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詠嘆(楊進榮)
作品欣賞
山丹詠嘆
行走河西,不能不走山丹。山丹有花的名字,更有鐵血的故事。良田與戈壁伴生,雪峰與石山對峙。而吸引我、感悟我的,則是那時斷時續的明長城。它一路走來,仿佛在山丹有了充分的精神。有完整的驛堡,截段存在的城牆。它們立定在漠風戈壁灘上,為歷史做證,替古今抒懷,給蒼茫註解,留時光不老。
我用手捏碎從殘牆上掉落的土渣。生硬的砂土,干似裏殼。我不知道,當年築長城的軍士民工,如何把這些最易得到、最難牢固在一起的建築材料,是如何築打成抵禦外敵長槍馬隊經常入侵之工事?我站立的地方,明代就是國內。我數步就能跨過去的破口,尺寸之間,當時一旦超越,要麼是叛國,要麼會被外族捉拿入獄。僅僅三百多年,內外一家,城牆沒有了用武之地,這該是何等的勞命傷財、初不知未?
長城是幾千年中國封建時代的一個縮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長相,是中國軍事邊塞文化的一個活標本。山丹的長城,非八達嶺長城那麼險要富貴一一青磚貼砌,也沒有連結山海關和嘉峪關的兩段長城那樣桀驁,更少有雁門關長城那般盛氣凌人,但它以獨一無二的存在,上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和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名錄。只那段九十多華里的西漢長城,其文化價值就不可低估。
觸摸漢長城之體,歷史的厚重感和生命的有限性,是那麼的清晰明白。北端右下角有一塊塌陷了下來,上面五個杵痕,十分明顯清楚。西漢元鼎六年(公元111年)的作品,至今還在山丹櫛風沐雨,真正的壽星啊。其間,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在此勒馬駐足,登牆北望?他們中霍去病來過,李廣到過,年羹堯涉足過,岳鍾琪出現過,林則徐仰天長嘯過……英雄已下夕煙,而長城仍在。斗換星移,山河依舊。只是我們沒有了與先烈相遇的緣分。生命之與物,相干又不相連,擁有仍會失去。
山丹有一處明長城下的驛站,至今輪廓清晰,大氣雄正。山丹一線,牆、城、墩、燧八十多處,如果不是十分重要,為何會修建的如此大氣磅礴?漢長城有一段是壕溝型的,人和戰馬難以跨越。明長城則蜿蜒並行於漢長城之側,不同歷史年代修築而又同向並行,在國內絕無僅有,因此山丹長城被專家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山丹縣也被國家確立為長城保護試點縣。
途經山丹,艷陽正濃。軍魂、民魂的英勇悲狀,築造了一道不僅僅是國之安全屏障,而是中華民族歷經艱難曲折威武不屈、堅韌不拔的精神象徵!
長城是一項多麼浩大的工程啊!它為絲調之路來往的商賈駝隊生命財產護行,又為關內邊民保安全。那種環境下,有長城和沒長城境遇一定是大不一樣的。
修長城的人是悲苦的,守長城的人是艱苦的。大漠孤煙,黃河落日,雪嶺獨寂,邊關月冷。有關長城的人,一個個串聯起來,猶如西路軍一樣的悲壯,他們如長城內外遍地皆是的砂石,普通地都叫一個名字,眾多地方沒有確切的姓名。
幾千年,中國的民眾大概都有"未卑未敢忘憂國"的責任意識,"豈因福禍避趨之"的忠國精神,才能在大難面前團結,在大工程建設中齊聚!長城,都江堰,京杭大運河,帝王陵寢,紅旗渠,大寨梯田,成昆鐵路,青藏鐵路,南水北調,三峽大壩,引黃引洮工程……這些修建者大都無緣結果,但後來人卻嘗到了甜頭。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就是一代代有脊樑的中國人,既使用雙手,也敢幹敢試的靈魂血性使然。
山丹縣的鐵血,有好多處彰顯的地方。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3年)刑部郎中陳裴奉敕巡察河西兵防,途經石峽谷關隘,見此地險要,扼甘涼咽喉,有車不並駕、馬不雙轡之勢,遂奮筆疾書「鎖控金川」四個大字,鐫刻於石峽峭壁,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霜雪雨,清晰可辨。在老軍鄉峽口村羊鹿溝、四韃子溝一帶的石峽巨壁上有刀、鑿等鐵器刻畫的羊、鹿、馬、蛇等動物岩畫,面積約有四十多平方米。據考證,其與賀蘭山岩畫、阿右旗岩畫同屬一脈,是戰國時代生活在山丹境內的少數民族放牧時所刻。距今已有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位於縣城十八公里處至今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夯築明長城,連霍高速從長城豁口處穿越,與古長城交集。似雙龍交匯,過去與未來交集。東來西去的遊客若在這裡駐足,都能感受到烽火硝煙的歷史悲壯,觸摸到邊關冷月的歷史滄桑!上述具象會意成文化,上升到心靈深處,折射成熠熠生輝的哲學思維。這種體驗,不是哪座城市都能觀摩獲知的!
山丹還有攢堡,與賈平凹的《暫坐》同音。當地人目睹過境客商風雪天沙塵漫天,無法吃炒麵,便築堡,讓他們坐在避風處,能吃完一把炒麵。
山丹還有「石燕高飛」「石峽封雲」 「日勒翻影」「狄青的故事」等歷史傳說;有歷代文人墨客吟詠長城的詩詞歌賦;並由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敬一丹主播的專題片《山丹峽口看長城》。不管過去相當一個歷史階段,少數民族居住,還是後來的漢族守邊,至今的各民族和諧共生。山丹都是一部古老的書,一幅蒼古的畫,一首悲壯的詩,一部風火狼煙的故事片,一曲悠遠遼闊的蒼涼牧歌。
山丹人對長城的護保修繕很用心,塌陷的土,用手捏碎和拌,再用手捏貼上去,小拳頭輕輕敲打,直至收漿牢靠。不伸張,只實做,就是山丹人!
同行者中,唯有我思古生於心懷,感概發於心海!山丹,抓一把沙土就能抓住一段歷史的深沉;山丹,遊人踩過的每一個腳印下邊,都有戰馬馳騁過的蹄印;山丹,每一棵樹上都系掛着迴響在歷史天空的駝鈴;山丹,看一眼山就能看到一個民族,看見一個民族的豪邁頑強,不倒的氣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