联红军以后更有信心发起大规模攻势将德军赶回德国境内,而战略主动权更落入苏联红军手中。 北线:在北线,苏联红军的炮击也使德军的进攻比计划推迟了2个半小时,在几十分钟的炮火准备和空中轰炸之后,德第9集团按计划开始了进攻。 莫德尔为了把苏联红军的注意力从德军的主攻方向上引开,先在左翼以3个步兵师实施佯攻,但被苏联红军阻止住了。在主攻方向,德军集中了4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的兵力,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突破了苏第13集团军的第一道防线,艰难地向前推进了5公里。但在两翼,苏联红军顽强地守住了阵地。在地面激战的同时,双方的空军也在进行激战,这一天德军出动了1000架多次,苏联空军也出动了600余架次。双方战至终了时,德军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里,却至少损失了70辆坦克。 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开始发动反击,莫德尔也把预备队投入战场,于是一次大规模坦克战展开了。经过激战,苏联红军的两个坦克旅遭到重创,损失了约70辆坦克,德军一路乘胜前进,杀到苏联红军第二条防线前,但被苏第17近卫步兵军以及赶来增援的苏第17坦克军阻止住了。 凌晨,德军再一次发动了进攻,企图夺取交通枢纽波内里,战斗是异常激烈,德军数次攻入市区,但都被顽强的苏联红军赶了出来,而苏联空军经过激战,夺取了库尔斯克北部地区的制空权,从此给德国地面部队以很大威慑。 德军虽给苏联红军造成很大损失,但苏联红军依靠数量上的优势,坚守住了阵地,在波内里城内,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占领了大半个波内里,但苏联红军仍控制着市内一些重要据点,使用德军无法继续推进。1943年7月9日莫德尔以300辆坦克向苏联红军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结果仍然是失败的,此时德第9集团军的攻击能量已耗尽,10日莫德尔被迫转入防御。
西西里登陆
根据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精神,英美联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由于意大利的局势的变化,德国在该地区的兵力无法抵御西方盟军的进攻,同时,库尔斯克会战不仅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且在奥廖尔突出部的德第9集团军有被切断后路,重蹈斯大林格勒德军覆灭的危险。希特勒决意终止“堡垒”计划,决定抽调在西线重整的在库尔斯克会战之前被重创的几个师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全歼但是重新组建的师组建成B集团军群去意大利。他召集克鲁格、曼斯坦因等人到他的 “狼穴”总部开会,宣布这一决定,由于中央集团军群糟糕的局势,克鲁格赞同希特勒的决定。 但曼斯坦因则强烈地反对,他认为德军不应在决战战场上草率收场,德军还有充分力量,可以继续以优势的坦克交换比消耗掉苏联红军装甲力量,以便使苏联红军至少不能在德军撤出进攻后立即发起强力反击,所以在这个战役刚刚进行到决战高潮时取消“堡垒”作战是错误的决定。 而经历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打击后更加缺乏勇气和耐心的希特勒最终取消了进攻,德军开始后撤,双方基本恢复了交战前的态势。
红军进攻
奥廖尔战斗 苏联红军的进攻率先在库尔斯克北部发起,当德军的攻势在阻止后,苏联红军决定发动进攻,并以打败拿破仑入侵的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的名字作为此次战役的代号。苏联红军向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索科罗夫斯基上将的西方方面军和波波夫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始进攻。德军则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给苏联红军造成重大伤亡。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苏中央方面军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团军也加入攻击。 此时苏联空军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法国“诺曼底”航空大队也在库尔斯克上空与苏联空军并肩作战。面对坦克和兵力都占优势的苏联红军,莫德尔无力阻止其进攻,他意识到失去奥廖尔只是时间问题。莫德尔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将德军后撤至“哈根”防线,但被希特勒否决。到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希特勒需要从欧洲东线抽调兵力去意大利,而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也面临被苏联红军合围的危险。在莫德尔和克鲁格再一次请求后撤后,希特勒最终同意弃守奥廖尔,并调第2党卫装甲军去稳定意大利的局势。德军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线撤退,撤退途中,德军实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苏联红军攻克了奥廖尔,并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德军,解放了霍特涅茨,进入卡拉切夫,苏联红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逐步稳定了下来。 在奥廖尔战役中,苏联红军歼敌近9万人,坦克500辆,火炮2 402门,并向西推进了150公里,拉平了库尔斯克防线,但却未能完成战前制定的合围并歼灭德中央集团军群的计划,苏联红军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伤亡429 890人,损失坦克2 586辆,火炮892门,飞机1 104架。 哈尔科夫战役 在南线,当德军和苏联红军脱离接触时,斯大林便要求苏联红军立刻发动反攻,但朱可夫认为经过连续的艰苦战斗后,在发动攻势前,苏联红军应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整,这样苏联红军把进攻的日期最终确定,这次作战的代号以七年战争中俄国名将“鲁缅采夫”的名字命名。担当此次进攻任务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总兵力为90万人和2,8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苏联红军近万门大炮齐鸣,大量炮弹倾卸到德军阵地上,炮击持续了两多小时,最后以一阵喀秋莎火箭炮的齐射作为结束,随后坦克和步兵开始发起攻击。