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卷柏
布朗卷柏 |
中文名称:布朗卷柏 拉丁学名 Selaginella braunii Baker.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科 卷柏科 属 卷柏属 种 布朗卷柏 |
布朗卷柏(学名:Selaginella braunii Baker.)为卷柏科布朗卷柏的全草,为卷柏科卷柏属下的一个种。主茎直立,高达30cm。枝系三角状卵形,小枝有白色短毛。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三角状卵形,长2-2.5mm,宽0.5-1mm,基部上侧圆形,下侧贴生在枝上,先端急尖,边缘全缘;中叶纸质,披针形,长约1.5mm,宽约0.5mm,基部上侧圆形,下侧贴生在枝上,先端渐尖,全缘。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长1.5-3mm;孢子叶宽卵形,长约2mm,宽约1mm,边缘全缘。孢子囊近球形。[1]
目录
形态特征
土生或石生,旱生,常绿或夏绿植物,直立,高10-45厘米,具有长的不分枝的主茎,上部羽状,呈复叶状。
主茎通常禾秆色或偶呈红色,基部具沿地面匍匐的根状茎和游走茎。根托生匍匐的根状茎或游走茎上,极短,长0.2-0.5厘米,直径0.5-1毫米,先端多次分叉,密被毛。
主茎从中部或上部开始分枝,下部不分枝的主茎长 (3-)8-13 (-25) ,直径0.5-2 (-3) 毫米,茎通常近四棱柱形或偶呈圆柱形,不具纵沟,光滑或被毛,主茎先端不变黑,分枝4-8对,2-3次羽状,分枝稀疏,主茎上相邻分枝(3-) 5-8 (-11)厘米远,分枝上下两面被毛,背腹压扁,末回分枝连叶宽2.5-4.5毫米。
叶除主茎上的外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质地较厚,表面光滑,皱缩,不具白边,叶脉不分叉。不分枝的主茎的叶长远离,一形,长圆形,贴生,不呈龙骨状,主茎下部和横走的根状茎及游走茎上的叶盾状着生,边缘撕裂或撕裂并具睫毛。
分枝上腋叶对称,长椭圆形,狭椭圆形或长圆形,1.8-3.2毫米x0.6-1.4毫米,边缘近全缘或具微细齿,或具短睫毛,基部无耳。分枝部分主茎上的中叶不明显大于分枝上的,分枝上的狭椭圆形或镰形,紧接或覆瓦状,1.6-2.8毫米x0.4-1.2毫米,不呈龙骨状,叶尖渐尖,基部斜楔形或渐狭,边缘近全缘。侧叶不对称,分枝部分主茎上的不明显大于分枝上的,分枝上的卵状三角形,长圆镰形,斜向上,1.6-2.2毫米x1.0-1.8毫米,叶尖急尖或具短尖头,上侧基部圆形,不覆盖茎和分枝,下侧基部不扩大,下延,上侧边和下侧边近全缘,略内卷。
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5.0-6.0毫米x 1.4-2.3毫米;孢子叶一形,不具白边,上侧孢子叶阔卵形,边缘具细齿,下侧孢子叶阔卵形,边缘近全缘或具细齿;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的下侧。
大孢子白色;小孢子叶淡黄色。
分布范围
产安徽(贵池、祁门)、重庆(南川、彭水、黔江、秀山、巫溪)、贵州(道真、铜仁、桐梓)、湖北(巴东、丹江口、房县、兴山、宜昌)、海南(昌江)、湖南(安江、黔阳)、四川(峨眉山、雷波、金阳、冕宁、盐源)、云南(宾川、大姚、凤庆、禄劝、龙陵、双柏、云龙、易门、永仁)、浙江(杭州、乐清、温州)。
生于石灰岩石缝,海拔(50-)400-1400(-1800)米。
马来半岛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功 效】:清热解毒,清肺止咳,泻火消炎。
【主 治】:用于疫毒黄疸,肺痨咳嗽,烫火伤。
【性味归经】:辛、微甘,平。入肺、肝、心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外用:适量。
【别 名】:毛枝卷柏(《浙江药用植物志》)、拔云丹、岩白草、七柏子(四川)
【考 证】: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科属分类】:卷柏科
【生态环境】:生在山坡草地或林边。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卷柏属介绍
别名:九死还魂草、万年青、岩柏草、石柏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15 cm;主茎直立,少有分枝,顶端丛 生小枝,辐射开展;营养叶二形,背、腹各2列,交互着生,腹叶斜 向上,卵状矩圆形,急尖而有长芒:背叶斜展,宽超出腹叶,长卵圆形,
急尖而有长芒,外侧边狭膜质,并 有微齿,内侧边的膜质宽而全缘;孢子囊穗生于枝顶,四棱形;孢子 叶呈卵状三角形,孢子囊呈圆肾形。
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干旱时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 壤里寻找水分。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千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 故又名九死还魂草。
广布种,多生于干旱岩石缝中,以及海拔200〜1000 m的地区。全株供药用, 为收敛止血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