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黄山路(临清流)
作品欣赏
幽幽黄山路
黄山还在那!
在那几百公里外的远方,也在这半月别离的记忆之中。对于一切壮阔沉厚的存在,一直不敢轻易的落笔,原是怕不能担负。于是,直等这半月的光阴,削去一切琐屑的枝节,轻轻地将之召回。
回首,发觉落在沉静记忆中的,是那一片深邃的幽碧。这是时隔三年后,再访黄山留给我的印象。
到达黄山的面前,正是旭日初升的清晨。初秋的空气有着微醺的凉意。黄山披着枫红松绿的霞衣,矗立在我面前,仿佛初妆。只是,却永远不掩饰那刀刻斧劈般的石之本质。黄山,是松,也更是石。
阳光朗照下,纵横的山脉连绵静卧,安然不动,只任阳光一一将他浮现:硬朗的线条,有如足迹,一路攀援而上,心无旁骛,而又惊心动魄;又如时光留在山石身上的皱纹,一道道一行行,纵横密布,然却又沉厚有力,仿佛满布时间的秘密和沧伤。
而松呢?缀满山石,处处留踪。时而密布其山,犹如密雨敲窗;时而疏朗而至,有如淡淡风月。只是,他们只作松,只是呈现无边的绿意,用一枝,一叶,一针;他们也只呈现生命应有的力度,或盘曲,或笔直,但无一不是匍匐向上的姿态。他们,绝不哗众取宠,更不喧宾夺主。
视线所及,松和石亦步亦趋——石攀,松亦随;石在顶,松亦在顶!
静静地看着那一切,你会觉得,是时间在那,是那永无尽头的恒久;也是生命在那,是那百折不挠的坚守,以及钢铁也成绕指柔的深邃!不管时间尽头有多么苍凉,历史长河的生命路上绵延了多少的冷硬,总会有生命的绿意和葱茏一路相随!
我想,越过无边的山石凛冽,松,是最有资格说温柔的吧!我相信,也只有这样的山石,才能孕育出这样的松。
走入山中,山路绵延,绿树交映,山之气势已悄然退后。
而,一切细节悄然呈现。那一松一石,一枝一叶,一草一木,他们终于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风景,而变得可近可触可感起来。
清晨的阳光落在层叠的叶片上,碧绿通透,犹如明玉,无暇而柔软。仿佛孩童般稚嫩光洁轻轻仰起的笑脸,仿佛青春里盛开过的一场明艳而纯洁的情事,仿佛老之将至而全然忘尘的幽碧童心。
目光下垂,地上光影斑驳。树是树影,枝是枝影,横竖交错,间或轻轻晃动,如开在池中一朵朵睡莲,如水面上闪烁的粼粼波光,又如跳跃在心尖的隐约诗行,错落有致。人在这样的山路走,如何不闲情荡漾?
走着走着,身后就有急促的脚步跟至。回头,却见挑山工的身影步步逼近。一根竹担下,两条细绳担负着百余斤的负累,正压迫在一个男人的肩上。右手握绳,青筋裸露,皮肤黝黑;左手以棍压肩,翘起扁担,以便用手添力。一双最简朴的蓝色球鞋,一身最原始的蓝色马甲,伴随着哼哧哼哧的呼吸声,让你无法不停下注目,进而沉思。他们用少的支出,用最多的气力,去交换一个家庭的一饭一粥,一布一衣。
一个家庭的承载,就在这一趟趟劳累的攀援和坚持里,就在这一滴滴的汗水和呼吸里。
对于别人的,是风景;对于他们,却是生活!
这,便是生活本身的残酷吧!
因了这残酷,我用目光远远地相送!
不经意地,有一影闯入视线。一个盛年的男子正让幼女骑在肩头,健步如飞。女儿捉住爸爸的脖子,爸爸抓住女儿的一双小脚,速度之快,如入无人之境,让空身而行的我望影兴叹。只是那影,却让我如此温暖。怀想着,在一这个女孩的生命中,曾有过一些骑在父亲肩头游历的经历,虽然景色无感,然而这份手足相依的温度是多么的美好。
所谓生命相随,就是能独立而行时,与你同行;不独立时,爸爸背着你行,多么地美好——这样的父亲,这样的回忆!
