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嵇康父子兩條路

嵇康父子兩條路,民間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生個兒子當像誰?從外貌上來看,可能都想生個兒子都是自己的翻版的,如不像自己,那問題就大了。可是從對生活的設計上,是不是都想兒子是自己的翻版呢?大半人都希望兒子走的路不是自己的那條。魯迅是中國第一文豪,卻:「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去做空頭文學家,如果實在無能,就做點小事,學一點小藝也能養家糊口。」


魏晉七賢中的嵇康,出身高貴,關係資源大大的好,他是曹操的侄孫女婿,嵇康時代,曹操雖死,但餘威還在,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循着這層關係去爬官,那是一張通行證。皈依體制,去過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對於嵇康,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太容易了。但是,嵇康採取了一種「反叛」的姿態,與其他名士一起發動了一場「不合作運動」,不但不當公務員,而且連國營工廠都不進,只在洛陽郊外開個鐵匠鋪,當個體戶。當個體戶,本來無所謂,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真是好漢。但嵇康應該明白,在中國當私營企業主或者說個體戶,那是需要保護傘的,人家是沒有保護傘都要去找,嵇康卻是保護傘主動來保護,他卻不要。在洛陽城裡當了大官的鐘會,帶領各個部門來給嵇康掛「重點保護」的牌子,來給他「現場辦公」,給優惠政策,他卻連睬都不睬,待人家要走,甩出一句冷話:「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大官鍾會哼了哼鼻子:「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魯迅先生說:「嵇阮二人的脾氣都很大,阮籍老年時改得很好,嵇康就始終都是極壞的。」嵇康所謂「始終都是極壞的」,就是到死都不肯向權貴低頭。人家山濤好心好意,所有的關係都給打通,只待徵求本人意見,就差下發紅頭文件的任命書了,他卻把好心當成了驢肝肺,把人家臭罵一頓,而且還宣布「絕交」。如果說與山濤絕交只是個人之間的過節,那麼與整個時代唱反調,那就是與組織過不去,胳膊豈能扭得過大腿?當朝主張以堯舜孔孟的「忠孝治天下」,嵇康卻一味揭露其「指導思想」的虛偽,常發表不合時宜的時評,這不找死嗎?公元262年,當朝覺得消滅思想的最好方法,就是消滅肉體。嵇康於是被押上刑場。這時候了,嵇康依然不認罪,死不悔改,他叫人拿來一把琴,從容地彈起一曲《廣陵散》。曲終,人散。


老子英雄兒好漢。像嵇康這樣鐵骨錚錚的硬漢子,按常理,他應該教育後代繼承自己的「遺志」,傳承自己的「衣缽」,發揚光大自己的節操與風骨。讓子孫也當個響噹噹的硬骨頭的,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嵇康在臨刑的前刻,做了一章《家誡》給10歲小兒嵇紹,教育他千萬不要學他的樣,其誨語敦敦,洋洋千言,把其「精神實質」概括起來就是:不要當硬漢,只能當軟蛋。他教嵇紹:領導送人時,不要跟在後面,因為將來領導給別人穿小鞋時,別人會懷疑是你煽的陰火(這是嵇康嗎?嵇康什麼時候會跟領導在一起?他天天打鐵,領導來看他,他睬都不睬,會有機會跟領導一起?);他教嵇紹:公款酒宴,碰到有人爭論,不要在旁邊看,要走開(這是嵇康嗎?嵇康就是嘴巴管不住,經常發表時評,經常與組織唱反調);他教嵇紹:別人勸你喝酒,你即使不願意喝,也不能拒絕,而是要謙卑客氣地端起杯子,一口乾(這是嵇康嗎?嵇康碰到這樣的事搞「不合作運動」,他教子卻要搞「不抵抗運動」,不但不抵抗,而且要接受)……


蘇東坡也曾對他與愛妾朝雲生的兒子寫過一首詩,也是教兒子別走他的老路:「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聰明的爹,卻希望生一個「哈寶崽」,是真的這麼想嗎?這裡,東坡先生既有對自己兒子的祝福,更多的是自嘲,牢騷成分多於祝福的。而嵇康不像是發牢騷,似乎是出自內心的?對孩子語重心長的教導,他教育孩子不要再當嵇康第二,要去服從統治者,去服務統治者,從而換取安穩的生活,過上幸福的日子,最少不會像他一樣被當朝所不容。


我並不懷疑,嵇康對自己所堅守的人格有所動搖;我不懷疑,嵇康對自己認定的信仰有所改悔,我相信的是,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大愛,幾乎每個父親,在兒子的幸福面前,都有可能向現實低頭,向生活投降,向自己痛恨的醜惡投誠,而他本人呢,不,堅決不。他本人說不,而且堅決說不,卻讓兒子說是,千萬說是,這就是父親對子女的愛!這裡呈現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蒼涼氣象與割喉滴血的悲壯情懷。

視頻 

周文強老師解讀:竹林七賢之嵇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