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干苔 -

干苔为石莼科植物浒苔、条浒苔、扁浒苔、缘管浒苔等的藻体。生长于风浪平静的内湾、中潮带滩涂或石沼中。

或在平静的内湾泥底滩涂上。中国沿海均有分布,浙江、福建沿海生长较多。具有软坚散结;化痰消积;解毒消肿等功效。

主治瘿瘤;瘰疬;痈肿;疮疖;食积;虫积;脘腹胀闷;鼻衄。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干苔

界; 植物界

门;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纲; 苔纲

目; 叶苔目

科; 叶苔科

属; 叶苔

种; 干苔

分布区域; 中国沿海均有分布,浙江、福建沿海生长较多。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干苔更多>>

「集解」藏器曰∶干苔,海族之流也。

时珍曰∶此海苔也。彼人干之为脯。海水咸,故与陟厘不同。张华《博物志》云∶石发 生海中者,长尺余,大小如韭叶,以肉杂蒸食极美。张勃《吴录》云∶江蓠生海水中,正青 似乱发,乃海苔之类也。苏恭以此为水苔者,不同。水苔不甚咸。

「气味」咸,寒,无毒。大明曰∶温。弘景曰∶柔苔寒干苔热。

诜曰∶苔脯食多,发疮疥,令人痿黄少血色。

瑞曰∶有饮嗽人不可食。

「主治」瘿瘤结气(弘景)。治痔杀虫,及霍乱呕吐不止,煮汁服(孟诜)。心腹烦闷者, 冷水研如泥,饮之即止(藏器)。下一切丹石,杀诸药毒。纳木孔中,杀蠹(《日华》)。消 茶积(瑞)。烧末吹鼻,止衄血。汤浸捣,敷手背肿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洪氏《夷坚志》云∶河南一寺僧尽患瘿疾。有洛阳僧共寮,每食取苔 脯同餐。经数月,僧项赘皆消。乃知海物皆能除是疾也。

形态特征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比较高级的种类,植物体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1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只在较高级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如此简单,但由于苔藓植物具有似茎、叶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物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

⒈浒苔 藻体亮绿色至暗绿色,丛生,主枝明显,多细长分枝,一般高0.5-1m,甚至可达2m。幼藻细胞排成纵列;长成后逐渐不明显。细胞表面观为多角形至近似方形,宽10-12μm,长12-18μm。每个细胞含单一的叶绿体和1个淀粉核。

⒉条浒苔 藻体亮绿色或暗绿色,管状膜质,高20-40(-80)cm。多分枝,一般二至三回,分枝线形或较宽,在同一藻体上可见单列枝及多列枝,分枝顶端可见排成纵列的单列细胞。细胞表面观为长方形或方形,长20-33μm;直径30-50μm,每个细胞内含单一的叶绿体和2-3(-4)个淀粉核。藻体厚26-70μm。

⒊扁浒苔 藻体亮绿色或深绿色,管状略扁,膜质,高约15-40cm,宽约1-2cm,基部分枝较密,下部狭而细,上部伸展呈扁管状。细胞圆形至多角形,不排成纵列,直径10-27μm,有1个淀粉核,色素体不充满。

⒋缘管浒苔 藻体微黄至暗绿色,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不分枝,高约10-30(-90)cm。柄管状中空,上部扁平,叶状体为单层细胞,边缘波状皱褶,叶缘中空为两层细胞相连而成,细胞不规则排列,直径10-20μm,内含杯状叶绿体和1个淀粉核。

生长环境

生长于风浪平静的内湾、中潮带滩涂或石沼中。或在平静的内湾泥底滩涂上。

分布范围

中国沿海均有分布,浙江、福建沿海生长较多。

主要价值

【干苔的功效介绍】:干苔 (《食疗本草》)

【别名】海苔菜(《本草汇言》),苔菜(姚可成《食物本草》)。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干苔,海苔也,彼人干之为脯。苏恭以此为水苔者不同,水苔不甚咸。

【来源】为石莼科植物条浒苔的藻体。

【植物形态】条浒苔藻体亮绿色或暗绿色,高可达40厘米左右;多细长分枝,一般分枝2~3回,有时分枝毛状或较宽。藻体自基部到顶端细胞排列成纵列。体厚26~70微米。多生于中潮带、内湾泥底,潮间带的洼地水沼中生长更繁盛。分布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及台湾、广东沿岸。

干苔在民间亦作食用,品种很多,常数种混杂一起。除上述条浒苔外,尚有育枝浒苔(中国沿海各地皆有分布)、扁浒苔(常见于黄海、渤海沿岸,台湾亦产)、肠浒苔(遍布中国南北沿海)等。[1]

参考文献

  1. 干苔 , 医学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