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張掖市的東大門。東鄰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南北長148公里,東西寬89公里,總面積5402平方公里,耕地85.7萬畝,常年耕種面積46萬畝。海拔1550-4441米,地勢三面環山,東南高,西北低,屬大陸性高寒半乾旱氣候,是一個半農半牧縣。
目錄
概述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張掖市的東大門。東鄰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南北長148公里,東西寬89公里,總面積5402平方公里,耕地85.7萬畝,常年耕種面積46萬畝。海拔1550-4441米,地勢三面環山,東南高,西北低,屬大陸性高寒半乾旱氣候,是一個半農半牧縣
山丹原名刪丹,歷史悠久。據《山丹縣誌》載,刪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鐘山寺處,"以曉日出映,丹碧相間如'刪'字,又名刪丹山,而縣以此得名。"山丹秦時為月氏地,漢初屬匈奴,後由驃騎將軍霍去病收復,為張掖郡所轄。隋初改為山丹衛,清代改置山丹縣,屬甘州府。建國初屬武威專區,1955年後屬張掖專區,2002年屬地級張掖市。
縣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焉支山森林公園、山丹軍馬場等自然風光和漢明長城、大佛寺、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艾黎與何克陵園、長城文物陳列館等人文景點。
社會事業發展迅速。1998年建成全省文化先進縣。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0%、96%。有中、小學152所,幼兒園35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學生30673名,適齡兒童入學率99.87%。2001年,科技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達到44%。共有衛生(防疫)院所19所,縣城有縣醫院、中醫院、防疫站、婦幼保健站,農村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所。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深入,1997年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群眾體育活動先進集體,1998年建成全國體育先進縣。
2001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11.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2.61億元,第二產業4.1億元,第三產業4.39億元,農業增加值2.34億元,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0.49億元,財政收入4828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47元。
歷史
焉支山,一名刪丹山,亦曰刪丹嶺,漢因置刪丹縣。後刪丹訛為山丹,有山丹河,出縣南祁連山麓,即《禹貢》中的弱水。北魏改為山丹縣。
2000年,山丹縣轄4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9115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城關鎮26095清泉鎮30949位奇鎮23744霍城鎮19829東樂鄉13820紅寺湖鄉899陳戶鄉21797老軍鄉7543李橋鄉9397花寨子鄉8777大馬營鄉10634馬場虛擬鎮17674
歷史概況
山丹原名刪丹,歷史悠久。據《山丹縣誌》載,刪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鐘山寺處,"以曉日出映,丹碧相間山丹縣'刪'字,又名刪丹山,而縣以此得名。"山丹秦時為月氏地,漢初屬匈奴,後由驃騎將軍霍去病收復,為張掖郡所轄。隋初改為山丹衛,清代改置山丹縣,屬甘州府。建國初屬武威專區,1955年後屬張掖專區,2002年屬地級張掖市。
縣內有93922部隊、山丹培黎學校、中牧公司山丹馬場、山丹農場、山丹煤礦、山丹糧食中轉儲備庫、山丹焦化廠、張掖地區山丹水泥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水泉煤礦等省、市、軍隊駐丹單位和企業。
地理環境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東鄰武威,西連張掖,南接青海,北靠內蒙古。
行政區劃
全縣轄7鄉4鎮:
清泉鎮、位奇鎮、霍城鎮、東樂鄉、陳戶鄉、老軍鄉、李橋鄉、大馬營鄉;山丹農場、中牧公司山丹馬場。,115個行政村,4.2萬戶,20.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7萬人。有漢、回、藏、滿等12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792人。
經濟
