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巴迪·霍利

巴迪·霍利Buddy Holly)出生于1936年9月7日德克萨斯州的拉伯克,本名查尔斯·哈丁·霍利(Charles Hardin Holley),是20世纪50年代与猫王同时代的美国摇滚歌手和作曲家。他创作了一些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摇滚音乐作品。精通几种音乐风格,且自16岁起即表现得非常出色。随著“Peggy Sue”和“That’ll Be The Day”的热播,巴迪·霍利已是一颗明日之星。但1959年一场悲惨的飞机失事夺去他的生命,终年22岁。1986年,霍利成为第一批入选摇滚名人堂的艺术家,是1986年摇滚名人堂成员列表中的表演者。滚石杂志也将霍利列为“100位最伟大艺术家”第13名。

目录

背景

巴迪·霍利作为家中第四个也是最小的孩子,霍利被他的母亲昵称为“巴迪”。《霍利》是他原姓氏的变形,因为在他的第一份唱片合约中拼写错误而产生。 霍利从小就学会了弹钢琴小提琴,而他的哥哥则教他吉他的基本知识。一部1949年的“My Two-Timin'Woman”家庭录音展示了霍利娴熟的青春期前的歌声。

霍利的父母是裁缝,非常支持他们儿子的音乐天赋,甚至还写了一封信给Lubbock报纸的编辑,以维护爱好摇滚乐的青少年。有一次当地浸信会教堂的传教士问霍利:“如果你有10美元,你会怎么做?” 据报导,这位年轻的摇滚歌手喃喃自语,“如果我有10美元,我就不会在这里。” 霍利显然已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事物,而不是长大后加入他的兄弟们从事瓷砖事业。[1]

音乐类型

摇滚乐;并且开创了现在标准的两支吉他贝斯和鼓的摇滚乐团组合。也是最早使用录音室技术(例如在专辑中进行双音轨)的音乐家之一。

活跃年代

1955年-1959年

音乐事业

高中毕业后,霍利组成了一支乐队,并经常为在镇上巡回演出的歌手或乐团做暖场表演。1955年为Elvis Presley暖场是歌唱事业的关键转折点。乐风从乡村转向摇滚的霍利在1956年初,以Buddy Holly和Three Tunes的名义开始在纳什维尔录制单曲,乐队后来改称为The Crickets。霍利在1957年与The Crickets一起录制了他的突破性单曲“ That's Be the Day”。

在1957年8月至1958年8月之间,霍利和The Crickets共录制了7首Top 40单曲。

1958年10月,霍利和The Crickets拆伙,搬到纽约市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由于乐队解散引起的法律和财务问题,霍利勉强同意在1959年与“冬季舞会”一起巡回中西部。霍利厌倦了在结冰状态下长时间乘坐巴士,于是租用了私人飞机。霍利和里奇·瓦伦斯(Ritchie Valens)和大比伯(The Big Bopper)一起飞行。飞机在离开地面的几分钟内就坠毁,机上所有人员丧生。霍利当时才22岁。他的葬礼在拉伯克的浸信会举行。

尽管霍利早逝,整个1960年代,霍利的未发行唱片和合辑都在不断发行。改编自他一生的故事的传记电影继续受到人们的欢迎。尽管霍利的职业生涯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他的音乐作品却对Elvis Costello和 巴布.迪伦(Bob Dylan)等人产生了影响,他们在17岁时就看到了霍利最后的巡回演出。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于1964年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Top 10单曲,其中翻唱了霍利的《永不衰落》 [2]

主要作品

《The "Chirping" Crickets》 (1957)
《Buddy Holly》(1958)
《That'll Be the Day》(1958)

Peggy Sue


参考来源

  1. buddy holly,biography.com
  2. buddy holly,rockh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