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幸福是長在秋冬種里(潘宗旭)

幸福是長在秋冬種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幸福是長在秋冬種里》中國當代作家潘宗旭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幸福是長在秋冬種里

武陵余脈,高山林立,溝壑縱橫,樹木森森。十月的風吹過深褐色的山崗,秋葉片片飄落,尋找着下一個歸宿;十月的雨澆進乾涸的田地,帶來絲絲涼意,卻擋不住勤勞的人們。農村是美的,風雨過後,總有一些美麗的事情發生,有多少銘心永遠刻在心中。

因為工作需要,我漫步於武陵山南部余脈的貴州省三穗縣家鄉,來到台烈村,在田野中看到的儘是稻穀豐收後依然一片忙碌的景象。只見被翻犁過的梯形稻田田埂上,當地政府黨員志願服務隊的隊旗紅旗飄飄,而在田中間,躬身勞動的紅馬甲你來我往,移動的點點紅影串連成一幅美麗的深秋耕作圖。

秋風起、秋葉落、秋冬忙。農村的秋冬種又開始了麼?

不用多問,秋冬忙,人不閒。薅土、開溝、挖穴、植苗、澆水,大家分工合作,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把黨史學習教育開到田間地頭,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的講話精神記在心頭,確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幫助缺勞力的群眾進行秋冬種。

「嘿喲!這土地真硬呀。」第一次參加農村勞動的駐村第一書記王景灝停下手中揮舞的鋤頭,與田主萬江打起了商量,「萬哥,趕明兒我給你叫來燒油的鐵牛,把這一壩子地兒全犁了。」

「那多不好意思!你們今天來幫我就還不知道怎麼感謝你們啦唉!」村民萬江是個誠實的莊家漢,他對志願服務隊說道,眼前的這一片田壩,以前年年冬閒,加上處於河邊,一到雨季就容易內澇,村民的秋冬季種植意願都不高,以致於一到冬季,村民紛紛選擇外出打短工,田地少有人打理,「從兩三年前開始,鎮上把年久失修的水利溝渠重新夾了水泥板,如今引水排水都非常方便,不怕大水漫灌了,現在我們有時間就來種了。」

水利興,利農業。作為農業基礎設施的水利工程,在農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們村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修建了水電站,雨水充沛的季節用水力發電,乾旱的時候就開閘放水,澆灌農田。」台烈村黨支部書記譚穗明侃侃而談道。他所說的水電站就位於壩區的上游,該水電站為小型引水式水力發電,所發出的電力併入南方電網,水源是從10公里外的台烈河上游石坪河引入水利渠,最後經過水電站發電後再流入台烈河。該水利渠寬1.3米,深1.4米,全長10餘公里,流徑石坪村、寨頭村、小台烈村、台烈村,水利渠全程位於高山上,沿途澆灌農田無數,是台烈鎮的「母親渠」、「致富渠」。

台烈鎮96%以上為山區,人口分散,地勢狹窄,山高坡陡,農業灌溉設施建設任務很重。近年來,鎮政府十分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共投入數百萬元用於興修水利,還積極申報水源保護區建設,截止目前,共新建一級水源水庫寨頭村金昌溝水庫1個並已下閘蓄水,修建、加固灌溉水利溝渠超50公里,實現了百分之百行政村都有灌溉水利。

「依託水利工程,我鎮今年計劃秋冬種面積6000畝,採取政府主導、農戶自願的原則,實行邊耕邊種,目前已翻犁土地1000畝,後續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同行的台烈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道,依靠着「母親渠」的慷慨給予,沿途糧食豐收,瓜果飄香,產業興旺,台烈鎮人民群眾早已擺脫貧困幸福的日子越來越甜。

結束了一天的志願工作,聽着先輩們創業故事,我心裡感慨萬千。是的,有夢想,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是一次收穫。如今,隨着一條條溝渠被引入活水,沿渠分布的農田,春夏稻香,秋冬種忙,林下養雞,林下栽菌,早就實現了一地多收,一山多用,四季循環,讓大山裡的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鄉村發展的速度和溫度,生活越來越甜。那甜,浸入心脾,正在邁入美麗鄉村新未來。

[1]

作者簡介

潘宗旭,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