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德慶巴戟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德慶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霜期短,適宜巴戟生產。德慶巴戟外觀為扁圓柱形,略彎曲,直徑0.5-2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具縱紋及橫裂紋,有的皮部橫向斷離露出木部;質韌,斷麵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與木部分離部堅硬,黃棕色或黃白色,直徑1-5毫米。無嗅,味甘而微澀 。

2018年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德慶巴戟"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目錄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德慶巴戟外觀為扁圓柱形,略彎曲,直徑0.5-2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具縱紋及橫裂紋,有的皮部橫向斷離露出木部;質韌,斷麵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與木部分離部堅硬,黃棕色或黃白色,直徑1-5毫米。無嗅,味甘而微澀 。

營養價值

德慶巴戟有效成分含量限量指標以乾燥品計算,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於70.0%,耐斯糖含量以耐斯糖計不得少於3.5% 。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德慶縣是一個"八成山地一成田,半成河流半成村"的丘陵低山區,縣境內土地廣闊,東西北三面環山,南臨西江,山巒起伏,特別適宜巴戟生產。土壤主要有:黃壤、紅壤、赤紅壤、紅色石灰土、基水地、菜園地、潮砂泥土和水稻土等土壤,旱地以赤紅壤、紅壤為主,以赤紅壤面積分布最廣、最大。水田土壤多以瀦育型、沼澤型、淹育型、滲育型、潛育型水稻土為主,土質多弱鹼性,土質肥沃適宜巴戟生產 。

水文情況

德慶縣位於西江北岸,境內有悅城河、馬圩河、陸水河、大埇河流域,地,水資源豐富,有大中小型水庫42座,總庫容量達1191.8萬立方米 。

氣候情況

德慶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東西北三面環山,南傍西江河,森林覆蓋面積大,山清水秀,形成了冬暖夏涼、常年晝夜溫差較大(相比鄰縣)的獨特小氣候。北回歸線在該縣東北部穿過,屬低緯度地區,受海洋氣候影響,日照充足,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霜期很短,適宜巴戟生產 。

歷史淵源

巴戟已在德慶種植近千年。史料記載,900多年前,德慶便開始人工栽培巴戟 。

2012年,德慶縣委、縣政府籌集資金,在村里興建了大型巴戟專業交易市場 。

2013年,德慶縣成立巴戟農民專業合作社。

生產情況

2012年,德慶縣巴戟種植面積達5.5萬畝,畝產值1萬多元,年產量達3.5萬噸 。

2017年,德慶縣巴戟種植面積3933公頃,產量3.8萬噸 。

產品榮譽

2012年,德慶巴戟成為廣東十大最具人氣土特產 。

2018年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德慶巴戟"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

2021年12月22日,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發布,德慶巴戟列入"2021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地理環境

地域保護範圍

德慶巴戟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肇慶市德慶縣所轄德城街道、新圩鎮、官圩鎮馬圩鎮悅城鎮武壟鎮播植鎮九市鎮莫村鎮高良鎮回龍鎮鳳村鎮永豐鎮共計13個鎮(街道)。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1′-112°15′,北緯23°04′-23°30′ 。

質量技術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產地選擇:選擇土壤、水源和大氣未受工業三廢和放射性污染的區域作為生產基地,疏鬆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的砂質壤土。鉀肥和腐殖質較多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有利於肉質根生長,產量高。

種苗選擇:德慶巴戟選擇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生長旺盛健壯,生根快。成活率高的枝條作插穗,清明前後扦插。

特定的種植方式:德慶巴戟種植過程按照《巴戟規範化生產標準操作規程》操作,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

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種植三3以上採收,秋冬季節可採挖,洗淨,除去鬚根,曬至六七成干,輕輕捶扁,曬乾;巴戟肉,取淨巴戟,照蒸法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段,乾燥;鹽巴戟,取淨巴戟,照鹽蒸法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段,乾燥。

生產記錄要求: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建立生產記錄檔案,詳細記錄生產投入品。特別是肥料、藥劑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保證產品質量可追溯性,生產記錄檔案要保存兩年以上。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德慶巴戟產地環境要符合無公害食品 巴戟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產品質量符合無公害農產品標準要求。

專用標誌使用

在保護區域內的德慶巴戟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需向登記證書持有人德慶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出申請,申請通過後方可採用德慶巴戟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字樣和標誌圖案,並按照本規範要求生產,並按照《德慶巴戟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管理辦法(試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德慶巴戟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