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广府民系1

  广府民系1

广府民系(英文名:Guangfu people),是指广东省珠三角广州府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广府”是“广州府”这一行政区划的简称,广府人是广州府人的简称。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主要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底蕴最丰厚、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广州市社科联近日发布的《广府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显示,全球使用粤语的人数约6800万至7000万,广东省内广府族群约5900万人,占全省人口57%;广府籍港澳同胞365万人,广府籍海外华侨华人897万人。在加拿大,粤语是继英语、法语后的第三大语言。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是全球7000多万广府人的联谊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世广会于2013年在广州举办。

目录

简介

“广府”是“广州府”这一行政区划的简称。“府”在岭南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东晋南北朝所设的广州都督府,隋唐时期设置总管府和广州都督府,但都不是行政区划,所谓“府”也只是官署之称。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上也不存在与“广府”名称相关的情况,直到明代开始设广州府。广府民系是指广东珠三角广州府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广府人是广州府人的简称。现在人们讲的广府民系,通常包括明代广东肇庆府地区,这乃是其含义的扩展。而在广府地区除了广府人外,杂居在这一地区的居民还有客家人、疍家人、回族和满族等。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学者认为,岭南三大民系——广府民系、福佬民系、客家民系,其人口组合大致在宋元之际形成,广府民系居民较多是古南越族自秦以后最早实现汉化的古岭南人的后裔

评价

广府文化即粤语文化。“广府”作为一个地理名词,最早出现于《旧唐书·地理志》,是初唐时期“广州中都督府”的简称。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广州中都督府”管辖“广、韶、端、康、封、冈、新、药、泷、窦、义、雷、循、潮十四州”;唐高宗永徽年间,又以“广州中都督府”、“桂州下都督府”、“邕州下都督府”、“容州下都督府”和“安南都督府”五府“隶广府都督统摄”。因此,“广府”的版图是很大的,今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以及越南的中北部地区,在当时均属“广府”的范围。“广府文化”是广府人创造的一种地域文化。广府人属于广东三大民系(另两大民系为潮汕人和客家人)之一。广府人并非单纯的岭南原住民或南越原住民,而是中原移民与岭南(南越)原住民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系。当时留驻岭南的秦军,以及贬谪岭南的尝逋亡人、赘婿、贾人、治狱吏不值者等,大约10万人,再加上迁徙到岭南供留驻军人婚配的约1.5万名中原妇女,总计12万人左右。正是这些被贬谪、迁徙到岭南(南越)的中原男女与粤人的“杂处”,即中原移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各方面与岭南(南越)原住民的交流、融合,形成了最早的广府人。汉高祖三年(前204),南海尉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赵氏统治岭南的93年间,一直推行“和集百越”的政策,倡导“汉越杂处”,从而使中原移民与岭南(南越)原住民的交流、融合得以制度化、常态化。有了广府人,才有广府文化。因此,广府文化的起源时间可追溯到南越国时期。也就是说,广府文化的起源时间比“广府”这个名词出现的时间要早800年左右。广府文化的起源地是秦南海郡的治所及南越国的国都番禺,即今之广州。[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