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大橋
巴陵大橋 |
---|
|
巴陵大橋,臺灣一座公路橋樑,位於臺7線(北橫公路)47公里處,跨越大漢溪上游[1],其政區轄屬桃園市復興區,為巴陵地區之新地標。「巴陵」是泰雅語,為「巨大神木」之意。[2]
目录
簡介
全長一百六十公尺的巴陵橋位在桃園復興鄉,是北橫公路三大名橋之首。巴陵橋是往達觀山的必經之路,舊巴陵橋是一座單向吊橋,火紅色的橋身亮彩奪日,新巴陵橋則是一座粉紅色的拱橋,兩旁盡是青山翠谷,向下還可俯瞰大漢溪的壯麗風光。
近在咫尺的新舊巴陵橋是北橫公路的觀光勝地,由於鄰近無適合停車的區域,建議於人潮稀少下車觀光,觀景時亦注意自身的安全。[3]
沿革
北橫公路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角板山三星警備道,1914年10月在巴陵建有「巴壟鐵線橋」(日文:バロン橋)。民國50年代興建北橫時,拆除鐵線橋改建為「巴陵橋」,現今於北橫公路舊線巴陵一號隧道口左側保存了一支近10公尺高的「巴壟紀念柱」[4]。
由於北橫公路(臺7線)通往角板山、拉拉山、棲蘭、明池,是臺灣北部重要觀光遊憩區,每逢假日交通量激增[1],原巴陵吊橋寬度僅4.5公尺,其前後銜接彎窄隧道,路幅不足容易造成塞車,每逢假日及水蜜桃盛產期間形成交通瓶頸[1],因此交通部公路總局在2001年計畫於巴陵吊橋下游興建巴陵大橋,跨越大漢溪,藉以解決交通壅塞問題[1],設計及施工階段暫稱為「巴陵二橋」[2],施工接近完工階段正式命名為「巴陵大橋」[2]。新巴陵大橋於2005年(民國94年)7月30日舉行通車典禮[5],完工後成為巴陵地區之新地標。
設計
巴陵大橋為中路式繫索鋼拱橋,橋身為桃紅色,代表復興區拉拉山名產「水蜜桃原鄉」之寓意,全長220公尺,主跨185公尺,拱高約37公尺[1][2],橋樑全寬11.5公尺、淨寬10.5公尺、車道寬7.5公尺,人行道每側寬1.5公尺,大漢溪河床面距離橋面約35公尺、距拱頂約52公尺[1]。
景點
在一望無際的蓊鬱山林中,巴陵大橋是一條橫越大漢溪兩端的淡粉綢帶,為通往水蜜桃原鄉的旅客所帶來的行前驚喜。名列於北橫三大名橋的巴陵大橋(另二座為羅浮橋、大漢橋)完工於2005年,是巴陵地區必訪的重要地標。全長220公尺的鋼骨橋梁,最大跨度達185公尺,為大漢溪沿線橋梁之冠。相較於僅能單向來車的巴陵舊橋,寬度僅有4.5公尺,巴陵大橋更具有交通效益;全寬11.5公尺,雙向車道寬7.5公尺,人行車道寬1.5公尺,對於假日往返拉拉山、角板山的車潮達到紓解作用。大漢溪流暢曲線表現宏偉氣勢,步行其上更能感受到令人嘖嘖稱奇的建築工藝。
巴陵大橋下可見玉峰溪與三光溪匯聚而成的壯麗絕景,站上橋旁的觀景台,眺望襯著碧綠山谷的新、舊雙橋景象,不枉費驅車來到這的辛勞。
來巴陵可不只有靜賞自然美景這一種玩法;舊橋兩端各有人力鑿挖的隧道,現已不再做車道使用,裡頭展示泰雅原民繪畫創作、傳統服飾及農特產品,讓來訪旅客了解在地文化。在一號隧道出口旁,立有「巴壟紀念柱」(巴陵舊稱巴壟),為巴陵舊橋前身-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巴壟鐵線橋完工紀念。而愛挑戰自我的人,不妨來場冒險之旅,換上高空彈跳裝備,從43公尺高的巴陵舊橋一躍而下,一邊驚聲尖叫,一邊享受極限運動的刺激暢快。 [6]
影片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公路景觀 > 巴陵橋 景觀.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 [2014-05-10] (Chinese (Taiwan)).
- ↑ 2.0 2.1 2.2 2.3 官明郎. 過河說橋—漫談橋梁之命名. 技師報.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 [2014-05-10] (Chinese (Taiwan)).
- ↑ 巴陵橋,玩全台灣旅遊網,文章日期
- ↑ 角板山三星越嶺道-巴壟鐵線橋紀念柱.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2014-05-10] (Chinese (Taiwan)).
- ↑ 台7線 北橫之美. [2014-05-10] (Chinese (Taiwan)).
- ↑ 巴陵橋_巴陵大橋_巴陵舊橋,桃園觀光導覽網,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