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
形態
灌木,高1-2m。小枝綠色,常帶紫色,無毛,或稀被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5-2cm;葉形變化大,通常橢圓形、長圓形、倒卵狀橢圓形,稀為披針形,長5-10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密的鋸齒或細鋸齒;中脈上面凹陷,側脈彎拱向上。傘房花序圓錐形;頂生,有梗;花藍色或青紫色;花萼倒圓錐狀,萼齒4-7;花瓣4-7,近肉質,花時反卷;雄蕊10-20,半數與花瓣對生,花絲扁平;子房下位,花柱5(4-6),初時基部合生。漿果藍色,有多數種子。花期6-7月,果期8-10月。[2]
產地
性味
苦、辛,寒;有毒。[3]
歸經
功效
臨床應用
常山能殺滅瘧原蟲,為中醫沿用已久的抗瘧專藥,可以控制瘧疾症狀 的發作,並有良好的退熱作用,常和知母、擯榔、草果同用。但本品 服後往往能引起惡心嘔吐,因此,過去也用作催吐藥,用以治療胸中 有痰飲積聚之症。然而吐法在目前臨床上己很少採用,而用治瘧疾則 又有一種不良副作用,故在臨床上往往配合半夏、陳皮同用,以防止 發生惡心嘔吐等症的反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