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煤(儲藏量4億噸)、硅石(儲藏量5838萬噸)、高嶺土(儲藏量8600萬噸)、鐵礦石(儲藏量80.34萬噸)、白雲岩(儲藏量7300萬噸)、石英沙(儲藏量50萬噸)等10多種。工業起步較早,已初步形成建材、化學、鑄造、採礦、輕工、加工等六大工業支柱。主要工業產品有水泥、機制磚、花崗石板材、耐火材料、石油鑽井泥漿助劑、腐植酸磁化肥、炭黑、陶瓷、白酒、植物油等。
山丹種植業以糧、經、飼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小雜糧等,面積15萬畝左右;經濟作物有油菜、啤酒大麥、脫毒馬鈴薯、亞麻、瓜菜、中藥材等,面積25萬畝左右;飼草以毛苕子、苜蓿為主,面積6萬畝左右。初步形成了油料、專用小麥、啤酒大麥、纖用亞麻、脫毒馬鈴薯、中藥材、砂田西瓜等主導產業。林地保存面積80萬畝,其中經濟林6萬畝。糧油總產量8000萬公斤左右,果品總產量400萬公斤以上。畜牧業以養羊為主,牛、羊、豬、雞飼養量分別為1萬頭、50萬隻、6萬口、50萬隻。
旅遊
艾黎與何克陵園
艾黎與何克陵園坐落在山丹縣城南山丹河北岸,南關小學西北角,占地面積2625.78平方米。艾黎與何克陵園原為何克陵園,始建於1945年7月,1979年重建。艾黎生前視山丹為第二故鄉,艾黎逝世後,0山丹縣委、山丹縣人民縣0為紀念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於1986年開始擴建了陵園,陵園為仿西式建築。園內原有何克先生紀念碑亭一座,擴建時豎起了艾黎與何克的兩座高大的墓碑,並有黨和國家第二代領導人-題詞的「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永垂不朽」紀念碑一座、甘肅省0矗立的介紹「艾黎與何克」生平的大理石碑一座。園內蒼松翠柏,鬱鬱蔥蔥,莊嚴肅穆。
艾黎與何克陵園是省0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艾黎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新西蘭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甘肅省榮譽公民,在華工作60年,曾在山丹工作近10年,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同志作的評價是:「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盡力的國際朋友千千萬萬。但是像艾黎同志這樣50年如一日,不管在艱難困苦的時候,在我們創業的時期,或者在我們革命勝利以後的日子裡,始終如一地、一貫地為我們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大量的努力,這是很不容易的。因此,他受到中國人民理所當然的尊敬。」何克,英籍進步人士,曾在中國從事革命活動近7年,同情和支持中國革命,1945年7月獻身山丹,年僅30。
漢明長城
山丹縣長城分兩類:一為漢長城,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2000多年。全長98.5公里,呈東西走向。由壕溝、自然河烽燧構成。全線以壕溝代替牆垣。雖年代久遠,仍清晰可見。另一類為明長城,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明長城由黃土夯築的牆、墩、列障構成。走向、長度都和漢長城相同。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里,兩者相距在10—80米之間,平行延伸,象這樣不同歷史年代修築而同時並行且至今留存較為完整的長城段在國內實屬罕見。
此處還有一處建於明嘉靖年間(約1550年)的古驛站—新河驛。坐落於明長城下,圍牆保留完好。站內尚有一口乾涸了四百多年的驛井。
山丹漢明長城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長城,被專家譽為「露天博物館」。
山丹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毗鄰三市(州)六縣,總面積329 .54萬畝。在原蘇聯頓河馬場解體後,占據了世界第—的位置。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公元前121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距今2130多年,也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單一組織。山丹軍馬場自1949年9月建場以來,近50年一直歸屬軍隊管理,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軍馬繁育基地,為我國的良馬培養做出了重大貢獻。,也是我軍最大的糧油肉生產基地。2001年9月10日,山丹軍馬場整體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實現了由軍隊保障性企業向社會化企業的轉變,現為張掖市規模最大的中央駐地方企業。
山丹大佛寺
山丹縣城西5公里的嘹高山下,坐落着一座始建於北魏、距今已1500多年的佛教古剎──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舊名土佛寺。該寺歷經數代,橫遭兵禍戰亂,幾番重建,幾度興衰。據史料記載,僅在明正統五年(1440年)至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的440多年間,就先後修繕六次。明英宗朱祁鎮曾為該寺題寫「土佛」二字,制額懸掛其間。
