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文學院
巴金文學院,作家進行文學創作和研討的基地,院內有巴金紀念館。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巴金文學院 | ||
---|---|---|---|
地理位置: | 成都龍泉驛區北幹道 | 地址: | 成都市龍泉驛龍都南路588號 |
聯繫電話: | 028-84874599 | 創辦時間: | 1983 |
區域: | 分ABCD4個功能區 | 面積: | 4500平方米 |
交通: | 荷花池車站、金沙汽車站直達龍泉汽車站,龍泉汽車站有車到巴金文學院 |
文學院簡介
巴金文學院創建於1983年,旨在發現、培養青年作家,並為文藝界人士提供交流學習場所。巴金文學院新館於2003年巴金先生百歲華誕前夕正式建成,院名由著名作家冰心先生親筆題寫。巴金文學院是中國作家協會創作基地,是研究巴金先生的重要資料庫與學術基地,同時也是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20年來巴金文學院碩果纍纍,先後受聘於文學院的200餘位中青年骨幹作家,創作出版的長篇作品已超過300部,其中阿來的《塵埃落定》、柳建偉的《突出重圍》、裘山山的《我在天堂等你》、鄧賢的《中國知青夢》等作品,均在文學界產生過重大影響。巴金在世時十分關注文學院青年作家的成長,多次過問文學院的創作情況。
巴金文學院新館地處風光秀麗的成都市龍泉驛區北幹道,是個灰瓦白牆川西民居風格的院落,占地45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巴金紀念館、綜合樓、會展廳、專家樓、餐飲部和亭廊等。院內小橋流水,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能容納70位作家在此安心創作。著名作家、巴金文學院院長馬識途表示,文學院將成為青年作家進行文學創作和研討的基地,文學院也將為青年作家提供良好的生活、住宿、採訪、創作服務。
巴金文學院分A、B、C、D4個功能區,A區是兩層樓高的巴金紀念館。館內豎立着巴金塑像及其人生格言:"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陳列館內集中了國內所有關於巴老的作品、圖片和實物等,以閃光的理想、筆耕文學、溫馨的家庭和長存的友誼四大篇章,全面再現了世紀老人巴金的風雨人生路。在所有的展品中,最耀眼奪目的是巴老獲得的意大利但丁國際獎獎章、法國榮譽軍團指揮官勳章等。展覽樓右邊是B區會議大廳,大廳正門設計別具一格:紅色的木製門框搭建出一個鋪着灰瓦的門檐,在門外翠竹的映襯下顯得古意盎然;會議大廳均採用了落地玻璃窗的設計,在滿足室內採光的同時也增加了現代氣息。展覽樓左邊是C區茶廊,這是一個供來賓喝茶、休閒的區域。穿過迂迴的走廊就來到茶廊,茶廊外是一片綠茵草地,而茶廊內則遍種翠竹。文學院的D區是專家公寓,三合院的獨特設計給人以家的親切感。
人物介紹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索橋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1982年獲"國際但丁文學獎"。散文集《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我國文學界有"魯郭茅,巴老曹"的美稱。巴金一生勤奮寫作,著作頗豐,即使進入耄耋之年仍能寫出《隨想錄》這樣的驚世之作。
巴金,是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是享譽世界的成都籍作家,生前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建於巴金文學院中的巴金陳列館按巴金故居建築呈四合院式和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兩層群樓建設,內設有巴老雕塑,並將巴老照片、生平、手跡、著作、文史文件、學術成果、書信、用具等珍貴資料和物品集於一館,同時還將輔助性陳展川籍著名作家郭沫若、何其芳、沙汀、艾蕪的創作、生活資料,供學者和遊人研究、參觀。另有"專家樓"作為作家的休閒度假和創作基地。據專家預計,不出一、二百年,巴金文學館將成為成都地區又一個蜚聲中外的"杜甫草堂"。這將是蔭及一方的使當地人民世世代代受益的人文景觀。
文學院圖片
相關問題
1.桃鄉龍泉驛以前是沒有這個景點的。那麼,巴金文學院是如何落戶其間的呢?
巴金文學院落戶龍泉驛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