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熱河谷
乾熱河谷是指高溫、低濕河谷地帶,大多分布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區域內光熱資源豐富,氣候炎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十分脆弱,寒、旱、風、蟲、草、火等自然災害特別突出。我國乾熱河谷主要分布於金沙江、元江、怒江、 南盤江 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雲南和貴州等地區,雲貴高原山勢平緩,土層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蓋率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紅土。[1]
目錄
分布位置
乾熱河谷是對具備干、熱兩個基本屬性河谷帶狀區域的總稱,在地理學上是一種習見的自然景觀 。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南北盤江等江河的河谷坡面。歷史上在這些河谷坡面上,真正意義上的干、熱河谷生態系統,一般都處於海拔500m以下地段。如果,河谷坡面的植被茂密的話,乾熱河谷景觀的分布面甚至會低於海拔300 m,有的區段僅僅限於河床兩側50.150 m的坡面。像這樣分布的乾熱河谷生態景觀屬於正常現象。在漫長的地質史中,它早就存在。但是,着生在河谷坡面上的植被系統甚為脆弱,一旦開發不當,就會誘發「乾熱河谷景觀分布面的不斷擴大,吞噬此前的森林,或者是草原的河谷坡面,使河谷坡面退變為乾熱河谷生態景觀,危害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時,這就是學界所稱的「乾熱河谷災變」。此前的研究,主要圍繞乾熱河谷災變區生態系統恢復、生態農業模式、植被分布特點、群落結構等五個方面展開
水文特徵
金沙江乾熱河谷乾熱河谷山地植被恢復區土壤種子庫和地上植被研究土壤種子庫在植物種群動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種子庫可緩解種群的滅絕過程,保存群落中植物種的表現特徵,是植被天然更新的物質基礎。通過對金沙江乾熱河谷山地植被恢復區(包括水平階、自然坡面、溝底)和未恢復區(包括放牧地)的土壤種子庫和地上植被的組成、大小及多樣性進行比較研究表明,植被恢復區土壤種子庫和地上植被的密度、豐富度、多樣性及均勻度均大於未恢復區。恢復區地上生物量要遠大於未恢復區。水平階和各類型間的土壤種子庫密度與地上植被密度差異顯著。土壤種子庫中草本植物占很大比例。孔穎草和扭黃茅是土壤種子庫和地上植被的兩大優勢種,兩者的個體數量、重要值及生物量最大。土壤種子庫和地上植被有較高的相似性,且隨着恢復程度的加深,相似性有增高的趨勢;土壤種子庫密度和地上植被密度之間關係可以用二次和三次曲線擬合。
災害與治理
乾熱河谷脆弱生態環境環境的演化及其對人類活動的響應。乾熱河谷燥熱乾旱的氣候是受遠離海洋和高山深谷地形的「焚風」效應影響的結果。第四紀以來,由於高原的隆起和河谷的深切,「焚風」效應逐漸加強,乾熱河谷氣候日趨乾熱。乾熱河谷植被的自然演化相當緩慢,且滯後於氣候演化,而人類破壞植被加速了植被的演化進程。但近50年以來,乾熱河谷的河谷平原部分由於土地大面積灌溉的結果,導致降水量有所增加,氣溫有所降低,蒸發量減少,氣候已朝向有利於人類生存和資源利用的良性方向發展。此研究成果對乾熱河谷退化生態環境開發性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長江上遊河流河流的泥沙來源通過長江上游兩條重要產沙河流嘉陵江和金沙江河流泥沙來源的對比分析,查明嘉陵江流域地形起伏小,植被恢復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減沙量足以抵消工程建設的增沙量,加之降水量偏少,90年代以來輸沙量明顯減少。金沙江上游是少沙區,天然林採伐對河流輸沙量的影響有限;下游多沙區地形起伏大,工程建設增沙量遠大於植被恢復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減沙量,80年代以來金沙江輸沙量呈上升趨勢。此研究結果為重大工程項目的決策和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乾熱河谷岩土性質、土壤水分與植被恢復乾熱河谷岩土組成是乾熱河谷坡地土壤水分環境和植被恢復的關鍵因子,根據坡地岩土組成將乾熱河谷坡地初步劃分為階地礫石層坡地、元古界變質岩低山、上新統沙溝組砂礫岩低山、早更新統元謀組泥岩坡地4種類型。坡地對降水的入滲能力是決定乾熱河谷坡地土壤水分條件的主要因素之一,孔隙狀況的差異導致了乾熱河谷不同岩土組成坡地入滲能力的差異,由此決定了乾熱河谷不同岩土組成坡地的水份條件和植被分布格局。侵蝕泥岩坡地是乾熱河谷坡地的主要類型,其通透性能差,對降水的入滲能力弱,天然降水入滲淺,主要儲存在60cm以內的淺層土體,容易蒸發損失,乾旱季節儲水量低於無效儲水量,適合草本植物的生長,天然植被為草原或草灌叢,宜恢復稀樹灌草植被。階地礫石層坡地和裂隙發育片岩坡地土體通透性好,對降水的入滲能力強,降水入滲量大,入滲深,儲存在1至數米的深層土體,不易蒸發損失,乾旱季節尚有少量有效儲水供深根性植物吸收利用,適合灌喬植物生長,天然植被為灌草叢或森林,可以恢復森林植被。根據以上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植被恢復模式,建成了階地礫石層丘陵森林、片岩低山疏林灌草、泥岩坡地草灌等植被恢複試驗示範區。
典型案例
乾熱河谷酸角基地治理方法:酸角多為「四旁」零星栽種,管理粗放,集中表現為品質差、產量低,一些優良種質漸趨枯竭滅絕。正因為這樣,在有人認為新平3000畝酸角基地是原料戰略布局的一部分,同時「 酸角樹 不僅僅是經濟林,還是生態林,酸角樹根系龐大、樹形優美、枝繁葉茂,是防止水土流失較好的樹種,同時也是淨化空氣、美化環境較好的觀賞性植物。的建設,符合國家『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強化生態保護與治理』的發展戰略,同時也符合雲南省『生物資源開發,培育優勢產業』的發展思路,而在應用『畜、沼、果、糧、草』循環經濟的原理後,通過套種 牧草 、 西番蓮 、玫瑰茄等,養殖生態牛羊,更是起到了改善山地生態循環的效應。所以,新平的3000畝酸角基地,不是簡單的原料基地,更是帶頭改善治理紅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示範基地。我們期盼在這一示範效應下,讓紅河流域在成為酸角王國的同時,還能成為酸角林天然保護水土流失的典範區,最後能夠讓酸角這一生命之樹、效益之樹造福雲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