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師曠的眼睛》是中國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王鼎鈞所著的一篇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左手畫方,右手畫圓,則兩皆無成。

師曠研習音樂,造詣未精,發覺「藝之不成,由心之不專,心之不專,由目之多視」。他用艾葉熏瞎自己的眼睛,從此心無旁騖,終於成為中國古代的大音樂家。

這個故事是教我們做瞎子嗎?不是,它只是鼓勵我們專心,專心始能有成。「上天很吝嗇,他只允許一個人一生做好一件事。」這話雖然有些過分,卻很值得人們警惕。

為什麼專心才會成功?因為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肯專心。人生原是一種競賽,不肯專心的人,不啻自動放棄了錦標,讓別人後來居上。到了現代,學問與技術都愈專愈精,而社會上奪目馳神、分散精力的因素又愈多愈強,「專心」就尤其重要了。

所謂成功,就是專心的人彼此之間長期競爭而產生的結果。專心未必就能奪得冠軍,還要看天分和機緣。然而在「專心」的行列里,即使站在最後一名,也還是置身於精英之列,比那些玩忽怠惰、因循無知的人領先很多。

——少年坐在薔薇上,則老年坐在荊棘上。

人們尊敬青年人,猶如看重開獎前的獎券,不斷地猜估它到底能中幾等獎。這張「獎券」提高「行情」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強不息。

什麼時候「開獎」呢?中國傳統的說法是30歲,較新的說法是40歲。孔夫子最寬大,把「不足畏」的極限延後到50歲。總之,人要及早努力,以免「老大徒傷悲」。

當然,世間有無數的格言鼓勵老年人繼續學習,那些格言是為失去青春的人而寫。你若還年輕,何必坐待老大再接受那種鼓勵?[1]

作者簡介

王鼎鈞,1925年生,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原臨沂市蒼山縣)人,一生閱歷豐富,文思不俗,勤奮不懈。

曾在報社任副刊主編,也當過教師。51歲時移居美國,一直在紐約居住。他的創作生涯長達大半個世紀,長期出入於散文、小說和戲劇之間,著作近40種,以散文產量最豐,成就最大。20世紀70年代他的「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三本勵志小品文),在台灣總發行量逾60萬冊。他淡泊名利,窮畢生之力於「寫出全人類的問題」,風格多樣,題材豐富。豐沛的內在能量,不渝的創作忠誠,對散文藝術的努力開拓,使之成為一代散文大家。[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