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東遷是什麼
平王東遷 |
平王東遷是什麼平王東遷是東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洛邑的歷史事件。
周幽王時,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立其寵愛的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鎬京曾發生過地震受損,殘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脅之下,於是平王在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將國都遷至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1]
平王東遷是歷史學家劃分時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國勢的轉折點。平王遷都之後的周朝被稱為東周,而由周武王立國至周幽王被殺的時期則稱為西周。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王權開始衰落,不能擔當共主的責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因為平王是由申侯擁立的,間接犯了弒父罪名,開始得不到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目錄
背景
王室內亂
西周末年,王室內部矛盾重重。公元前781年,宣王子幽王即位。幽王十分寵幸褒姒,甚至不惜用烽火戲弄諸侯而博其一笑,各諸侯十分不滿。為討好褒姒,幽王不顧王室的反對,廢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又廢申後而立褒姒為後。褒姒是褒國姒姓的女兒,申後是申侯的女兒,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發了姒姓和姜姓間的激烈鬥爭,為西周滅亡埋下了禍根。
周邊外患
還有就是外敵入侵頻繁。宗周鎬京,瀕臨西北遊牧部落,經常遭到遊牧部落的侵擾。公元前771年,申侯與犬戎聯絡,進攻幽王,諸侯都不來救駕。犬戎與申侯迅速攻入鎬京,幽王急忙逃到驪山,被驪山之戎所殺。這時,關中已布滿了戎人,宮室被洗劫一空,土地荒蕪。
災害頻發
平王東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自然災害嚴重。據史料記載,宣王末年,西北關中一帶連年乾旱,洛、涇、渭三川都乾涸了,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岐山一帶又發生了地震和地崩災害,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周太史伯陽父根據陰陽五行學說,認為這是周將要滅亡的徵兆。另外,西周初年,周公營洛,也為東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過程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各地諸侯才知道,原來犬戎真的打進鎬京了。於是,他們紛紛帶着大隊人馬前來鎬京救援。諸侯們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宜臼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後就回各自的封國了。
沒想到這些諸侯們前腳一走,犬戎後腳就又進來了,而且是經常進犯。當時,京師宮殿被焚毀,國庫虧空,而且西邊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邊境烽火也是連年不息。於是,平王就與群臣商議遷都到洛邑(今洛陽)。周公反對道:「不好!洛邑雖然居於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敵;而鎬京呢,左邊有崤山、函谷關,右邊有隴國、蜀國,而且沃野千里,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天府之國。現在,大王如果要捨棄鎬京,遷都到洛邑,臣認為不可!」平王沒有聽取周公的諫議,把都城遷到了洛邑。平王東遷,並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只能依靠諸侯的力量,從此落入了諸侯的掌控之中。諸侯們各霸一方,展開了長達五百多年的殘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