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嵩屿码头

嵩屿码头(英文:SongyuWharf,闽南语:成屿),位于厦门海沧半岛,这个曾是岛屿的地方,在历史上隶属于海澄县。如今成了一个与厦门岛相对的岬角,早已寻不见岛的形态。早时人们为了过海到厦门而建了一个码头即嵩屿码头,而百年前漳厦铁路的车站就建在这个码头的边上。据说几年前在这里还出土了一块镌刻着“漳厦铁路”的石匾。[1]

中文名称: 嵩屿码头

外文名称: Songyu Wharf

目录

相关历史

名字由来

据说嵩屿地名由来与南宋一位皇帝有关:1276年,元兵从浙江南下,进军福建,势如破竹。南宋小朝廷土崩瓦解,丞相陆秀夫、大将张世杰护卫年仅11岁的小皇帝赵昰南逃广东,途经厦门,其弟弟、八岁的赵昺也逃到厦门。传说,兄弟俩准备从鼓浪屿渡海到嵩屿转往广东,不料刚上船不久,海面就波涛汹涌,小船颠簸不定,随时都有倾覆大海的危险。赵昰在慌乱中抽出身上的腰带猛击海水,顿时,海面风平浪静,小船安渡至嵩屿。

到达嵩屿是日恰好也是小皇帝的生日,虽然落魄至此,但皇帝生日礼数还是不能少的,群臣恭恭敬敬的“嵩呼”万岁。皇帝大为感动,便将该地命名为“嵩屿”。

记嵩屿战斗

大家只知道金门的惨败,但作为整个金厦战役之前的各种征兆并没有引起重视,战役中一些战斗的重大失利却被整个战役的胜利所掩盖,没有重视登陆作战,最终导致金门空前绝后的惨败。而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金厦战役中的嵩屿和鼓浪屿战斗。

国军以55军29师87团(团长梁廷琛)守备,并有舰炮从侧后担任火力支援,作为厦门西面的桥头堡,敌人设防重点是半岛与陆地连接的瓶颈部,该处是两丘陵之间的一个凹部,通漳州、角尾的公路从此经过,敌人依托京口岩山西北部的丘陵,修筑钢筋混凝土堡与土木地堡,构成围寨式预设筑垒阵地,并跨瓶颈部东西掘壕以切断与陆地联系,又将筑垒丘陵北坡削成陡壁,壁前以深壕和铁丝网、鹿柴等加以掩护,是厦门岛外围防御的最后一个要点,是国军侧翼和海上通道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军强攻鼓浪屿必须首歼该敌,占领后才能建立出发阵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敌人在战斗中顽强防守反复争夺!    因为嵩屿战斗是我军夺取厦门岛外围对大陆连接的敌阵地的最后一个战斗,也是著名的"济南第二团"所在部队31军91师参加漳厦战役的第一个战斗。91师从上海南下后首战必胜,师长高锐极其重视。

虽然最后嵩屿战斗结束了,但第91师以伤亡多名骨干指挥员和千余人的代价攻占了敌人外围一个桥头堡,敌人从容主动撤退,高锐认为是一次"得不偿失的击溃战"。

地理交通

嵩屿位于厦门岛西岸,是九龙江入海口北岸的一个小半岛,东西长约4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京口岩横亘其上,形成起伏丘陵,半岛南临九龙江,北、东两面濒临厦门港西海湾,北与蔡尖尾山之石岩峰相距约5千米,遥遥相对;东隔海峡与鼓浪屿呼应,环境优美,惠风和畅。

同时嵩屿码头还是厦嵩航线在历史上的“水陆联运”站。海沧大桥开通前,漳州总站的公交车要开到嵩屿,到岛内的乘客几乎都要乘船,那时候车票船票相连,因而称为“水陆联运”。如今,厦门轮渡公司已开通嵩屿客运码头至鼓浪屿内厝澳码头和厦门岛内第一码头的海上公交路线。当然,如果错过轮渡公司的班船的话,你也可以在旁边的嵩屿码头搭乘私人运营的渡船。

视频

厦门嵩屿码头惊现成群白海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