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松
巴山松(學名:Pinus tabuliformis var. henryi (Masters) C. T. Kuan )是松科、松屬喬木,高達20米;一年生枝紅褐色或黃褐色,被白粉,針葉2針一束,稍硬,長7-12厘米,徑約1毫米,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雄球花圓筒形或長卵圓形,聚生於新枝下部成短穗狀;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具短刺。球果顯著向下,成熟時褐色,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基部楔形。
巴山松是中國特有樹種,分布於中國湖北西部(房縣、興山、恩施、建始等)、四川東北部(城口、奉節、通江)及陝西南部之大巴山區。巴山松常散生於海拔1150-2000米之山地,很少成純林。
巴山松是松類優良樹種,樹體高大,樹杆通直圓滿,材質優良,壽命長、抗性強。
目錄
巴山松植物學史
巴山松曾被G.R.Shaw並為油松,A.Rehder在改正油松的學名時亦將巴山松並為油松。吳中倫認為巴山松的形態介於馬尾松與赤松之間,將其改為馬尾松的變種。中國植物志認為將巴山松作為一個獨立的種較為自然。但後來《Flora of China》將其歸入油松的一個變種。
巴山松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一年生枝紅褐色或黃褐色,被白粉;冬芽紅褐色,圓柱形,頂端尖或鈍,無樹脂,芽鱗披針形,先端微反曲,邊緣薄、白色絲狀。針葉2針一束,稍硬,長7-12厘米,徑約1毫米,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葉鞘宿存;橫切面半圓形,單層皮下層細胞,稀出現散生的第二層皮下層細胞,樹脂道6-9個,邊生。
雄球花圓筒形或長卵圓形,聚生於新枝下部成短穗狀;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具短刺。球果顯著向下,成熟時褐色,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基部楔形,長2.5-5厘米;徑與長几相等;種鱗背面下部紫褐色,鱗盾褐色,斜方形或扁菱形,稍厚,橫脊顯著,縱脊通常明顯,鱗臍稍隆起或下凹,有短刺;種子橢圓狀卵圓形,微扁,有褐色斑紋,長6-7毫米,徑約4毫米,連翅長約2厘米,種翅黑紫色,寬約6毫米。[1]
巴山松近種區別
巴山松雖然是油松的一個變種,且曾被歸入馬尾松。但巴山松與馬尾松、油松在形態上差異顯著。
區別油松:它與油松的區別在於後者的針葉較粗長,球果通常較大,種鱗的鱗盾亦較肥厚,鱗臍顯著隆起,具較大的尖刺,種子亦較大。
區別馬尾松:在中國湖北西部、四川東北部巴山松與馬尾松雖分布於同一地區,但垂直分布帶有着明顯的差異,巴山松分布於海拔1200米以上山地,馬尾松則分布於海拔12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帶,同時它們的形態特徵也顯著地不同,其區別在馬尾松的針葉較細長,小枝下部着生雄球花的一段較長,雄球花較短,球果較長,基部圓,鱗盾平,鱗臍常下凹,無刺。
巴山松生長環境
巴山松常散生於海拔1150-2000米之山地,很少成純林。但在2005年,陝西省南鄭縣發現一處面積達萬畝的巴山松原始森林。巴山松為陽性樹種,不耐陰,即是幼苗期也需要在日照充足的環境下生長。
巴山松分布範圍
巴山松繁殖方法
採收處理
巴山松一般是4-5月開花,次年10月中旬種子成熟。農曆霜降前後,球果由綠變黃時,便可組織採收。巴山松樹體高大,採種不易,應選擇中、壯齡植株,持帶鈎竹竿爬樹,拉回果枝,摘采球果。採收工效與母樹結實狀況、距離遠近及採種人爬樹能力等相關,每人每天平均可採得球果約20千克左右。採回的球果天晴可攤放陰涼處涼曬,如遇天雨,在室內或露天覆蓋堆放。晴天攤曬,種子落出,即可除雜、曬乾、裝袋收藏。黎平林場的冬季少有晴天,可將半干球果堆放在室內,注意定期翻動,防止發霉。待來年春季3月天晴,攤曬球果,收取種子。每100千克球果可出種1.4千克,每千克種子約3.98萬粒。
大田育苗
選地整地:育苗前一年秋季,在擬造林地附近,選擇山坡下部平緩地段,土壤深厚的稀疏林地,砍除雜灌木和部分過多林木,必要時可採取火燒煉山的方式,其育苗的效果更好,(註:必須採取嚴格的防火措施,火全息滅,人才能離開);沿等高線做床,床面寬度1-1.5米,埂寬30厘米,床內進行深翻。第二年春季育苗前再次進行細緻整地,翻鬆土壤,撿去雜草、樹根,平整土壤。
