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平東鎮坑口村

平東鎮坑口村隸屬於汕尾市海豐縣平東鎮坑口村委。位於平東鎮西南部,距離鄉鎮政府約9.8公里。相鄰自然村有東至平龍水庫;北至芒婆坑村;西至牛尾石村;南面是綿延山巒。丘陵地帶,地勢東高西低;主要山嶺有大坪虎山,海拔最高300米;主要河流有大坑溪河,在村東面;水庫有平龍水庫。現村於1970年在原村西面重建。特色農產品有芋頭、花生、姜、綠茶。鄉道城平路經過坑口村。[1]

中文名: 坑口村

所屬地區: 海豐縣平東鎮

地理位置: 平東鎮西南部

目錄

歷史沿革

清朝前,屬惠州府海豐縣石塘都谷塘約。

民國時期,屬海豐縣二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海豐縣二區。

1953年,屬海豐縣公平區。

1957年,屬海豐縣平東鄉。

1958年,屬海豐縣公平公社。

1974年,屬海豐縣平東公社。

1984年,屬海豐縣平東區公所。

1986年,屬海豐縣平東鎮坑口村委至今。

地理環境

坑口村隸屬於汕尾市海豐縣平東鎮坑口村委。位於平東鎮西南部,距離鄉鎮政府約9.8公里。相鄰自然村有東至平龍水庫;北至芒婆坑村;西至牛尾石村;南面是綿延山巒。丘陵地帶,地勢東高西低;主要山嶺有大坪虎山,海拔最高300米;主要河流有大坑溪河,在村東面;水庫有平龍水庫。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550人。其中:男性351人,女性299人;60歲以上62人,最年長者年齡88歲,男性;生活主要依靠農業收入的人口有300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250人;農村留守兒童13人;實際在村人口25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3人,祖籍本村的香港同胞有11人。

經濟

傳統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蔬菜等,改革開放後,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經商,在村居民以種植水稻、花生為主。現時經營大部分村民打工,從事手工業加工和服務性行業等。在村居民以種植水稻、蕃茨、綠茶、芋頭、花生、姜、土豆等為主,全村耕地面積180畝左右,年均農業產值在20萬元以上。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農業生產。

歷史文化

移民文化

該村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因李姓先祖因戰爭逃荒由揭西縣大溪頭村遷此,後1958年陳姓由平東虎山遷此合村建居而形成,因是在三條小坑交會口處旁建居而取名坑口村。

姓氏文化

主要姓氏有2個。第一大姓為李姓,1886年從揭西大溪頭村遷移至本地;第二大姓為陳姓,1958年從平東虎山村遷移至本地。

傳統民居

傳統民居現存20餘座,代表性民居有李學輝老屋,建於70年代,占地面積80平方米,主要建築特色以三間過為格局,第一進有凹形門洞,俗稱「門樓肚」。進大門,中間是過渡廳,有道「反照」擋在正中。左右各一間房子,稱為「前房」。一進與二進間,有天井及左右兩道通廊。通廊前端各有一門通火巷,左廊的門便叫「青龍門」,右廊的門稱「白虎門」俗稱為「龍虎門」。過了天井便是二進,二進有面闊二間的大廳,天井左右各有一爿南北廳,南北廳前後兩端都有「厝手間」,相接前後進的大房。三進的結構與二進相同,只是三進的大廳後面隔開一塊狹長的暗間,稱作「後庫」。後庫左右有門通後包。主體建築兩邊各有一列與它平行的房子稱作火巷,由龍虎門及厝手間的內外子孫門連接主體建築。後包指三進後面的一列房子。

宗族文化

現存宗祠有1座。主要宗祠為李氏宗祠,始建於清代。重修2010年。占地面積140平方米。主要建築特色以土木為材料,牆體以麻石加灰土為粘合劑徹成,屋頂以木條為棟樑,中橫樑上畫中國結等吉祥圖案。屋頂蓋有琉璃瓦片,祠堂內有圓形石柱,有12棟柱等,棟柱有刻字等。建築設計以「上三下三」為布局,其保留明代建築風貌,集青石雕、木雕、泥雕、金漆畫、嵌瓷等古建藝術於一體。祠堂後廳則是擺放列祖列宗的神龕,因此最為高大神聖。舉凡族祭、社祭、醮祭、祖宗的生忌日等都要例行祭祀,每隔數年要舉行一次大祭。大祭時擺上全豬全羊,其它供品,更是不計其數。老人們穿起了馬卦,戴起了禮帽,隨着主祭的號令,畢恭畢敬地叩頭,經多次鞠躬祭酒和獻供之後,鼓樂炮仗齊鳴,好不熱鬧。為便於舉辦大規模的祭拜活動,祠堂廳堂闊大,使祖宗能夠安亭祭祀,還可為祭拜的子孫遮日擋雨,又增加建築氣勢。因而,「拜亭」的設置是重宗法制的見證。代表性楹聯隴西世澤柱下家聲,書於清代年,現存於李氏宗祠;代表性匾額長秀堂,書於清代年,現存於李氏宗祠。鄉規民約有《坑口村民約》,於2014年制定。

民間信仰

民間信仰場所大坪庵,始建於明代,重建於2004年。供奉七仙姑,主要祭祀活動與儀式為舉行祭神、演戲活動,村民備上五犧酒禮及金銀寶綻祭祀神靈。當地居民一年中參與祭祀活動次數1次,具體時間為農曆農曆七月初七。傳說,1963年有村民看見大坪庵的七仙姑下凡,消息一經傳開,即有眾人前來祭拜,旺量日近千餘人。恰好當年流行瘟疫,許多人在祭拜的同時便誠心請求七仙姑賜予靈藥。祭拜之後挖土則能得到草根等東西,回家煮後給病人服下,果然藥到病除。這些人當中至今尚存許多人健在,談及此事無不感到神奇,讚嘆七仙姑仁善和功德無量。

歷史事件

主要歷史事件有:鳳翔觀山下的坑口村是海陸豐東南地區進入九龍峒的首站,大革命時期,紅軍第四十九團在坑口設立通信站。抗戰時期,曾生率領東江縱隊新編大隊一度撤至坑口村休整。1940年8月,廣東省委秘密派謝創與妻子嚴密到坑口工作,為了防止時過暴露,村民蔡算娘把嚴密認作契女,認謝創為上門女婿。次年海陸豐中心縣委在九龍峒成立,謝創任中心縣委書記,縣委機關設在坑口村。直至1942年5月謝創調離海豐,在哪個危險的年代,坑口村群眾與中共地方組織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留下了公許多魚水之情的動人故事,坑口村及九龍峒堪稱海陸豐的「延安」。

著名人物

李蘿

李蘿,1974年1月出生,商人,1992年創辦公平鎮金太子服裝有限公司。2004捐資重建坑口村「七仙姑庵」,同時開辦有機農場,投資坑口村虎山機磚廠等。

李火來

李火來,生卒年或出生年月1912~1946年,主要身份烈士,主要事跡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當上海豐二區區長,1946年3月在坑口村三九塘壠被敵人圍攻而被捕壯烈犧牲。

視頻

大坑口村-好美好美的大坑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