在炮击中幸存的德兵无力阻挡苏联红军的前进,苏联红军很快就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线,经过一天的战斗,苏联红军各突击集团平均向德军纵深推进了10~15公里。 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德军的防守异常地顽强,苏联红军的坦克虽然继续向前突破,但步兵却被德军缠住,进展缓慢。苏第1坦克集团军攻占鲍里索夫卡切断了托马罗夫卡德第255、第332步兵师和第19装甲师的退路,但他们仅以两千人代价突围,虽然师长殉职。他们的顽强抵抗和胜利突围为曼斯坦因将德军主力从别尔哥罗德撤往哈尔科夫赢得了时间。苏联红军收复别尔哥罗德,占领德军后方的后勤供应基地博戈杜霍夫,缴获大量德军物资和燃料。 由于苏联红军坦克队前进很快,而步兵忙于清除被包围的德军,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已开始脱节了。曼斯坦因希望抓住苏联红军这个弱点,他开始有计划的撤退以赢得时间来集结兵力,等苏联红军进攻能量逐渐消耗后,实施反击。此时瓦图京对形势十分乐观,他认为德军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命令前线坦克部队继续进攻,切断哈尔科夫至波尔塔瓦的铁路线,阻止德军逃脱。 德军已经集结完毕,并补充了充足的弹药和燃料,曼斯坦因开始反攻,而此时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仍处于追击状态,各部队之间分散很广,而步兵和炮兵仍在后方,且经过多日激战,弹药和燃料都已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苏联红军对德军的进攻未有察觉。苏联红军正在重犯5个月前在哈尔科夫战役的错误。苏第1坦克集团军的第49坦克旅和第17坦克团被德军围歼,由于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及时赶到,避免了第1坦克集团军的全军覆灭。在德军的进攻下,苏联红军被迫后退,随后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六坦克军被德军包围遭到全歼。 双方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军的反击虽然给苏联红军以重创,但曼斯坦因却没有力量进一步扩大战果,而苏联红军数量上的优势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很快又恢复了进攻。其后德军的反攻再也没能给苏联红军造成威胁。苏联红军攻抵哈尔科夫西面的乌德河北岸,并于强渡乌德河,在南岸建立了桥头堡。攻打哈尔科夫的战斗异常激烈,强大的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最后只剩下了50辆坦克。苏第53集团军率先攻入城内,德军开始全面撤出哈尔科夫,退向第聂伯河的防线,沿途他们破坏了所有公路、铁路和桥梁,污染了水源、焚烧一切农作物,毁坏了建筑物。苏联红军收复哈尔科夫。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中,苏联红军歼敌约30万人,自身损失也达255 566人、坦克1 864辆、火炮423门、飞机153架。
战争结果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损失兵力25万多人,损失坦克约1500辆,损失飞机1 000架。苏联红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更为惨重代价的代价,损失兵力80万,损失坦克6 000辆,损失火炮5 244门,损失飞机1 700架。 库尔斯克战场遍布着数以百计烧焦的坦克和飞机的残骸,以及无数的尸体。双方的区别在于:苏联红军在遭受了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仍然能按照计划开出防线发起全面反攻,而欧洲东线德军则再也无法扭转整个东线战局。 伤亡人数 德军统计数据 德军的损失:75 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248辆坦克被击毁 900架飞机被击落 苏联红军的损失:180 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3 600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 2 0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苏联军统计数据 德军的损失: 300043人阵亡,1019109人受伤,122508人失踪 700辆坦克被击伤 2609架飞机被击落 苏联红军的损失: 141 941人死亡,991 472人受伤 6 064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 1 100-1 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西方史学家统计数据 德国 一共360 000人阵亡,受伤,失踪,被俘 1 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 1 030架飞机被击毁 苏联 一共863 303人阵亡、受伤或被俘(库尔斯克防御战177 847人,奥廖尔进攻战役429 890人,彼尔哥罗德— 哈尔科夫进攻战役255 566人) 6 7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 2 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京特·冯·克鲁格 赫尔曼·霍特 瓦尔特·莫德尔 汉斯.赛德曼 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780 900名士兵 2 928辆坦克 9 966门火炮 2 110架飞机 注:预备队都没有计算在内 兵力及部署 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21个德国师和3个匈牙利师,33.5万人,其中有6个坦克师,共有590辆坦克,424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9.6万人,他们在这个攻势中,将起辅助作用,主要任务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军间的联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包括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第2党卫装甲军共22.4万人,925辆坦克,704门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拥有10个师,12.6万人,344辆坦克和25门火炮。 此外,还有约20个师部署在上述各突击集团的翼侧。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这样德军的进攻总兵力达到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 700辆,飞机2 050架。德军为这次进攻还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和“费迪南”重型突击炮以及“胡蜂”等自行火炮,以及福克-沃尔夫Fw-190A战斗机和亨克尔He-129攻击机。