山路是婉转,坚硬森然,加上逐渐向上,于是渐渐感到气力不支,呼吸急促,脚步滞重。而看远山,安然不动,如是冷眼。但身边的人却渐渐笑语喧哗起来,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能谈天说起。递一根烟,送一片面包,道一声“慢着”,都尽显生命的温度。累时,彼此鼓励;危险时,互相搀扶一把;往返之间,善意地说着“ 就到了”的谎言……
这,颇让我想起《醉翁亭记》中伛偻提携,前者呼后者应的境况。在山面前,大家都卸去了俗世里的一切身份职务,此刻都只是一名行者,是山的行者,也是生命的行者。有面目,而无名姓,大家原是同路人。
我忽然在想,为什么人和人在这么短的时间能传递友情。其实,更多就因为是同路人的缘故吧。因为同路,更能感同身受各自的苦乐;因为同路,才能有心照不宣的心情;因为同路,更有了懂得的慈悲!
若,这个世界,大家都能感受到各自是天涯同路人,那该是多么的美好!庆幸,一场山的相遇,让我们拥有过同路的温情!
一路的疲惫,终于换来美景。
最爱的就是那“十八罗汉朝南海”的景致了。森严齐整的石峰,忽然有了错落的排列。山峰之间,前后罗列起各式不等的石柱,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尖锐,有的圆浑……似人身,仿佛前后作揖前行;似错落的诗行,仿佛书写飘逸的性灵篇章;似彼岸的渡桥,仿佛驶离此岸的必经之道!
目光所及,不仅仅是有关厚重的点燃,更是有了关乎想象的生发!
山不着一语,任意你神思来去,是否也是一种恩赐?
最美丽的存在,一定是可以供你想象的存在。黄山便是!
也爱“石猴观海”。
一块石突兀地立在顶端,仿佛躬身,仿佛观望,仿佛沉思。对面,是高山,是深海。因了这对面的辽阔和深远,这块石身立刻有了居高临下的气度和神韵,只因君临天下是无数人的尘梦,只因一览众山小是无数人的追索。一个是尘间的,一个是心尖的,但都是极致之境。
登高,可以使人心旷;临远,可以使人宁静。不知石猴,是否如是观感?
转念,却又觉,是我们观猴,还是猴子观我们呢?
欣然一笑,蓦然忘尘!
暮色将近时,下山。
恋恋地回望,山峦层叠,犹如水墨绵延;蓝色的暮霭笼罩,眉峰翠减,更添一缕神秘的幽深;山无言,松无语,只是天上的云彩来相照,那些纯净的蓝,仿佛洗过一样,飘逸柔软;也象是最温情的慈母,前来呼唤晚归的孩童归家!
走着走着,天就黑了。此时行路,就和享受丝毫无关了。靠的是气力,更是坚持。
间或遇见一两个小贩,叫卖着电筒,说过会就会一片漆黑。我不信。我以为,定然有月光,要不然怎么会有“明月松间照”的诗句流传呢?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那一点一点的黑在加重,而且是越来越重,最后只剩下一片黑色的绸布。
人和人之间,只能靠声传递,而不见其面目。
用剩余的全部力气行走。这已经不仅仅是走路,而是一次非常艰难的人生体验了。因为这黑,因为这人声寥落的空旷,还因为黑色中蕴藏的恐惧!
原来,天真的可以这样的浓黑,黑的让你觉得恐惧和绝望;然而明天,这黑却会一溃而散,全被光亮占满,仿佛不曾黑过……这,原是多么的神奇!
那么,何必为眼前的黑而悲伤呢?怀想明天,夜行的人会有无尽的希望!
老套的道理,只是在这次黄山夜行中,才第一次有了深刻的体会。
再访黄山,果然别具滋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