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生成
尿生成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浆成分向肾小囊腔滤过。滤过的动力是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构成。人的滤过膜厚约325纳米(nm),其中内皮细胞和足细胞层各厚约40纳米。内皮细胞上有分布规整的窗孔,孔径50~100纳米,窗孔总面积占毛细血管总面积的5~10%,而肌肉毛细血管窗孔总面积占毛细血管总面积的0.2%,故前者的通透性比后者大100倍或更多。基膜是由水合凝胶组成的微纤维网,网孔隙4~8纳米,伸展性较大。足细胞是有突起的细胞,从胞体伸出初级突起,再由后者伸出次级突起,与相邻足细胞的突起形成指状交叉,突起间的裂隙称裂孔,孔径25纳米,上覆有一层薄膜称裂隙膜,是物质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滤过膜的结构像多层筛,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又构成滤过膜的机械屏障,限制大分子物质通过。[1]
目录
过程
(一)肾小球滤过
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的过程。滤液除含极少量蛋白质外,其余各种成分的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血浆接近。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不能滤入肾小囊囊腔,仍存留于血液中。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小管上皮细胞,重新进入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由于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的结构各有特点,故重吸收的能力差异很大。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原尿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吸收。此外,原尿中大部分水和电解质及部分尿素、尿酸等,也在该段被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分泌与排泄过程。主要包括泌H+、泌K+、泌NH3.还可将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如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排入管腔。此外,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以上这些物质的排泄大多在近端小管进行。[2]
简介
尿生成基本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三个基本步骤。