苏军部队
格奥尔吉·朱可夫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 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 伊万·科涅夫 1 910 361名作战人员 5 128辆坦克 25 013门火炮 2 792架飞机 注:预备队都没有计算在内 苏联红军兵力及部署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对着德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集团军以及第2坦克集团军,总兵力达71.1万人,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由于苏联红军认为强大的德中央集团军群会担当此次德军的主攻,苏联红军在这个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强的,朱可夫元帅也亲自在此坐镇指挥。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对德南方集团军群的是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下辖第6、第7近卫集团军、第40、第38、第69集团军、第1坦克集团军以及步兵第35军,总兵力62.5万人,8,718门大炮和迫击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它的任务是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它们提供增援,而一旦库尔斯克防线被德军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苏联红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是一支生力军。该方面军辖近卫第4、第5集团军、第27、第47、第53集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近卫第4坦克军、近卫第1、第3机械化军。总兵力为57.3万人,8 510门大炮和迫击炮,1 6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就苏联红军本次战役战备而言,库尔斯克战役比以往任何一次大规模反攻战役的准备都好,在莫斯科会战时,苏联红军只有17个兵力不多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参加,没有坦克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参战部队增加到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几个坦克军;而在库尔斯克战役时,共有22个强大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和6个空军集团军以及大量远程航空兵部队参加。苏联红军三个方面军对德国第9和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在兵力上占2.4比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1.9比1的优势,防御纵深达250-300公里,另外还可以得到空军第1、第2、第5、第15、第16、第17集团军共约2 900架飞机支援。在兵力构成上,炮兵团首次超过了步兵团,比例为1.5:1,在威胁最大的中央方面军第13集团军的正面,每英里防御正面可以得到148门火炮支援,远远超过了德军为发动进攻而拼凑的数目。此外,索科洛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和第2坦克军也被部署到了库尔斯克地区,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 在军工方面,到了1943年,搬迁到远东的苏联军火工业终于开始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同时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抵达。
战役意义
德军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联红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联红军已做好严密防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希特勒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后,苏联红军发动一连串巨型攻势,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且赶出苏联领土,德军再也无法对苏联红军产生致命威胁,苏军完全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战役影响
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苏军开始了大规模反击。 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欧洲东线的战局演变成了苏联红军的长途进攻,苏联人收复了所有失地,征服了整个东欧,一路攻入德国,占领了柏林,并赢得了战争。德军再也不能反击或阻止苏联红军的推进,再也不能发达大规模进攻,只能被迫开始了长途撤退。 苏联红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坦克3千多辆,但会战的胜利使苏联红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联红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解放了基辅,苏联红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 会战中,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在组织方面军群之间的战略协同和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方面都有较大改进,取得了在决定性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兵器的新经验;新编组的坦克集团军第一次用作扩大战果的梯队;航空兵彻底夺取了制空权。苏联红军战略指挥的特点是,指挥高度集中、选择行动时机适宜等。 但在此役中,显示德国士兵的素质仍然远在苏联之上,证明苏联军官即使吸收了实战经验,将领的盲目指挥令到苏联在后期仍然要蒙受更大的损失才能换取胜利。苏联损失的坦克,战机,人员数量都超过德军;坦克的损失数更是超过德军的三倍。在盟国的军事工业生产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苏联的惨重损失还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多补充,而德国却不能,导致一次重创苏联部队的战事变成了令第三帝国灭亡的致命点。
