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僻水靜遊人遠(冷清安)
作品欣賞
山僻水靜遊人遠
時下的人們出遊,不再考慮是否名川大山,多擇環境優美之處。鄉村游正成為假日或休閒的首選。前些天,朋友們數人結伴,真正感受了一次田園風光之旅,時過數日,仍意猶未盡。
那是一個春日,雨過天晴。清早,朋友們相約前往桃園村。雖在鄂北待了五六年的時日,對方園百里的名勝也算有些了解,但從未聽說過桃園村。一時間腦子裡劃上了問號。從大悟出發,我們沿河逆流而上,到了大新鎮又轉向朝南行進,山勢越來越大,兩山夾一溝,溪水淙淙。一條鄉村道路崎嶇蜿轉,不同尋常。忽而平緩,忽而上揚,高坡陡壁,令人望而生畏。約八里山路後,進入了一片開闊地,地勢寬敞,好像到了一個夢幻般的境地。這裡鳥語花香,小橋流水,高聳入雲的山,靜靜流淌的河,優雅的環境,淳樸的山民,清新的空氣,怡人的環境,猶如走進世外桃源。朋友們告訴我,這就是桃園村。
在一處農家庭院前停了大大小小的十幾輛汽車。
我們沒有直接進入房舍,而是被一片繁忙的採茶場景所吸引。遠觀茶園雲霧繚繞,茶壟連山疊翠,空氣中瀰漫着新茶的清香。姑娘們着花色的衣裳如花朵般散落在茶壟間,熟練地舞動雙手採摘新茶。採茶姑娘的手指在茶尖上飛舞不停,或單手蜻蜓點水,或雙手左右開弓,在一捏一提一放間,一派春來茶鄉採茶忙的豐收景象。
走近農舍,獨具風情的建築讓人眼前明亮。清一色的石材房屋,黃泥巴牆壁,木質的窗欞,古老的門眉,都讓人身臨古寨,回歸到大自然之中。一位花白鬍鬚的老爺爺坐在自家的屋檐下,嘴裡含着煙袋,石板上擺放着茶壺,悠然自得。我上前與老人搭訕。老人說起了自家的老石屋,是他的爺爺輩手上修建,如今五世同堂,已經有近兩百年。除幾經修繕沒有翻蓋過。桃園村還有許多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屋,這些老屋全都是當地村民就地取材,用石塊和土坯建成,這種房子冬暖夏涼。
午間我們在一農家餐館用餐。主人告訴我們,他家的農家飯菜,都是自家地里種植的,沒有用過複合之類的農藥化肥,原生態農家耕作。從大家的眼神中看出有些將信將疑。的確,如今要吃上地道的農家飯菜不易。不一會,店家端上熱騰騰的菜飯。全是些地道的農家菜,讓人看上去就垂涎欲滴。吃在嘴裡,那種在城裡從沒有品嘗過的味道讓你感覺到原汁原味,回味無窮。滿桌子除一個清燉雞外,全是地里的時蔬,在城裡人看來就是些粗茶淡飯,卻博得大夥交口稱讚。
午餐過後,我們就要離開桃園村,這時來了幾輛大巴車。看車牌就知道是遠道來客。車上走下來足有百餘遊客,而且中老年人居多。一位約莫六十多歲的老者,胸前掛着相機,下了車直奔茶園而去,想必也是受美妙茶景所惑。老人沒有急於拍照,而是摘下一片茶葉先嗅了嗅,然後放在嘴裡細嚼起來,斷定是位懂茶之人。我們跟隨老人繞至後院,發現偌大的院子裡是茶葉加工場。這是一個獨立的院落,坐北朝南,環境幽靜。一位姑娘熱情接待我們,並向我們介紹茶葉的生產過程。她把我們帶到茶葉製作廠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列列整齊有序的篩架。「這是進行青葉萎凋的篩子。」見我們好奇,姑娘說。接着,她便向我們介紹起茶葉的生產流程。「現在我們採用的是傳統的春茶製作,完全按照信陽毛尖的工藝流程操作。」我們趕巧遇上的是進行茶葉的烘乾,目睹是成品茶,未能看到系列的生產程序。
我們沿山路返回,天空又下起了雨。低洼地積水成河,汽車駛過,雨水飛濺,激起浪花。遠望山樑,嵐氣飄散,猶如人間仙境。
那座古老的山村漸漸遠離了我們的視線。然而,這次鄉村之旅宛如那唇齒留香的美味菜餚回味悠久,令人難忘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