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口魚
巨口魚 |
巨口魚,Stomias affinis (Günther, 1887),巨口魚科巨口魚屬的一個物種,體延長,體長為體高10~20倍。頭較小。口裂大,前頜骨能突出。頜齒強。頦須較短,短於或稍長於頭長,頦須末端簡單,僅有3~4纖毛狀分枝。體腹部發光器少於100。背、臀鰭位於體的後部,接近尾鰭。胸鰭下側位。腹鰭腹位,位於體中點之後,尾鰭短小。
目錄
簡介
前頜骨齒數目少於下頜齒,前頜骨前方有1大犬牙,下頜聯合處有3-4小齒,齶骨有2齒;腹鰭鰭條有膜 相連;有6縱行六角形區;後軀下腹發光器5-9;背鰭16-21鰭條,臀鰭18-25鰭條,胸鰭6-7鰭條,腹鰭5鰭條。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海區、台灣島以及南海、東海等海域。據日本Sponnich Annex網站4月23日報道,22日,日本高知縣在其位於室戶海灣海域設置的定位漁網內,發現了105條平日很難見到的深海"巨口魚",其中1條被活捉。據悉,有漁民在4月21日也曾捕獲9條同種魚類。對此,有專家指出:"海洋可能發生了異變。"
評價
據悉,室戶海岸每年都會捕獲幾條"巨口魚",比如21日捕到的9條,協議會就將其列為貴重標本。然而,22日突然捕獲了105條,為前一天捕獲的10倍以上,令人毛骨悚然。協議會的室戶基地研究員渡邊紗綾對此表達了自己的不安:"至今都沒有如此數量龐大的記錄。而且海水的流向及溫度也沒有太大變化,正因為如此所以太可怕了。"日本近海進入2014年後就相繼發現了大王烏賊、勒氏皇帶魚、巨口鯊等不為人們所熟知的深海魚類。2013年夏天室戶岬海域一次捕獲了78頭阿里擬角鯊而成為了話題。對深海魚頗有研究的北海道大學魚類學名譽教授尼岡邦夫認為:"深海魚對洋流的波動和水溫的變化非常敏感。(這次深海魚的大量出現)很有可能是其棲息地發生了某種異變。"對於此次的大規模捕獲現象,有專家認為是由水溫引起的,但目前具體原因尚不明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