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倬
屠倬 屠倬出生 1781年 逝世 1828年 國籍 中國 籍貫 浙江杭州 民族 漢 年代 清 研究領域
篆刻、山水畫個人簡介
屠倬[1](1781~1828)清代官員,詩人,畫家,篆刻家.字孟昭,號琴塢晚號淺園,浙江塘(今杭州)人.仁宗嘉慶十三年(1808)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任江蘇儀徵縣令。以紡織之具教民,頗得民心.因當地無桑樹,從吳興購得1.2萬株,作《種桑詩》,勸民種植;還買棉花籽給民播種,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又定關稅,設官渡,審理大案公正清明,政績顯著。道光元年(1821)擢為江西袁州府知府,不久改九江府,後因病辭歸。
造詣
屠倬[2] [3]從小勤奮刻苦,好學能詩,詩格伉爽灑脫,與郭麘、查揆齊名。又旁通書畫、金石、篆刻,造詣無不精深。篆、楷、隸、行,都有絕妙之譽。山水畫風沉鬱秀渾,蘭竹、花卉亦佳。有《是程堂詩文集》傳世。
山水畫
屠倬善畫山水遠宗董源,米芾,近師奚岡.意境開拓,筆墨蒼潤,有融渾秀逸之氣.兼工花卉蘭竹,金石篆刻亦具功力.篆刻宗陳鴻壽,用單刀刻邊款,得自然渾仆之趣.傳世作品有嘉慶七年作《蕭寥溪煙圖》軸.十七年作《墨竹圖》軸,均圖於《金石家書畫一集》;二十四年作《墨梅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亦工詩,著有《是程堂集》
篆刻
屠倬的篆刻,啟蒙於奚岡,後專宗陳曼生。他追摹陳鴻壽瀟灑秀逸的風格,雖險勁不及,但蒼渾過之;朱文布局靈活,善應變;印款用丁敬之法,有拙樸之味。其存世作品甚少,但藝術境界很高。屠倬無疑是浙派印人中的佼佼者,曾名噪一時。 據報料顯示,屠倬存世之印章有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團雲書屋藏印譜》四十七方;還散見於《杭群印輯》、《傳朴堂藏印菁華》、《丁丑劫餘印存》、《樂只室印譜》、日本二玄社編的《中國篆刻叢刊》、《明清篆刻流派印譜》等印章數十方。屠倬存世印譜大多是他二三十歲左右作品。
西泠八家
「西泠八家」是浙派印人的傑出代表。「西泠八家」之說的廣泛傳播,當緣於西泠八家印譜的流布。浙派興於乾隆年間的丁敬,他用特有的細切刀仿刻漢印,神氣樸拙古峻,一時印人競相仿效,蔚成風氣。但當時並無「浙派」之說。到嘉慶十三年(1808),也就是屠倬考中進士的那一年,杭州人何元錫、何澍父子首輯丁敬、蔣仁、黃易、奚岡四人印為《西泠四家印譜》,於是,丁、蔣、黃、奚成了開創浙派印學的早期代表。當時四人皆已下世,且何氏父子選輯印譜有一原則:只錄杭州本地人(當時非錢塘則仁和)的作品,外籍印人,包括丁敬的入室弟子張燕昌,是浙江海鹽人;丁敬的熱情的崇拜者董洵為浙江紹興人,他們都未能排入西泠印人之列。後來,西泠四家發展為西泠六家、西泠八家,都是以地道的杭州人為限。在篆刻史上,一般是以《西泠八家印譜》中的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稱之為「西泠八家」。
- 屠倬大概也因為是浙江諸暨人,雖然居於錢塘,他的作品也沒有收入《西泠八家印譜》;再者,屠倬較早進入仕途,中年以後就很少刻印,年壽又不高,所以在「西泠八家」中的位置也被比他小二三十歲、刻印風格又頗與浙派有別的錢松所取代了。
- 近人馬光楣於1927年作《三續三十五舉》,其十二舉雲:「有清中葉,西泠八家屈起,力摹前規,秦漢制度重為大振。若丁龍泓之樸拙,蔣山堂之美茂,奚鐵生之古趣,黃小松之丰姿,陳秋堂之純粹,陳曼生之瀟灑,屠琴鄔之秀逸,趙次閒之峻雅,皆登峰造極,邁軼元明,直入漢人堂奧矣。」馬光楣《三續三十五舉》中所列的「西泠八家」,有屠倬而沒有錢松,當是民國年間仍在流行的另—種版本,當然,這也是馬光楣認為更合適一些的說法。
人物評價
生活於清代乾嘉之際的屠倬,是一位仁政入世留清譽的好官,一位詩書畫印無不精絕的「全能型」人才。正如林則徐輓聯評述他:病榻恩來,嘆息膏肓難再起;潛園人去,留傳詩畫定千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