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山药的传说故事

山药的传说故事

长寿因子誉山药,脾肾双补起沉疴。

药食配伍风味奇,烹饪巧妙寿天多。

目录

药名演变

薯预又作薯蓣,是山药之古名。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就有人种植。《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山海经》称作“诸与”。后称“薯蓣”、“山芋”。隋唐时《吴普本草》称“玉延”、“修脆”、“佛掌薯”。据资料介绍,唐代时,为避唐代宗李豫之讳而改为“薯药”;宋代时,为避宋英宗赵曙之讳又改为“山药”,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故事一

战国时有两国交兵,强国把弱国打败了,占领了弱国的许多土地。最后弱国军队只剩下了几千人马,便逃进了一座大山。强国军队攻到山下,由于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几次进攻都未取胜,于是,他们便将这座山团团包围,坐等敌军投降。数月后被困的一方兵强马壮,神奇杀出。事后方知,山谷有大量的薯蓣生长,其块根养人,藤茎可以养马,为了能够记住这种草,人们就给它起来一个名字,就叫做“山遇”,意思也就是说刚好在山里正缺粮的时候遇到了它。

这样,“山遇”就逐渐被人们食用了。后来人们慢慢发现,它不仅能像粮食一样,而且还有健脾胃、补肺肾的药用功效,吃了它可以治疗脾虚泄渴等症,于是就将“山遇”改名为山药了。[1]

故事二

《湘中记》载:东晋永和初年,有一个采药人来到衡山,迷路粮尽,坐在悬崖下休息。忽看到有一老翁,面色年轻,正对着石壁看书。采药人以饥饿告之,老翁给他食物吃(食物即为薯蓣),并指点他出山之路。采药人走了六天才回到家,而仍不知饥,由此方知薯蓣功效神奇。

故事三

《红楼梦》第十一回:秦氏患病到了二十日以后,一日比一日懒,又懒吃东西,月经两个月没来。经大夫诊断不是怀孕。后来,凤姐又去探望她,秦氏道:“婶子回老太太、太太放心吧。昨天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吃了两块,倒像克化得动似的。”凤姐儿道:“明日再给你送来。”(山药在《红楼梦》见于多处。第十回张太医给秦可卿开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第二十九回说的左归丸、右归丸、麦味地黄丸等皆有山药。《神农本草经》记山药“补虚,除寒湿、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李时珍认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糕主要原料是大枣和山药,能健脾和胃生津养血固肾,所以秦氏道“老太太赏的山药糕点好象克化得动似的”。)

宋陆游诗日:久缘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煮玉延。[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