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秦艽
左秦艽又名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別名:大葉龍膽、大葉秦艽、西秦艽。
多年生草本植物,圓柱形根,基生葉較大,莖生葉3-4對,披針形葉片,基部連合;
夏秋開筒狀深藍紫色花,花叢生於上部葉腋成輪狀,裂片先端尖;長橢圓形蒴果。
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治治療風濕關節痛、結核病、潮熱、黃疸等症的主藥之一。
產於蒙古、俄羅斯、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寧夏、河北、陝西、新疆、東北、山西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秦艽(原變種)
科:龍膽科
屬:龍膽屬
國外分布:蘇聯、蒙古
植物別名
【別名】 秦膠(《本草經集注》),秦糾(《唐本草》),[1]
左扭(《河北藥材》)。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擰、西秦艽、左秦艽、蘿蔔艽、辮子艽。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無毛,基部被枯存的纖維狀葉鞘包裹。
鬚根多條,扭結或粘結成一個圓柱形的根。
枝少數叢生,直立或斜升,黃綠色或有時上部帶紫紅色,近圓形。
蓮座叢葉卵狀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6-28厘米,寬2.5-6厘米,
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漸狹,邊緣平滑,葉脈5-7條,在兩面均明顯,
並在下面突起,葉柄寬,長3-5厘米,包被於枯存的纖維狀葉鞘中;
莖生葉橢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5-15厘米,寬1.2-3.5厘米,
先端鈍或急尖,基部鈍,邊緣平滑,葉脈3-5條,在兩面均明顯,並在下面突起,無葉柄至葉柄長達4厘米。
花多數,無花梗,簇生枝頂呈頭狀或腋生作輪狀;花萼筒膜質,
黃綠色或有時帶紫色,長(3)7-9毫米,一側開裂呈佛焰苞狀,
先端截形或圓形,萼齒4-5個,稀1-3個,甚小,錐形,長0.5-1毫米;
花冠筒部黃綠色,冠澹藍色或藍紫色,壺形,長1.8-2厘米,裂片卵形或卵圓形,
長3-4毫米,先端鈍或鈍圓,全緣,褶整齊,三角形,長1-1.5毫米或截形,
全緣;雄蕊着生於冠筒中下部,整齊,花絲線狀鑽形,長5-6,長2-2.5毫米;
子房無柄,橢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9-11毫米,
先端漸狹,花柱線形,連柱頭長1.5-2毫米,柱頭2裂,裂片矩圓形。
蒴果內藏或先端外露,卵狀橢圓形,長15-17毫米;
種子紅褐色,有光澤,矩圓形,長1.2-1.4毫米,表面具細網紋。花果期7-10月。
藥用價值
目錄
藥材簡述
性味歸經
辛、苦,平。歸胃、肝、膽經。[3]
功能主治
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用於筋脈拘攣,骨節酸痛,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熱。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
貯藏
置通風乾燥。
注意事項
藥性潤而不燥,無論寒濕、濕熱、痹證新久,皆可應用。
在配伍方面常與防風、羌活、獨活、桑枝等同用。此外,
秦艽還常與祛風解表藥同用,治療表證枝體酸痛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