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帝王學起源於古代君主治國理政、駕馭政權的經驗,包含了權謀學、運籌學、管理學、閱人術、用人術、縱橫術等諸多內容,目前並未形成一個系統的學科。中國在兩千多年封建體制的過程中,隨着君主集權、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帝王學的內涵和外延都遠遠的超過了國外的理解。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法家、縱橫家以及儒家等的思想都可以視作帝王學的起源,唐朝趙蕤著的《長短經》是第一次對帝王學進行比較系統的論述。

目錄

簡介

帝王學是集中國古代帝王的領導學、謀略學、管理學以及識人術、用人術、縱橫術等為一體的特殊學科。

  君道,是作為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乃至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所必須通曉、掌握的根本原則。把我們審視的目光投回古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帝王也是一個管理者,只不過他所管理的不是一般的團體,而是一個龐大的國家。

  綜觀五帝的治國之道,都能善用無為而治的法則,並在運用中使之體現為最高的和諧,天下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實惠卻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行為合乎道義卻好像生來就有這種修養。這就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之仁德的具體表現。[1]

趙蕤的帝王學

  【簡介】該書集中國古代帝王的領導學、謀略學、管理學以及識人術、用人術、縱橫術等為一體,縱覽帝王將相興亡得失的歷史,總結英雄豪傑成敗盛衰的教訓,點評歷代帝王興亡霸業及諸子百家經邦濟世之術的長短優劣,廣泛涉及帝王之學的方方面面,堪稱集中國人最高智慧的大成之作。《帝王學》一書自問世以來,受到歷代帝王和政治家的高度重視和推崇。其特點有三:一是全面。作者在前人相關著作的基礎上,博採眾長,從六個大的角度和多個側面全面解析帝王學;二是深刻。作者不是泛泛空論,而是在每個側面和細節問題上都做深入的剖析和論證,旁徵博引,層層遞進;三是實用性極強。乾隆皇帝一生多次閱讀此書,還親自題詩,向皇子和大臣們推薦。

  趙蕤,唐代著名的權謀學家,他自幼好帝王之學,「博學韜衿,長於經世」,並且「任俠有氣,善為縱橫學」,因此聞名於當世。唐玄宗多次徵召,他都辭而不就,過着隱居的生活。大詩人李白對他極為推崇,曾經跟隨他學習帝王學和縱橫術,時稱「趙蕤術數,李白文章」。

十大要點

  一,王者不能事必躬親,要懂得用人。以調動天下人才之積極性為己用,乃王者之大道。[2]

  二,識人、選人、量才而用是古今成就王者的關鍵。

  三,最大的私是私天下,而要取天下、成就最大的私,就要先做到無私,不爭小利,這是成就王者的規律。

  四,什麼樣的王者是稱道的,如何做才是一個萬民稱頌、流芳百世的王者?歷史表明,王者之道,貴在征服人心為先。

  五,做任何事情要有原則,有度,超越了度則走向反面。因此,王者必善於把握時機審時度勢。

  六,至高無上的王者地位與權力欲望,人皆想要之。但奪取權力是危險的,古往今來的興衰成敗和權力的更替變換提醒人們,面對權力的誘惑,必須既慎且懼,必須小心慎重地使用和守護手中的權力。

  七,要說服、打動人心,讓人接受自己的主張或意見,是一門高超的藝術,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揣摩對方的真實意圖。

  八,失敗中潛伏着成功的機會。關健在於如何看待失敗、如何把失敗轉化為成功,把災難轉化為成就。

  九,要想成功立業,不能寄望於他人,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永遠依賴的,因為事情總在變化。因此,只能依靠自己的信念,不斷修煉和提升自己處世與應變的能力。

  十,人的成敗、國家的興亡,是否有天命的註定,由古至今便議論紛紛。但從歷史規律來看,人或國家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在於人事,而不是天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