種子催芽: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種。播種前先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即用50℃溫水浸泡種子一晝夜,撈去漂浮的空疪種子,攤放在陰涼處,勤灑水、勤攪動,大約3天左右時間,即待半數種子裂嘴露白尖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在平整好的育苗地內,進行條播,播幅5厘米,行距25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種量約10千克,撒種均勻,種子間距0.5-1厘米左右,覆土厚度1-2厘米。播後專人看護,防止鳥、鼠害。播種20天左右幼芽露出。
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與大田育苗相比,比較費工費時,成本也較大田育苗高。但容器育苗卻適宜與離造林地較遠,且育苗期間方便管理等優點。
基質配置:採用林區林下腐殖土和黃心土各半,另加2%的磷肥,拌勻,曬乾,碾細。 [5] 基質裝袋:用塑料袋,規格為高16厘米,直徑6厘米的無底袋,將制好的營養土裝入袋中,整齊地緊密擺放在育苗的床圃地上,每平方米可擺放約300袋,袋間用細砂土塞實不留空隙。 [5] 播種方法:裝袋前,種子要進行催芽處理,處理的方式與大田育苗相同,每袋裝巴山松種子2粒,復土厚度1厘米,播後隨即撒水,塑料袋錶土乾燥時應及時撒水,保持表土潮濕。出苗後,應注意及時拔除雜草,發現缺苗,及時補植或補播;第二年生長季節應噴撒追肥,可用腐熟人糞尿液或0.5%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溶液,噴後再用清水沖噴,以促進幼苗生長。容器育苗如管理得當,一般兩年即可出圃造林。[2]
巴山松栽培技術
巴山松經常用於造林。
林地選擇
巴山松作為中國秦巴山區的鄉土樹種,適宜中國秦巴山區海拔1000-1800米地帶生長。但並非中國秦巴山區各種立地條件均可營造巴山松。所以,巴山松最適宜在陽坡和半陽坡的荒山、疏林地造林。巴山松在土壤深厚肥沃處生長良好,若營造用材林應選擇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地段,避免在水濕地,鼠害嚴重的撂荒地和林下造林;若作為低產林改造更新造林樹種,特別是陰坡、半陰坡的,應當對造林地實行帶狀皆伐,採伐帶和保留帶各20米,順坡向設帶,待採伐結束並對林地內進行清理後,再植苗造林。
煉山整地
造林前一年夏季應全面砍除雜灌木,秋季堆集,開好防火線,選擇無風的陰天早上點火煉山,嚴防火災。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三種。
平緩坡地:(坡度15°以下)可實行全面整地,幼林地可實行林糧間作。
帶狀整地:適於斜坡地(坡度16-25°),沿等高線設帶,帶間距2米,整地寬度1米,深度30粒厘米。
塊狀整地:適於陡坡地(坡度26°以上),規格為長寬各60厘米,深30厘米,株行距1.5-2米,每公頃可挖巴山松植苗穴大約3300-4500。
栽植造林
一般是選擇在春季造林,宜在3月份開始,一直持續到4月中旬,且巴山松苗頂芽開始萌動前最好。造林前一天,帶土挖苗,帶土球運至造林地,防止苗木受風吹日曬而脫水。在事先準備好的造林地內挖栽植坑,一般栽植坑深30厘米,栽時用手輕分苗,儘量多帶母土,每坑栽苗2株,應分層填土,層層圧實,栽苗深度大約5厘米左右。栽植時儘量做到苗木根系舒展,土壤與根系密實,夯實土層。若用容器苗,將袋苗運至挖好的栽植坑附近,剝去塑料袋,保護好土球,將帶土球苗埋入挖好的栽植坑內,將土埋好踩實。[3]
巴山松主要價值
巴山松的木材性質及用途與台灣松或油松略同。巴山松是中國特有的松類優良樹種,樹體高大,樹杆通直圓滿,材質優良,壽命長、抗性強。
巴山松保護現狀
滅絕原因:由於長期以來重采輕造或只採不造,原分布區現多為零星小片分布,瀕臨滅絕。 [2] 保護措施:新造幼林地應專人看護,嚴禁造林地放牧、踩踏破壞;造林後,在三年內,每年6月和8月各進行1-2次鬆土、剷除雜草和割灌,確保幼苗不受雜灌和荒草的干擾。一旦發現巴山松苗生長受雜灌木影響,應及時組織人員清除雜灌和荒草,直到巴山松鬱閉成林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