会战争议
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有关德国党卫军装甲部队的秘密文件,一些专家认为,对这场战斗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份资料显示,首先,德国党卫军下辖的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党卫军装甲部队有211辆具备完全战斗力的坦克。其次,在战斗中,党卫军装甲部队的确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较少。根据一份德军1943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党卫军装甲部队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战斗的坦克,损失了48辆。这同苏联红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另据1984年的一本《苏联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12日的战斗后需要大修的坦克只有350辆。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苏联红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苏联红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1500辆坦克。” 根据这些解密的材料,史学家们对那场发生在55年前的战斗进行了重新描述:德国党卫军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的阵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坦克马达轰鸣声,这表明,正有一支苏联红军装甲部队向这里进发。早晨5点钟左右,数百辆红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多为苏制T-34坦克和T-70坦克,分成40至50组铺天盖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坦克上还运载着步兵。 见此情景,德军立即投入了战斗。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战斗一开始,苏联红军T-34坦克就径直杀向敌 阵。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径火炮在远距离无法击中德军坦克,因此,大量苏联红军坦克在接近敌人之前就已经被德“虎”式坦克击毁。战斗结束后,战场上苏联红军坦克的残骸数以百计,苏联第181坦克团在战斗中全体阵亡。 如果情景的确如此,那么有关欧洲东线作战的历史应该重新撰写,战斗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战斗后,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围了苏联红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进攻,全军撤退的呢?专家们认为,导致德军溃败的原因恰恰是希特勒本人。 1943年第二次大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7月初,就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7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大举登陆。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德军南线指挥官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认为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将有可能包围苏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洛夫卡。然而,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泰因的建议,而是将党卫军装甲军等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区。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此后,党卫军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 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欧洲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史学家们指出,最新披露的档案使人们对发生在60多年前的那场战役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德国法西斯在二次大战中注定失败的命运。历时50余天的库尔斯克会战最终于1943年8月23日以苏联红军的最后胜利而宣告结束。这场会战后,苏联红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转入了战略进攻。斯大林在评价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时说:“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衍生作品
电影 由尤里·奥泽洛夫导演、米哈依尔·乌里杨诺夫、尼古拉·奥里亚林、弗里茨·吉茨、鲍威尔·布特、伊沃·加拉尼等主演的电影。 图书 《库尔斯克坦克大战》由王志强编写,外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