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巨须裂腹鱼

巨须裂腹鱼

中文名: 巨须裂腹鱼

别 名: 巨须弓鱼

拉丁学名: Schizothorax macropogon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硬骨鱼纲       亚 纲: 辐鳍亚纲

目: 鲤形目       亚 目: 鲤亚目

科: 鲤科       亚 科: 裂腹鱼亚科

族: 裂腹鱼族

属: 裂腹鱼属

种: 巨须裂腹鱼

命名者及年代: Regan, 1905

巨须裂腹鱼,学名:Schizothorax macropogon (Regan, 1905),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裂腹鱼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亚洲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体长可达33.3厘米,属草食性,成鱼会在砂石河床上产卵,可做为食用鱼。

目录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8;臀鳍条Ⅲ,5;胸鳍条Ⅰ,16~17;腹鳍条Ⅰ, 8~10;第一鳃弓外鳃耙24~33,内鳃耙35~43。体延长,稍侧扁,头锥形。口下位,弧形,下颌前缘有角质,不锐利。下唇分左右两叶,无中间叶,唇后沟中断。须两对,较长,前须末端达鳃盖骨前部,后须末端达主鳃盖骨后部。体被细鳞,背鳍最后1枚不分支鳍条为硬刺,其后缘锯齿深刻,背鳍起点到吻端的间距离大于到尾鳍基部的距离,腹鳍基部起点位于背鳍起点的前下方。下咽骨狭窄,呈弧形,下咽齿3行,2.3.5/5.3.2,咽齿细圆,顶端尖而钩曲,主行第一枚齿细小,腹膜黑色。

生活习性

主要摄食水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昆虫同时也兼食着生的硅藻类。喜栖息于河流入口交汇,水深一般在1m左右,底质一般为砾石或砂质的滩地,[1] 每年的5、6月份为其产卵季节。

西藏巨须裂腹鱼早期发育特征

因过度捕捞,其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下降, 在2009年中国红色名录评为"濒危"等级。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研究通过研究巨须裂腹鱼早期发育特征, 旨在为该鱼的科学养护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 巨须裂腹鱼受精卵直径3.0-3.2 mm, 遇水开始具有微黏性, 随后脱黏, 经过准备卵裂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分化阶段、 孵化阶段, 在水温10℃的条件下, 经过460.67h孵化出来.初孵仔鱼体长9.9-1.1 mm, 心率48-50次/min, 鳃盖骨清晰可见, 下颌原基、尾鳍下骨原基可见.第2天鼻凹出现; 第3天肝胰脏原基出现; 第4天鳃耙、肩带原基出现; 第6天仔鱼上下颌开始张合; 第7天心血管分化结束, 仔鱼开始进入混合营养期; 第14天鳔一室和体侧色素带形成;第26天肋骨原基出现; 第35天鳔二室出现, 卵黄囊耗尽; 第63天背分化结束; 第83天臀鳍分化结束.巨须裂腹鱼胚胎具有独特的发育时序: 体节的出现先于胚孔封闭, 是对高原环境的一种适应和进化.[2]

分布范围

雅鲁藏布江干流。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