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为了限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保证测图和施工的精度及速度,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进行整个测区的控制测量,再进行碎部测量。控制测量的实质就是测量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的高程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目录

GPS 技术的优势

在工程测量时依然使GPS技术应用,具有以下优点:①测量方便用时短;②测量定位速度快;③测量准确度高。凭借这些优点在我国被广泛推广。不仅如此,它也具有良好的便携性。比如在野外工作时,大型设备无法新进入现场,而 GPS 技术应用就可以,它不仅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便利,还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我国的GPS技术应用,都是在卫星定位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前提下使用的。不仅如此,在测量时要考虑卫星轨道和大气层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受到大气层中的那些对流层影响,那么就会对卫星的信号强度产生影响,就会使测量的精准度降低,对测量的结果造成重大影响。[1]

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四个等级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常规方法有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 1.三角控制网 三角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三角形且扩展成网状,称为三角网,如图1左图所示。三角形连接成条状的称为三角锁,如图1右图所示。在控制点上,用精密仪器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测定出来,并测定其中一条边长,然后根据三角公式解算出各点的坐标。用三角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三角点。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三角网,称为国家平面控制网。按控制次序和施测精度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布设原则是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加密布网。一等三角网,沿经纬线方向布设,一般称为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在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等、四等三角网是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以满足测图和施工的需要,如图2左图所示。 2.导线控制网 导线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扦一系列控制点,将相邻点连成直线而构成折线形,称为导线网,如图2右图所示。在控制点上,用精密仪器依次测定所有折线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 解析几何的知识解算各点的坐标。用导线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三角网时,当某些局部地区采用三角测量有困难的情况下,亦可采用同等级的导线测量网代替。 导线测量也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其中一等、二等导线,又称为精密导线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网 为满足小区域测图和施工需要而建立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小区域平面控制网。小区域平面控制网亦应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建立。测区范围内建立最高一级的控制网,称为首级控制网;最低一级的即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首级控制与图根控制的关系见图3。

直接用于测图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图根点的密度取决于地形条件和测图比[2]

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交会法定点测量,另外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推广,利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已得到广泛应用。

导线测量

在进行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工作中,由于导线的布设形式灵活,通视方向要求较少,适用于铺设在建筑物密集、视线障碍较多的隐蔽地区或带状地区。随着电磁波测距仪和全站仪的日益普及,导线测量已经成为建立小区域平面控制网的一种主要方法。若用经纬仪测量导线转折角,用钢尺丈量导线边长,称为经纬仪导线。若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导线边长,则称为电磁波测距导线。根据测区的不同情况和要求,根基测区具体的实际情况,导线可铺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附和水准路线 从一已知点和已知方向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导线点,最后附和到另一个已知高级控制点和已知方向,这种折线图形称为附和导线。附和导线具有检核观测结果和已知成果的作用,普遍用于平面控制网的加密。 2.闭合水准路线 从一已知高级控制点和已知方向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导线点,最后闭合到原已知高级控制点和已知方向,这种折线图形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具有严格的几何条件,能检测观测结果但不能起检核已知成果的作用,可用于测区的首级控制。 3.支导线 从一已知高级控制点和;已知方向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导线点,最后既不附和也不闭合到已知高级控制点和已知方向,这种折线图形称为支导线。支导线缺乏检核条件,因此其导线边数一般不得超过四条,仅适用于图根控制点的加密或增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