《山丹縣誌》載:山丹坐佛「高一十三丈」。現寺院系近年重修。該寺坐西面東,依山而建。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山門前有大青石條鋪就的十八層台階,拾級而上,給人以威嚴之感。寺院分前庭、後院,120多間古樸典雅的房屋點綴其中,錯落有致。山門門庭、過道里丈余高的哼哈二將和四大天王塑像,形態各異,呼之欲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為全木質結構、琉璃瓦蓋頂的樓閣,高3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寬9間,進深7間,重樓七層,飛檐陡壁、金碧輝煌,雄宏壯觀。
山丹大佛寺選址幽雅,背靠嘹高山,前迎龍首山,左傍祁店水庫,右連清泉圃田,寺前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水庫里6平方公里的水面清流碧波,縈環繞潺,愈顯佛山一色,度地之勝。加之312國道、蘭新複線側身而過,交通便利,有山有水,光顧便捷,內設釋迦牟尼講經說法泥塑坐像一尊,高35米。大佛全身金錙彩繪,面部及手、足、胸部皆為貼金,造型逼真,姿態優美,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有威嚴、慈祥、莊重之感,被海內外佛教界高層人士譽為「天下第一佛」。據考證,為世界室內坐佛之最。大佛座下高達3米的蓮花座內,有一高約1.7米,長10米,兩頭有出口的通道,名曰「關煞洞」。
每年農曆四月初四,為山丹大佛寺廟會,時逢春夏之交,風和景明,遊人如織,車馬連屬,盛況非凡。現在,這裡已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地方,是絲綢之路旅遊線上不可不看的一出名景。近年來,已先後有新西蘭、英、美、法、日、台、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400餘人到此遊覽。該點每年接待遊客約10萬人次。
焉支山森林公園
焉支山森林公園位于山丹縣城東南45公里處,隔軍馬大草原與祁連山相望,面積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是省級森林公園。
焉支山又名胭脂山、大黃山,因古時盛產紅蘭花,采其汁加入油脂,可做胭脂,因此得名胭脂山。焉支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西漢時匈奴人發出"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的感慨,詩仙李白留下了"雖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的絕句,隋煬帝在焉支山接見十六國使節,紅西路軍在焉支山留下戰鬥遺址。鐘山寺位于山林巔峰之中,前寺依山勢建有玉皇殿,飛檐翹角,雕樑畫棟,清幽淡雅;後寺立於陡壁懸崖之上,騷人墨客,多有吟詠,揮毫潑墨,留嘆賞於松石之間。
這裡重戀疊嶂,松林密布,高山瑰偉,奇石競秀。登高望遠,山上-松濤,碧波無際;山下溝壑縱橫,清流激湍;林谷腹地,獐鹿、獾羊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峽谷兩側崇山峭直,奇石岩岩。夏秋之際,山丹花漫山紅透,競相怒放,爭奇鬥妍;曉日初升,雲興霞蔚,重霧飄渺,氣象萬千,素有"小黃山"之稱。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為鐘山寺廟會,遊人如織,車馬連屬,盛況非凡,有秦腔小唱、風味小吃、特色產品、信息諮詢,融古今民俗於一時,聚四方朋友於一地,是消夏避暑、度假遊覽不可多得的勝地。
新河驛
位于山丹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漢明長城腳下,是新開發的旅遊景點。山丹縣內長城遺址保存完好,東西兩邊城牆綿延。新河驛即位於長城與公路交叉口2642號里程碑以東2.5公里處。這裡曾是明清時期的古驛站,現存遺址為一正方形土堡,邊長70米,總面積4,900,牆體上寬3米,下寬5米,黃土夯築,牆內存一驛井。目前這一遺址正在修復開發階段。遊客可在驛站或2642號里程碑處下車,騎馬、騎駱駝或坐木輪馬車,親自走一段2.5公里長的「絲綢古道」,體驗古人在絲路上長途跋涉的苦樂。新河驛旅遊區為遊人提供食宿娛樂服務。
景點特色:這裡曾是明清時期的古驛站,現存遺址為一正方形土堡,邊長70米,總面積4,900,牆體上寬3米,下寬5米,黃土夯築,牆內存一驛井。[1]
龍首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省山丹縣境內,東經100度55分-101度,北緯38度55分-38度58分之間,面積25.6平方公里。龍首山為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海拔在2100-3439米之間,氣候屬大陸性荒漠氣候和大陸性草原氣候。其主要保護對象為青海雲杉及其森林生態環境。
景點特色: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岩羊、鵝喉羚、猞猁及草原雕、金雕、暗腹雪雞、鳶等。
相關視頻
山丹縣山丹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