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帝王斑蝶

學 名 :Danaus plexippus,又名大樺斑蝶,是一種斑蝶。牠們可能是北美洲最廣為人知的蝴蝶。

學 名 :黑脈金斑蝶。

分布地理 : 分布於北美洲、南美洲及西南太平洋,包括西印度群島、加拉巴哥群島、索羅門群島、澳大利亞、紐西蘭、紐幾內亞、摩鹿加群島、菲律賓、台灣、香港、模里西斯、印度、亞速爾群島、馬德拉、加那利群島、葡萄牙南部、西班牙南部,並偶見於英國、愛爾蘭及法國南部。

台灣分布 : 台灣的族群在1930年代後逐漸減少。Vane-Wright在1993年提出哥倫布假說 (The Columbus hypothesis),認為Danaus plexippus在19世紀中進行了一次全球性大擴張,從北美洲本土分別往大西洋及太平洋方向大規模擴張,1840年代第一次在夏威夷被記錄、1850-1860年代在南太平洋島嶼擴張、1870年代抵達澳大利亞。

20世紀起各地的族群則開始陷入衰退,台灣族群的消失只是這波大衰退的一部份。[1]

目錄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科: 蛺蝶科 Nymphalidae

亞科: 斑蝶亞科 Danainae

族: 斑蝶族 Danaini

屬: 斑蝶屬 Danaus Kluk, 1780

種: 黑脈金斑蝶 D. plexippus

形態特徵

帝王斑蝶的翅膀闊8.9-10.2厘米。翅膀上面呈黃褐橙色,翅脈及邊緣黑色,邊緣有兩串細白點。前翅近端位有一些橙點。翅膀下面很相似,但前翅及後翅端呈黃褐色,而白點較大。

雄蝶的後翅上有黑色的性徵鱗片,而翅脈較雌蝶的窄。雄蝶較雌蝶為大。

帝王斑蝶的卵呈奶白色,期後會轉變為淡黃色。卵較長及稍有稜角,約有23節及很多橫線。一個卵約重0.46毫克,高1.2毫米及闊0.9毫米。

遷徙生態

帝王斑蝶最特別的地方是會每年進行遷徙。在北美洲,牠們會於8月至初霜向南遷徙,並於春天向北回歸。在澳洲,牠們會作有限度的遷徙。雌蝶會在遷徙時產卵。到了10月,洛磯山脈的群族會遷徙到墨西哥米卻肯州的神殿內。西方的群族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過冬。

於初夏出生的帝王斑蝶壽命只有少於兩個月,但牠們遷徙的時間卻遠遠超過這個時間。在夏天最後出生的一代會進入一個滯育期,並會活超過7個月。在滯育期,牠們會遷徙至其中一個過冬的地方。過冬的一代一般都不會繁殖,直至牠們於2-3月離開時才會繁殖。相信洛磯山脈群族春天時會向北遷徙至德克薩斯州及奧克拉荷馬州。回到美國及加拿大原住地方的已經是第二、三或四代的帝王斑蝶。牠們是如何隔幾代後仍能回到相同的過冬地點則有待研究。似乎牠們是從其生理節奏及太陽的位置而遺傳了遷徙的路線。

帝王斑蝶是很少會橫渡大西洋的昆蟲之一。在百慕達由於多以乳草為觀賞植物,故帝王斑蝶在當地十分普遍。由於百慕達的溫和氣候,當地出生的帝王斑蝶會全年留在島內。

視乎風向,只有少數的帝王斑蝶會在英國的西南部出現,最東的曾在Long Bennington出現。在紐西蘭亦有見到帝王斑蝶。在夏威夷亦有出沒,但卻沒有遷徙的情況。

繁殖

帝王斑蝶會在春天離開過冬位點時交配。牠們的求愛過程非常簡單,且較少依賴信息素。

求愛的兩個階段

即空中及地上的階段。在空中時,雄蝶會追求、輕推及擒下雌蝶。在地上時才會交尾,雄蝶會將精囊傳遞至雌蝶中。

精囊及精子相信可以提供雌蝶能量來幫助繁殖及遷徙。過冬的群族最北可以回歸至發現生長初期的乳草,對於東方群族而言這是在德克薩斯州南部。帝王斑蝶的生命週期是完全變態的,涉及四個不同的階段:

雌蝶於春天及夏天繁殖季節產卵

卵孵化出毛蟲。牠們會吃卵殼,及乳草及卡烯內酯。在毛蟲階段,牠們會將能量儲存成脂肪及營養素,以渡過不吃不喝的蛹階段。

蛹倒吊成J形

在階段,毛蟲會在樹枝或樹葉等上吐絲,以其最後的腹腳來吊起整個蛹。牠會倒吊成J形,及開始脫殼,以綠色的外骨骼來包裹自己。此時會有激素的改變,以進行蝴蝶變態。蛹會在破蛹前一天變深色(其實是開始變成透明),內中可見帝王斑蝶的黑橙色翅膀。此階段約需兩星期。

展開翅膀飛離

成長的帝王斑蝶在蛹階段後破蛹而出,並繼續吊在破了的蛹中幾個小時,直到牠的翅膀變乾。同時,流體胎糞會被注入起皺的翅膀,令它們完整及堅硬。最後帝王斑蝶會展開及拍動其翅膀飛離,往其他的花朵覓食。

與人類關係

1990年,帝王斑蝶與西方蜜蜂一同被提名為美國的國昆蟲,但最終卻不獲通過。

帝王斑蝶是美國阿拉巴馬州、愛達荷州、伊利諾州、明尼蘇達州及德克薩斯州的州昆蟲,且是佛蒙特州及西維珍尼亞州的州蝴蝶。

很多人很種植蝴蝶園來吸引蝴蝶。其他的則會為了喜好及教育來飼養帝王斑蝶。在一些帝王斑蝶遷徙的位點會建立庇護區,而旅遊業亦因此應運而生。

很多學校都會由毛蟲開始養殖帝王斑蝶。當成蟲後就會被放生野外。[2]

掠食者

雖然帝王斑蝶是吃乳草的,但是不同種類、不同植物或不同部位的乳草有不同的卡烯內酯含量,這亦反映在帝王斑蝶體內毒素的含量。所以帝王斑蝶未必一定是不可吃的,而是進行了自擬態。

一些帝王斑蝶的掠食者懂得量度牠們的毒素,並吐出高卡烯內酯含量的昆蟲。卡烯內酯是積聚在帝王斑蝶的腹部及翅膀。一些掠食者亦會將這些部位撕開,去吃其他的部份。

鳥類掠食者包括褐噪鶇、白頭翁、美洲鶇、美洲雀科、麻雀、叢鴉屬及藍頭松鴉。在北美洲,異色瓢蟲的幼蟲或成蟲會吃帝王斑蝶的卵或初出生的幼蟲。https://www.natgeomedia.com/travel/article/content-2242.html  

在歐胡島,有一種白色形態的帝王斑蝶。這是由於在1965年及1966年引入了黑喉紅臀鵯及Pycnonotus jacosus。牠們是最普遍的吃昆蟲鳥類,也可能是唯一會吃帝王斑蝶的鳥類。在夏威夷的帝王斑蝶只有低含量的卡烯內酯,而這些鳥類亦可以忍受這種毒素。這兩種鳥會吃帝王斑蝶的幼蟲及蛹,也會吃正在休息的成蟲,但很少吃飛行中的成蟲。所以白色帝王斑蝶比橙色的有較高的生存率。這可能是因異類選擇或偽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