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杨
川杨(学名:Populus szechuanica C. K. Schneid.)是杨柳科杨属植物,乔木,高达40米。树皮灰白色,上部光滑,下部粗糙,开裂;树冠卵圆形;幼枝有棱,粗壮,绿褐色或淡紫色,无毛,老枝圆,黄褐色,后变灰色。芽先端尖,淡紫色,无毛,有粘质。果序长10-20厘米或更长,果序轴光滑;蒴果卵状球形,长7-9毫米,近无柄,光滑,3-4瓣裂。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甘肃和陕西。多生长于海拔1100-4600米间,常与云杉混交或有时形成块状纯林。
木材供箱板材、民用建筑或纤维原料等,也植为行道树。
- 中文名:川杨
- 学 名:Populus szechuanica C. K. Schneid.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杨柳目
- 科:杨柳科
- 属:杨属
- 种:川杨
- 分布区域:中国四川、云南、甘肃、陕西
- 命名者及年代:C. K. Schneid.,1916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40米。树皮灰白色,上部光滑,下部粗糙,开裂;树冠卵圆形;幼枝有棱,粗壮,绿褐色或淡紫色,无毛,老枝圆,黄褐色,后变灰色。芽先端尖,淡紫色,无毛,有粘质。叶初发时带红色,上面白色,无毛;萌枝叶通常卵状长椭圆形,长11-20厘米,宽5-11厘米,有时长达28厘米,宽达16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近心形或圆形,边缘具圆,腺齿。[1]
果枝叶宽卵形、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宽5-15厘米,先端通常短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浅心形,边缘有腺齿,初时有缘毛;萌枝叶柄较短,长2-4厘米,果枝叶柄较长,长2.5-8厘米,无毛。果序长10-20厘米或更长,果序轴光滑;蒴果卵状球形,长7-9毫米,近无柄,光滑,3-4瓣裂。花期4-5月,果期5-6月。
主要价值
木材供箱板材、民用建筑或纤维原料等,也植为行道树。为水土流失区和侵蚀沟治理的理想树种。
主要变种
藏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 C. K. Schneid. var. tibetica C. K. Schneid.):叶初时两面有短柔毛,后仅沿脉多少有柔毛或近光滑,微具棱的小枝,芽和叶柄均有短柔毛,可与川杨原变种区别。分布于中国四川和西藏。生长于海拔2000-4500米高山地带。
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海拔1100-4600米间,常与云杉混交或有时形成块状纯林。 喜温凉气候,较耐水湿。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冲积土上生长最好,在红壤和紫色土上生长一般。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甘肃和陕西。
繁殖方法
其生根力强,扦插繁殖极容易。春季扦插育苗,于次年用于造林;裸根苗于春季造林,营养袋苗雨季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